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不赌风口的风投大拿

2017年08月24日 14:53 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邓锋:不赌风口的风投大拿

  “我从来不去赌风口,更多的是看大方向。”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王全宝 实习生/王雅欣

  打开门,站在华贸中心32层向下看,落地窗前对着的就是一整条长安街,来往的人穿梭在CBD建筑群里,行色匆匆。

邓锋。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董洁旭

  这里是北极光搬离清华科技园后的新办公室。一个个同样大小的单人办公间里,一张办公桌,一张椅子,陈设极简。在这之中,也有属于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的一间,与其他办公室并没有什么区别。

  近几年,北极光创投在邓锋带领下,投资了美团网、汉庭酒店、WIFI万能钥匙、酷我、百合网等众人熟知的明星企业,可谓“星光灿烂”。

  邓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轮值主席。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带动下,中国股权投资近两年异常火热。身在其中,邓锋和他的团队显得更加忙碌。

  另一位从车库创业的IT人

  邓锋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是典型的“好学生”,班长专业户,从北京最好的中学毕业,1981年再到清华,一帆风顺。但是,他没有将自己局限在舒适区里,而是一次次地“折腾”。

  1985年年底,邓锋拿到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废寝忘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从此点燃了他心中的创业激情。

  在大学期间,邓锋的生活费基本都是自己挣来的,还赚来了一个外号——“清华首富”,那时候BP机刚出来,邓锋随身就带了两个。他从大三开始勤工俭学,尝试创业,还获得清华大学第一届创业大赛的冠军,在读硕士研究生时就已经开始在中关村接项目。到了1990年,邓锋的收入每月能达7000-8000元,这在当时,已经相当于工薪家庭收入的十五倍左右。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本可以成为90年代初期弄潮儿的邓锋,因为女朋友要出国,索性把国内的一切都放弃了,为了爱情去了美国。他加入了英特尔公司,一待就是4年。

  彼时恰是英特尔公司发展最为迅速的几年。邓锋把《硅谷之火》的故事继续讲了下去,他参与了第一个笔记本电脑所用的奔腾1和奔腾2的设计,看起来前途无量。

  但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997年的春天,34岁的邓锋“遵从了内心的召唤”,辞去在英特尔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硅谷的车库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乔布斯的苹果,比尔·盖茨的微软,都是从车库起步。邓锋也效仿起了前辈,与好友柯严和谢青在自家简陋车库里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创业。新公司的名字叫NetScreen,而三个人的创业资本加在一起也不过3万美元。

  这三个年轻人针对市场的需求,把NetScreen公司定位于用硬件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独辟蹊径。但因为缺少资源,NetScreen在创业之初并没有引起硅谷风险投资家的关注,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得已只能去找天使投资。

  第一笔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买下了NetScreen公司20%的股权。三个月后,第二笔100万美元的投资到位。五个月后,以投资雅虎而闻名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商正式投资370万美元,一年后又追加投资1080万美元。资金注入加速了NetScreen公司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速度。

  2001年,成立仅三年的NetScreen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最终缔造42亿美元的并购神话。6年时间里,邓锋成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

  而此时,邓锋的目光转向了新的领域——风险投资(VC),转向了中国市场。

  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从企业家转身成为投资人,从美国硅谷回到清华科技园,邓锋的身份让他为更多的中国人所熟知。

  “我老说一个男人一生要有名有利。利,是指创业使得我经济上独立;名,是说要让人尊重认可,做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相对来说,投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扩大你的影响力。另外,我希望自己接下来做的事能够和中国相关。”邓锋这样解释他回国做风投的原因。

  不过这当中其实有一些曲折。邓锋一开始也没想过做风险投资,而是打算花一半时间来做天使投资,一半时间用来做非营利事业。但当他快回国的时候,跟不同的人聊起自己的想法,发现国内天使投资的规模还不是很大,而非营利事业也没有很好的平台。“而最关键的是,一旦做起VC来,就必须百分之一百的时间投入,你不可能50%时间做公益,50%时间做投资”。所以,丢掉一开始的“不切实际的想法”,邓锋一心一意投入到了风投领域。

  北极光是邓锋的又一次创业。在邓锋的投资理念中,人是最关键的。他更愿意跟有能力、有理想、价值观相似的人一起做事。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始终坚持自己选择项目的价值观,即做Farmer(农民)而不是做Hunter(猎人)。因为Hunter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Farmer是找到好的种子,然后施肥、精心培育。”

  如今这个“Farmer”成了“空中飞人”,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飞机上度过,在不同的城市之间穿梭,考察潜在的投资项目。

