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法国将把“个人数据保护条款”写入宪法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赵怡蓁】法国《欧洲时报》7月23日报道称,法国国民议会日前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准备将个人数据保护条款写入宪法当中。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对两家涉嫌滥利用个人数据的科技公司发出警告,要求其停止相关行为。
报道引述法新社消息称,国民议会于当地时间7月18日夜间投票通过一项修正案,将一项个人数据保护条款列入修宪法案。这项名为“打击(对个人数据的)延伸或不合理使用”的条款,将被写入宪法第34条当中。
这项修正案是在执政的“共和国前进”党的推动下完成的,左翼反对党社会党和“共和国前进”的中间派盟友“民主运动”此前曾希望能更进一步,将“数据网络的中立性”也写入宪法,但未能如愿。法国司法部长贝卢贝对此表示,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后者的具体效果。
此前部分议员还发起动议,要求起草一份更全面的“数字宪章”并写入宪法,但在国民议会未得到通过。
据报道,在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同时,法国国家自由和信息委员会(CNIL)对两家初创科技公司发出警告,认为后者未经用户同意,使用其定位信息,违反了刚刚生效不久的《欧洲个人数据保护总则》(RGPD)。
法国国家自由和信息委员会对两家实施“广告精准投放”业务的公司Fidzup和Teemo发出催告函,认为他们在未得到手机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用户的地理定位信息。这两家公司都使用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来协助操作业务:SDK被植入到不同手机应用程序中,即便这些程序没有启动运行,也仍然能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例如当SDK探知用户的地理位置正处于某个商店附近,便会向用户推送相关促销信息。
Fidzup和Teemo都声称自己的操作得到了用户同意,但法国国家自由和信息委员会认为,这种同意并没有以恰当方式来征集。对于Teemo公司而言,用户在下载相关手机程序时,并没有被告知SDK会收集包括定位在内的个人信息;而对于Fidzup而言,用户安装程序时,既没有被告知可能会用来进行广告精准投放,也并不知道这种操作的责任人身份。此外,Teemo公司保存相关定位信息的期限长达13个月,这和常规用途不相称。
因此,法国国家自由和信息委员会要求两家公司在3个月内进行整改,以便符合《欧洲个人数据保护总则》,否则将面临惩处。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