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家影院“偷瞒”票房的背后

500家影院“偷瞒”票房的背后
2018年02月01日 11:36 虎嗅APP

文 | 达伦糕

就在大家还在纠结于中国电影票房数字的时候,有一个如同幽灵一般尾随中国票房多年的阴暗现象却从未离我们远去:偷瞒票房。

1月28日,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通报,2017年北京3家影院存在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行为,被处以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

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不仅给出了“新年第一单”,同时也给出了去年2017年一整年的年度报告:

“2017年全年检查电影经营单位300余家,排查隐患30余处,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8家,罚没款60余万元。其中,对5家存在安全生产例会、巡查等制度不落实的经营单位予以5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对北京某影院等3家存在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经营单位予以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对7家存在违规营销活动的单位进行了约谈,并责令整改”。

通报了,约谈了,处罚了,曝光了,但是乱象为何就是如此嚣张?

审视偷瞒票房的维度:似乎永远都是冰山一角

偷瞒票房的现象究竟有多严重,有多普遍?这个问题相信很少有人有答案,作为一个观察人士恐怕只有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试图像做拼图一样从多角度来勾勒一幅宏观意义上中国票房偷瞒现象的大致图景。

北京文化市场执法总队给了我们一个维度,但是处罚是有了,监管是有了,具体到底是哪些影院违法,背后的“犯罪事实”与“案情详细”却没有给出一个确实的解释:我们有的还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

没关系,中国电影放映协会给出了我们第二个维度。

去年12月底,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在其官网上曝光通报了2017年第四批(全年总计为28批)被举报的严重违规电影院,共有十二家电影院登上黑名单。

被曝光的电影院分别来自国内九条不同院线,包括上海联合、中影星美、北京红鲤鱼、广东大地、中影南方新干线、湖南潇湘、北京九州中原等国内院线。

简单统计一下发现,在十二家上榜的名单中,广东位列“偷票房地区的榜首”。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认为,广东省是偷票房的事故多发地段。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如果我们在这份榜单上算上广西,两广地区偷票房的数字基本占据了这一期偷票房榜单的半壁江山,十二家出事影院竟然有七家出自两广。


除了“造事最多”的两广之外,在这份榜单上的票房分布城市多数来自三四线城市,没发现任何北上深或者省会级二线城市上榜题名,使人不禁怀疑:偷票房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的影院。

如果说一份每三个月出版的披露涉事影院及事发地的电影放映协会数据还不够充分,那我们还有第三个维度:来自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的定期披露。

专项治理办公室在2017年3月曾经史无前例地一次性公开过一份长达326家的涉事影院名单,并进行了通报和处罚, 其中126家被停业整顿,两家影院被处罚。

从专项治理办公室给出的公告来看,不仅有影院的名字,涉事理由,涉事范围,还有清晰的关于这些影院的制裁手段。

根据媒体统计,这一维度下公布的影院偷瞒票房的涉案金额达到了1.1亿元左右。

专项治理办公室的调查范围显然更广,而且和第二个维度体现出的偷票房特征非常巧合,在他们对于被查处的影院名单中,笔者发现:300多家涉事影院中大多数也是县级影院,极少数位于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

“偷票房”可以说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但显然三四线之后的城市才是问题更为高发的地区。

这一现象与中国电影院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无关系,随着一二线城市影院数量的饱和,影院增速放缓,更多企业选择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布局,而当地的企业看到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有不少想要分得一杯羹,纷纷成立电影院。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为了更快的收回投资成本,不少影院为此选择“偷票房”。

保守估计500家影院偷瞒票房,三四线城市最疯狂

如果粗略统计三家曝光的涉案影院数量,我们可以对于中国偷、瞒、漏票房的现象做出一个大概的梳理和判断:

1. 全国至少有500家影院曾经或正在参与偷、瞒、漏票房,从上述三个维度来看,500这个数字还算是保守的。

2. 参与偷票房的影院多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不是说一二线城市没有;恰恰相反,一二线城市偷票房的现象本来很严重,单从北京执法一地的官方结果就可见一斑,问题在于,三四线城市更为疯狂,更为普遍。