  “你不能让合作的企业家全听你的。我就跟对方说,咱俩可以争执,可以吵,但决定权在你。”邓锋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形容他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中科创达的创始人赵鸿飞是邓锋所说的有相同价值观的创业者之一。2010年投资中科创达时公司发展势头很猛,却没有机构投资人进入。在邓锋眼中,赵鸿飞是典型的本土企业家,没有海外留学背景,销售出身,情商很高,非常接地气,善于处理各种关系。最后,北极光创投成为了中科创达的领投者,同时参与投资的还有高通、ARM公司等投资机构。

  如今中科创达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终端平台技术提供商,专注于安卓核心技术,为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提供安卓整体解决方案,员工发展到上千人。“跟中科创达的合作,我们最早是A轮领头的。现在公司上市以后,跟我们有了更多的合作。我们一起投了一些企业,一起做战略分享,一起搞一个孵化器,一起做基金,这种合作就变得越来越深入。”

  “我们真的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擅长的就是早期投资和科技,对于这一点邓总是非常坚持的。”北极光创投市场总监关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相对于其他风投公司,北极光创投的投资速度不算快,坚持深耕式投资策略。据关静介绍,在过去两年,北极光投资的速度基本持平,没有大的变化。“我们有机会拿到更多的钱,但是首先是精力不够,因为投资一家早期的企业,后面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服务,进行一些指导和培训。另外,这是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策略,邓总也不愿意去更改。”

  邓锋认为,对于一家投资公司来说,投资的成功率不应该成为投资人好坏的评定标准,而是应该看重最终的回报率。

  邓锋说,自己从来不去赌风口,更多的是看大方向。“比如,美国风险投资都不投芯片了,我们一直投芯片。为什么?这是因为从2008年以来,中国进口额最多的就是芯片,每年进口额都是2000亿美元以上,比原油进口还要多一倍。这么大一个市场,这就是大方向。”

  在业界看来,邓锋似乎和大多数投资人不太一样,不会“事事都想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对所投资企业较少干预。“当好投资人,第一点就是做到帮忙而不添乱,首先你自己得懂,其次你自己的位置得摆正,风投只是在企业成长路上提供帮助的,不要认为企业家是在替你打工。”邓锋说, “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不是投资人的企业。”

  风投也重情怀

  邓锋把北极光的理想概括为,“培育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培养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VC”。

  “中国创新创业系统变化是极快的,我刚回国那时候,你说VC,大家还以为维生素C,今天所有人就都知道VC是怎么一回事了。”邓锋说,“但是,中国的创新环境,即便是今天,跟硅谷相比,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教育体系,包括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教育,这其中归根结底是一个创新力,一个领导力,这两种教育在中国都很缺乏。”

  因此,邓锋很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今年1月中旬,邓锋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他本人也是这个奖项的发起人之一。基于对科技创新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的一致认同 ,邓锋、马化腾、张磊等一批企业家和投资人一拍即合,中国首个民间倡议的“未来科学大奖”就此浮出水面。

  邓锋是清华大学毕业,清华大学也是他人脉资源最丰富、最熟悉的地方,因此他所做的很多公益项目都跟母校相关。他是著名的清华X-Lab创业孵化平台的发起人之一,北极光和邓锋本人至今仍给X-Lab很大的支持;而“北极光杯”清华公益创业大赛也挂在了北极光的名下。邓锋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小而具体的行动,来培养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邓锋喜欢将自己这一代人视为中国人在美国硅谷的第一代移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天赋在硅谷闯出一片天,他因此非常热心于华裔社区活动,关注像他一样在海外创业的华人。

  邓锋积极参与美国湾区非营利组织“华源科技协会”组织的活动,并在2005年担任过协会的会长。华源科技协会致力于帮助在美国创业的中国人。

  2005年,正值邓锋担任会长的华源科技协会在美国组织了中美IT企业领袖峰会,李彦宏、张朝阳、马云、丁磊、杨元庆等IT行业精英悉数到会,这次峰会还促成了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

  过去这些年,中国的创业创新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中国创新创业的大趋势肯定是正确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就业、对中国科技产业的转型,科技创新等等,从很多方面看都是正向的。但是确实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改进。”邓锋说,“我们有太多的商业模式创新,但少的是科技创新。”

  他认为,政府的政策应该向科技创新倾斜。中国的资本市场对科技类项目的一些限制也应该放开。“比如现在规定要把亏损填平了才能上市,大家就不敢再投入了。”

  推动创业创新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推动双创有质量的发展,这是邓锋特别在意的事情。在熟悉他的人眼里,这是邓锋最具情怀之处。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