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AR 会成为 AR 技术的一剂「良药」么?

Web-AR 会成为 AR 技术的一剂「良药」么?
2017年11月22日 11:38 PingWest

差不多是在微软 Hololens 发布的时候,网络上的有那么一小撮用户对于 AR 这个技术有了一定的认知。

当你戴着 Hololens 的时候,你发现你眼前的实际场景可以叠加虚拟物体里,你发现你眼前可以出现一个虚拟的人物,或是物体,就坐在你前面的凳子,或是一个需要拆解的虚拟发动机就放在你前面的桌子上。

惊讶过后,你发现还是挺傻的。

一方面你要一根手指头操作前面的一两米外的虚拟物体,并且你的手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触感,二来你发现,隔空操作其实还有一定的准确率问题。最重要的是,你发现这个设备还是挺贵的……

去年开始,AR 概念又不知道怎么跟着 Pokémon Go 火了一把。

没有了昂贵的头戴硬件,人们使用手机结合 AR、LBS 狠狠地体验了一把 AR 技术。

虽然随着游戏软件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封锁,Pokémon Go 之火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但这一次,更多的人对于 AR 有了一定的概念。

新的 iPhone 和 iOS 新版本发布的时候,AR 概念又火了一把。

人们可以用 iPhone 上的 AR Dragon 在自己的桌子上养个恐龙,PingWest 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还介绍过一款叫「哈你」的软件,将你的 iPhone X 摆放在你屋子里的任意角落,看起来还蛮逼真的……

借着双十一的势头,BAT 不少大玩家对于 AR 技术均有涉猎。

我们可以看到 AR 技术与表情包、红包以及游戏结合了起来,我们没有使用更专业的设备,却体验到了一定的 AR 技术,这之后的关键词其实是 Web-AR,UC 认为这是一个技术在实际场景的真正落地。

从 AR 设备、本地 app 到 Web-AR 技术的背后,是一个市场化普及的过程

不同 AR 类型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对软硬件的需求。UC 方面在双十一也上架了一个 AR 应用,其实是一个小游戏:

打开这个抢红包功能加载到 AR 应用之后,用户只需要通过前置摄像头做出与屏幕上弹出的相同动作。前置摄像头会捕捉到你的动作,完成虚拟和现实的结合。

不过从简单的体验过程来看,这个 AR 技术相对简单,有一定的识别率低的问题——比如你可能只需要转头其实就完成了转头+挤眼的动作;整个游戏有一定的趣味性、简易性。然而,这其实正好匹配上了 Web-AR 的普及率这个问题。

这个小游戏,其实用到的就是 Web-AR 技术。UC 方面告诉 PingWest 品玩,目前 AR 应用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AR/VR 专用的设备,比如 Hololens 这种 AR 头盔,当然它的特点是设备较昂贵,进入的门槛抬高,不利于 AR 技术的普及推广;

二,Native 本地 app,其实就是智能硬件终端上的 AR app 应用,这种 app 应用的进入门槛相对更低,不过它的问题在于封闭性、跨平台成本高、下载 app 不方便等;

三,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 Web-AR,它的适应性更强,开放程度更高,更符合当前「面向更多的消费者」这样的体验习惯。

当然,由于对于体验设备的硬件需求更低,所以 Web-AR 对比之前两种技术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 Web 3D 渲染的性能和覆盖率目前和 Native 引擎还有差距,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消费端用户来看相对没那么真实;二,Web 端和底层算法的对接及同步目前还需要优化,这部分的技能会更加考验开发者;三,就目前的重体验来说,Web-AR 距离完全的 Native 的方式还有差距,更适合轻度的 AR 技术体验,可以说非常适合做一些网页轻应用了,还挺容易火的。

UC 方面介绍,由于本身的适应性、开放程度、可以触达更多的消费群体等方面考量,开发者越来越会倾向于选择 Web AR 作为开发渠道,将其运用在市场营销和广告等商业化的行为中。