3. 存在偷票房多发和高发的地区以及涉事单位。虽然偷票房本质上在现在的中国属于普遍现象,没有哪个地区可以幸免;但是仍然可以发现某些地区,例如广东等地,更容易滋生丑恶现象。某些地区的多发与当地影院的蓬勃发展以及监控管理的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同样的道理,某些院线,例如广东大地院线,对于自家影院的违纪行为显然没有做到及时的控制,导致自家影院在不同维度,不同公告中都有上榜。

4. 无论是偷、瞒、漏票房,违法手段的种类非常“丰富”。从三个维度各自给出的报告来看,“作案手段”各有不同,因为地区,以及自身所携带的票务系统,审计方式等的不同,涉事影院的违规套路也各具特色,几乎都不会重样。当然,因为“作案手法”的不同,不同机关给出的惩罚措施也有不同,小到内部批评、公布名单,大到停业整改,巨额罚款,追究责任,这两年责任部门对于不同手段的“量刑”也算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多层次规划。

如何遏制偷票房?

说到底,无论是从哪个维度来审视和观察中国偷票房的问题,都是片面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没有谁真有办法把全国范围所有偷、瞒、漏票房的现象都搞清楚。

偷票房看似是小事,但是只要确认的票房收入都需要依法缴纳税收,从本质上来说:偷瞒票房就是一种变相的偷税漏税行为,而且会严重扰乱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一般都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一法案无疑是给予了许多执法监察机关法理上最大的支持和依据。

有了对症下药的惩罚措施自然是好事,但是影院显然不是涉及案件的唯一当事方。

幕后的假票房获益者才是这一罪恶现象的始作俑者,也许当局更应该有一份名单来曝光这些幕后真正的指示者。

制片方和出品方嫌疑最大,对他们来说,票房作假好处多多,实在很难抵御偷票房的诱惑。

首先,可以制造话题增加曝光,影响舆论倾向,谁不想上映当天或者几日之后就可以对外宣布“某某影片票房多少天突破多少亿”的新闻。

其次,很多制片方通过上映前三天的刷票房行为,提高影院上座率,制造数据,让新闻有内容可写,甚至雇佣一些水军在各处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上发帖发软文,提高影响力,从而倒逼排片率升高。

如果监管方光是处罚了影院或者影院的话,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笔者在此不再列举偷票房的各种手段和技巧,在利益的驱使下,偷票房似乎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有些手段之高明,手法之夸张,简直已经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偷票房,归根结底吃亏上当的还是广大消费者。因为票房作假而陷入消费陷阱,花钱去看了烂片的情况不胜枚举。

那么有哪些措施可以真正意义上起到有效遏制“票房作假”的现象呢?结合当前的国情来看,以下几个手段或许值得鼓励:

1. 增加惩罚力度

现在重一点的是暂停营业,轻一点的不过事发之后罚款五万元,试想一下,如果真的要遏制这一现象,使得潜在的想要破坏规则的人产生畏惧,那就必须加大处罚力度。

如果一旦出现一丁点偷瞒票房的情况就会受到50万元以上的罚款或者直接停业整顿,让造事者违法所面对的风险远高于所能取得的收益,相信敢于继续顶风作案的影院一定会大幅减少。这就是所谓“乱世当用重典”。

2. 查出源头

从现实来看,只要发现了问题,倒霉的就是影院,虽然惩罚力度有限,但是也正因为有限,导致追查不会深入下去。

之后当事部门应该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和公安机关进行合作,将票房作假背后的指示者与串谋者一并调查清楚,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刑事调查手段:毕竟票房作假可以定性为有预谋的系统性逃税漏税行为,不能因为单笔金额有限就不做深究。

3. 技术升级

监管部门可以布控远程监控影院售票系统,与商家合作,在影院所有影厅安装监控设备,技术上完全可以使用设备对影厅观影人次做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扫描,将扫描图像与售票系统进行核对便可知影院是否偷票房。

4. 鼓励举报

无论调查机关来自哪个方面,很多情况下都是来自第三方的举报,因此监管部门可以设立奖赏更多地鼓励类似举报。

任何影片都会有一批粉丝群,他们会关注影片的票房是否被偷,根据这些线索当事方可以再去调查影院是否有不当的操作。

2018年中国电影院偷票房的现象会消失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们在关注不断高升的电影总票房以外,或许也可以关注下那些不为人知的票房背后的阴暗角落。

偷票房影院票房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评论排行榜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