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走向强监管、对外开放,美国走向去监管、贸易保护?

为何中国走向强监管、对外开放,美国走向去监管、贸易保护?
2018年04月15日 09:12 澎湃新闻
为何中国走向强监管、对外开放,美国走向去监管、贸易保护?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开启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QE)和低利率一度成为主导经济增长的力量之一。

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2017年以来,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包括中、美在内的多个国家相继开始实行新一轮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改革、增加基建投资等。

从政策组合来看,美国采取了“紧货币+松财政+松监管+贸易保护”的政策组合,中国则采取了“货币中性+财政积极+严监管+贸易开放”的政策组合。

一唱一和

中美虽然各唱各调,但在后宽松时期都也取得了某种默契。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们正在考虑在未来的声明中调整货币政策——从“宽松”改为“中性或收紧”。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一直为宽松。

继中国央行之后,美联储主席也明确地强调了美联储稳健中性的立场。在成为联储主席后的第一次公开演讲中,鲍威尔为他主持的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路径设定了基调,也表现出与前任美联储主席不同的鹰派风格。鲍威尔指出,为了支撑经济持续扩张,采取渐进路径来减少货币政策的支持。公开市场委员会将保持耐心,并会减少无法预期的风险,防止经济再度衰退到需要联邦基金利率为零的状况,因此要主动缩紧货币政策。同时,美联储也开始渐进地缩减资产负债表,鲍威尔称,这也是将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另一种方式。

4月11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也再次强调中国实行的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并已完全准备好应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在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时,中国也依然会保持稳健。

美联储3月22日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至1.5%-1.75%,这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以来第6次上调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的今明两年利率预期中值均高于上次,2018年加息4次的概率变大。美联储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中国央行基本保持跟随,在美联储的6次加息中,中国共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4次,加息时点分别为:2017年2月3日、3月16日、12月14日和2018年3月22日。

易纲强调,美国目前已加息6次,但人民币的收益率曲线还是一直比美元收益率曲线高80-100个基点,保持了稳定的利差。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

易纲在谈到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时,也曾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会对我们的政策空间形成一定挤压,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易纲称,观察政策是否稳定,是否是好政策,一是看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看社会融资情况怎么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怎么样。二是看预期。“就这两个方面考虑分析,我们都处于比较适度的区间,”易纲说。

异曲同工

在特朗普政府的重商主义与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却扩大了对外开放。

每一届美国政府都或多或少施加过关税政策,而这一次似乎比以往都来得更猛烈。道格拉斯·欧文在其著作《贸易的冲突》中表示,在美国,决定贸易战略的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

过去美国人认为自由化意味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昌盛的福利社会,上世纪80年代时尤甚。在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愈发低迷之时,这一信念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英国经济学人称,2015年以来,共和党选民对贸易协议的看法已从正面转向极为负面。近期的调研显示,在企业不得不与更多大量涌入的中国产品竞争的国会选取,政治支持总体上转向了更为激进的候选人,且在总统竞选中转向了共和党候选人。共和党的政策也在相应转变。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党人也开始转向怀疑自由贸易的立场,著名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院伊丽莎白·沃伦已经公开支持关税政策。

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中国经济调查报告(2017)》,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在制造业领域尤为明显。而亚当·斯密在很多年前就指出过,贸易不是零和游戏,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不同的国家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有不同的优势,贸易促进不同国家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中国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自由贸易。

除了贸易政策不同,中美之间在监管政策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央行正联合“两会一局”的力量致力于打击监管套利,紧锣密鼓推出资管新规之时,美联储于当地时间4月10日公布了针对美国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新规提案,或为华尔街大银行未来降低资本水平扫清道路。

提案将为银行引入“压力资本缓冲机制”,将新的资本缓冲要求与每家银行在美联储压力测试中的表现联系起来,取代现行固定的“资本保护缓冲”。美联储负责银行监管的副主席夸尔斯此次在一份声明中说,新的提案将适度降低较小型银行的资本要求。针对大型银行的资本相关要求条款将从现在的24项减少至14项。如果获得批准,这项资本新规将成为金融危机十年后首个资本标准方面的改革。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近日表态,特朗普团队的经济政策目标是GDP增速要达到3%,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包括税改、放松监管和贸易政策。

从这一经济政策组合看,中美在监管政策和贸易政策都存在差异,这也凸显出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后经济政策转型中两国的差异与冲突仍将持续。

鲍威尔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之低令人担忧,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相比于美国却在近十年来显著上升。从这个角度看,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爆发破坏性冲突的可能性似乎很多,就像多年前的美苏冷战。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中国确实是美国的威胁吗?英国金融时报称,答案是否定的,中美关系是可以管控的,美国的威胁并不在于中国,而是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衰落。

金融危机后,中国曾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组合,而美国能找到摆脱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会催生新泡沫的货币政策,可见美国的政策工具之“捉襟见肘”。

无论如何,美联储走向鹰派是一个乐观的信号——美国的总统不靠谱,但是美联储还是靠谱的,至少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协同与默契。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