Web-AR 的技术应用,和核心优势

大企业是如何推荐 AR 技术应用的呢?找一些小场景落地。

2016 年的时候,手机 QQ 推出过 AR 传递火炬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打开「扫一扫」就能看到「QQ AR」这个选项,选中它之后再把摄像头对准一张图,一个火炬和企鹅的形象就会立刻跳跃到用户的手机屏幕上。而用户就成为一名 QQ 火炬手了,传递火炬也是通过别人扫描你的手机的方式。

今年春节,支付宝也推出了 AR 红包功能——用户自由选择真实 3D 场景,拍摄一张图片作为线索图,其他人根据线索图到指定位置拍摄图片进行比对。这种方式对识别算法提出了很大挑战。

在此之前,2016 年支付宝还推出过「中秋节扫月亮」,双 12 线下商圈「扫双 12 集四宝」的活动,而肯德基和支付宝也推出过 AR 实景红包——通过扫描实体地址的二维码,就会发出红包。

近年来,关于 Web-AR 案例层出不穷。比如有可口可乐+Spotify:可乐瓶变身音乐瓶、百事可乐 X QQ:AR Emoji 等。UC AR 表情红包游戏为其代表。

根据 UC 介绍,很多网页端的小游戏就是基于 UC 推出的 Web-AR 框架实现的。游戏页端使用自研的 Tofu.js 框架,以 Native 的效率调用人脸识别算法。

也就是说,通过 Web-AR 技术可以帮忙开发者快速的落地,并且并不用特别关心兼容和开发难度的问题。

「在保证摄像头完整控制力的同时,通过 GPU 高性能的渲染摄像头数据,也可以拥有完整的识别数据处理模块。为了保证满帧的监测效率,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配合精密的工程,模型加运行环境的大小不超过 2MB。」

对于手机上应用 AR 技术来说,特别是运用到了人脸识别:一是克服环境因素,匹配算法要匹配一定的光线和硬件因素;二,对于本地应用的兼容性的问题,应用范围会放在众多机型中,要确保 AR 功能的正常使用,三对于终端上的计算问题,复杂度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影响用户体验。

UC 则认为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自研的 Tofu.js 框架,以 Native 的效率调用人脸识别算法,拥有对摄像头的完整控制力,通过 GPU 高性能的渲染摄像头数据,也有完整的识别数据处理模块。

较完美的解决了目前 Web-AR 面临的问题,达到了行业领先地位; 在人脸检测技术方面,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在手机进行人脸检测。精巧的工程实现,使得模型加运行环境不超过 2Mb(仅为普通的百分之一大小),在安卓中端机型上基本能达到满帧的监测效率,在低端安卓机中也有很不错的效率。

在 UC 看来,AR 表情红包流畅度高、互动性强,对于 AR 这个概念,落地效果也最好,这体现了目前 UC 在 Web-AR 方面的强大实力。

AR 技术的未来展望

根据 UC 方面的介绍,UC 的 Web-AR 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包括手淘、天猫、支付宝等阿里系 app。在支付宝蚂蚁庄园、蚂蚁星星球等 AR 体验项目中,UC 提供了 Web-AR 的底层技术。

在今年的 6 月份,苹果在 WWDC 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全新 ARKit。这个开发工具一面市,我们就看到了不少开发者朋友们的脑洞,比如有搭载 ARKit 的 AR 卷尺、Space X 火箭回收,刚才提到的 AR Dragon 的游戏,甚至很多家居企业也做起了 AR 装修、搭配的生意。

AR 技术对于目前商业的颠覆还会进入到生活中。如果大胆畅想的话——未来可能所有的物理实体都可以被虚拟物体替代;AR 技术将会极大的拓展开显示这一需求;目前,AR 技术也正在极大的帮忙线下服务,作为商业行为的营销需求。

而 UC 一直致力于 Web 端开发,目前已是业内技术领先者之一。他们希望打造 Web 端基础设施,推动行业发展,让更多的目光重新聚集在 Web 端上,当然他们的 Web-AR 解决方案也将提供给更多的行业伙伴。

除此之外也还有更多玩家加入 Web-AR 的开发中,共同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也许 Web-AR 就是能够将 AR 拉回大众视野、打破技术壁垒的那剂良药。

硅星人(ID:guixingren123)扫码关注硅星人公众号,为你讲述关于硅谷的一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评论排行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