处暑,纤云弄巧赏鹊炉

处暑,纤云弄巧赏鹊炉
2020年08月22日 02:40 新闻晨报

原标题:处暑,纤云弄巧赏鹊炉

/制图 蔡嵩麟

/制图 蔡嵩麟

岳强

处暑,孟秋中气,自此始,暑气渐消,晨昏开始有点秋意了。今年处暑三候中恰逢两个节令,一为七月七,一为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是历史悠久的“七重”民俗节令之一,所谓七重节令即农历的正月正新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阳,六月六天贶,七月七乞巧,九月九重阳。这七重节令,既代表着自然生命的轮转周期,也象征着人的生命成长周期。

七月初七是月逢七、日逢七,在《黄帝内经》中,认为“七”数是女性的生理周期之数。所以,乞巧节又称女儿节。传统的乞巧节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的活动,因此也称七巧节。一般从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结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现在七月七民俗中,最流行的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并演绎成中国情人节,实际上,古时情人节是上元节,即正月十五元宵节,而七夕更像是两地分居者的苦情节。

由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而产生出一个与香事有关的活动:香桥会。所谓香桥会,是在七夕前,用彩纸包裹线香,扎成一座巨大的,人可穿行于下的纸桥,以象征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七夕之夜时,会将香桥焚化,寓意着帮助牛郎织女双星团聚,并祈福家庭美满免遭灾厄,这已成为江浙一带的非遗民俗活动。

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道教有“三元说”,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解厄。中元节是祭祖报恩的节日,民间会在路边献祭,孔尚任《节序同风录》中记载:“各家门外,沿路插香,曰路香,燃灯曰地灯。”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佛制戒律,僧团自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期间要结夏安居。七月十五日为解夏之日,僧众经此三个月精进修行,多有证悟,称此日为佛欢喜日,并以大目犍连尊者救拔堕入恶道的母亲为缘起,为解一切众生之倒悬,举办盂兰盆法会,超度历代宗亲及幽冥众生,中国佛教界将此日称为“僧宝节”,都会举办各种大型的超度和纪念法会。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在各种大型宗教仪式中行香用的香炉,形制基本上如本期题图中,敦煌藏经洞所出土的北宋绢画《千手千眼观音图》中供养人像手里捧着的这柄焚燃着香丸的鹊尾炉。这种香炉专为行香而用,杯型香斗一侧接手柄,末端翻折向下如鹊尾,便于端放于案上,作为古代佛教的行香法器之一,始见于南北朝。据北大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林梅村教授和郝春阳博士在《鹊尾炉源流考》中认为,这种长柄手炉是由中亚犍陀罗高僧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引入帕提亚手炉行香使用,至5世纪左右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到唐宋时,鹊尾炉已成为佛道通用的行香用炉。宋·陈元晋诗《上留提刑寿》中写到鹊尾炉曰:“展开南极老人图,是处青烟鹊尾炉。秋露九原沦厚泽,春风一道泳康衢。”据古籍记载,唐宋时期,鹊尾炉中一般是焚薰篆香或香丸、香饼,至明代开始,这类长柄手炉基本都改为焚燃线香的香斗了。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