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10亿像素下的博物馆 这是现代版的爱丽丝奇遇记

AI+10亿像素下的博物馆 这是现代版的爱丽丝奇遇记
2018年06月23日 14:21 环球时报

2017年年底,Google 的文化与艺术项目(Google Arts & Culture)和北京故宫合作,在养心殿旁边的数字馆里在办了个快闪实验室,展示了三个把艺术作品数字化的项目。

你如果有去体验的话,大概会有一种爱丽丝的奇遇感受:你与艺术的距离是如此之近,甚至是成为名画中的人物。同时,借助最先进的技术,你能看到艺术作品在10亿像素下的微小细节,这大概是作者本人在创作时也无法想象到的。

这也是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幻想过的体验:让博物馆“活”起来。

而2018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又与Google合作将100件馆藏精品搬到了线上,其中包括徐悲鸿先生的约200件国画、油画、书法、素描精选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在这200件作品中,还有27件作品进行了Art Camera 10亿像素图片技术处理,每一幅图像都可在不断放大中揭示、探索无穷的细节,每一幅作品的笔触、画布的底纹都可以被清晰地观察到。

Google 艺术与文化项目负责人Amit Sood在接受采访时对环球网科技感叹:我们就是让每一个人能够体验到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化。

这些前沿技术都应用在了艺术领域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都是近几年大火的前沿技术,但应该很少人会将他们与艺术联想起来,而正是这些前沿技术创造了现实版的博物馆“爱丽丝奇遇记”。

2011年,Google 艺术与文化项目成立,用技术帮助博物馆将艺术品搬到了网络上。“在Google 这被称之为一个非常简单,具有伟大使命感的项目。我们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收入如何,都能体验到、接触到不一样的文化。” Amit Sood说道。

但事实上,当你体验过后,你应该会知道这个项目并不简单,同时感叹技术的强大,以及艺术的文化魅力,在这之中科技与艺术两者的结合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并不突兀,甚至是带着一些技术的美感。

Google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技术便是10亿像素级的相机Art Camera,这个系统能够自动将相机从一个细节转至另一个细节,对着作品拍摄数百张高分辨率近距离照片。为了确保拍摄每个笔触的正确焦距,Google为相机配备了激光和声呐,就像蝙蝠一样,利用高频音来测量艺术品的距离。拍摄完每个细节之后,Google的软件就会像拼图一样将拍摄的数千张照片拼成一张10亿像素的图片。

《鹿特丹港》,保罗·西涅克,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

这幅十九世纪初的瓷器制作工艺手卷画展现了采用油墨在丝绸上绘制的瓷器制作工艺

一张10亿像素图片由超过10亿个像素组成,能够捕捉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就好像是拿着放大镜对真实的作品进行欣赏。

徐悲鸿(1895-1953),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在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中隐藏了他的自画像

数百万人会花时间对超高分辨率的“十亿像素”图片进行探索,通过一点一滴的仔细观察来发现新奇之处,比如一个隐藏签名或构成波光粼粼的湍急水流的单独笔触,你甚至可以看到传统中国工艺的精细与美妙。

而最近最火的是Portrait Matcher,一款基于人工智能进行人脸识别的机器。系统会根据你的脸型来匹配相似的艺术人物肖像,转动脑袋,不同的神态生成的艺术人物肖像也会不一样。当然,你如果开心的话也可以将自家萌宠进行匹配,或许能从艺术作品中找到相似的动物身影。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AI 人脸识别技术。Google 将你的实时脸部抓取与艺术作品进行识别匹配,然后从相似度高到低给出选项。

到底这个相似比例取决于什么呢?谷歌官方已经透露了几个关键点,比如摄像头跟人脸的距离,室内的光线以及人脸的表情。

同时,在虚拟现实方面,Google 研发了AR教学应用Expeditions,学生戴上眼镜后就可以看到这个场景,转动视角,可以360 度观赏艺术作品。

同时,Google推出Cardboard VR 展览,使用者将手机调至Google Arts & Culture 应用(Google Play | iOS)的VR 模式后,将手机插入Google 的VR 头盔Cardboard 中,就可以360 度观看选定的线上艺术展览。

Cardboard VR

据Amit Sood介绍,Google 艺术文化项目在巴黎会有一个实验室,会对VR (虚拟现实)、机器学习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学生、专业的博物馆和策展人去探讨未来十年很有可能会做出哪些文化方面的项目。

70个国家1700个博物馆 更好的互动体验

目前,有超过70 个国家、1700 多家博物馆参加到了Google 艺术文化项目当中来,“这是一种多样性和文化性非常好的体验。” Amit Sood说道。

事实上,为了避免文化偏移,Google艺术文化项目在最初选取合作伙伴时便倾向于与亚洲和北美洲的博物馆进行合作,而项目所说的的艺术跟文化不仅是单纯的文化,还包括自然历史、非物质遗产,及手工艺等等方方面面的东西。

而在Amit Sood看来,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可以很好的传播文化和历史。技术创造了新的艺术素材:把所有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素材数字化处理,通过数字技术,包括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把素材先数字化,作为原材料先整合起来。

同时,将这些素材放到线上进行展览,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且便捷。

而Google 艺术文化项目在巴黎会有一个实验室,会对VR (虚拟现实)、机器学习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学生、专业的博物馆和策展人去探讨未来十年很有可能会做出哪些文化方面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国家,自2012 年到2013 年Google就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开始关注当代艺术,随后按照区域性博物馆和专业性博物馆来拓宽我们的合作领域,比如上海的龙美术馆、杭州的丝绸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很多人认为,线上博物馆会拉掉线下实体博物馆的流量,但从今年和去年的数据来看,在欧美已经做数字化转型和上线的博物馆,线下参观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

同时,参观博物馆的互动方式及与艺术品互动的方式一定会发生新的变化。举例来说,传统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拍完照就走了,流程会比较赶。而在家通过线上博物馆就可以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可能是更好的艺术品互动的方式。

更多的线上博物馆 足不出户看遍世界

目前,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推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队伍中。2012年,百度推出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旨在将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资源聚合在一起,让用户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足不出户逛博物馆。

今年6月21日,在戛纳国际创意节设立的首届首席营销官发展理事会论坛上腾讯宣布推出腾讯“全球数字文博开放计划”,向全球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发出邀请。

目前,腾讯已经先后与故宫、敦煌等文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运用数字科技与互联网产品平台,为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数字解决方案。

而中国的一些初创企业也在研发新的能够应用于博物馆数字化的相关技术。

Amit Sood对此趋势也十分看好:我非常自豪地听到现在百度等其他公司也在做线上博物馆的项目,在2010 年、2011 年之初没有在线博物馆的平台。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棒的变化,我认为艺术和文化不应该被任何机构和国家独有,如何使得博物馆能够让每个人都接触到,并参与其中,这才是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Google 艺术和文化项目并不只是使用了Google的技术,也用了大量初创型企业做的技术,不同点在于,如果博物馆要使用这些初创型企业的技术是要花钱的,但是博物馆是公益机构。“所以,这不仅要给博物馆提供技术,也包括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会给博物馆提供一个融资的建议渠道。同时如果有可能,我们也可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技术,这是我们最大的不同。我们不会跟技术初创型公司直接做技术的销售,我们不是销售公司,Google 艺术和文化项目是非营利性的。”Amit Sood说道。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