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是如何从廉价山寨变成世界强者的?

2017年07月13日 13:53 太平洋电脑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近日,统计机构公布了2016年全球前14名手机厂商出货量排行榜,其中大陆手机厂商占据了10个席位,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相信大家也都发现,国产手机近两年成为了身边不少人购买新机时的不二之选,而不少国际大厂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地收缩,甚至一些品牌已经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然而,国内手机厂商的崛起实际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今天就为大家深度揭秘国产手机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

安卓开源赋予机遇,价格优势让国际厂商汗颜

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起步时间并不算早。 最初我们接触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海外厂商的产品, 而国产品牌早期一直是廉价、低质、山寨货的代名词。 当时诺基亚等海外厂商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造型繁多的机型以及智能化的操作系统,而这些都是国产品牌所不具备的软硬实力。

2007年,谷歌成立手持开放设备联盟(OHA),四大初始成员是HTC、LG、三星和摩托罗拉。次年,HTC Dream伴随着谷歌开源操作系统安卓1.0正式发布。 大陆厂商实际上错过了最早的安卓生态方面的组建,更多是后来跟随入场。 到这里不得不提下 2009年的魅族M8, 这款运行WinCE系统的机型是国产智能机的鼻祖 。

华为是国产品牌中对安卓反应最快的,是内地第一家加入该联盟的手机厂商。 当时华为的行动给了其它国产厂商一个讯号: 安卓系统是不能错过的机遇。

1、开源安卓吸引国产厂商纷纷加入

由于系统成熟度和生态问题, 安卓实际显露崛起迹象还要到2010年, 主要是HTC Desire HD、三星Galaxy S、摩托罗拉Milestone等产品的发布,颠覆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认知, 而国产厂商的跟进则要等到2011年。

国内最先入场的华为就在2011年顺势推出了自家首款安卓机U8220 , 同期跟进的还有小米、魅族等品牌。 小米原本业务是为其他手机适配一种名为MIUI第三方安卓ROM, 在此基础其推出了针对发烧友的小米手机1代。而M9是魅族的第二款手机产品,它的意义亦在于其是该公司首次运行安卓系统的机型。

和魅族类似、原本也是做音频起家的OPPO,也在2011年推出了安卓机型Find X903,并请来了小李子代言。品牌建立慢一拍的vivo,有惊无险地推出了安卓机型vivo V1。可以说, 凡是现在在国内有头有脸的国产厂商,绝大部分都是在2011年开始做安卓手机的。

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纷纷投奔安卓阵营 。但在2011-2012年,国内依然是海外厂商的天下,还同时存在安卓、iOS、塞班、黑莓等多个操作系统的机型相互竞争的局面, 国产厂商刚刚入局还并没有找到存在感。

2011年中国市场各大手机厂商所占份额

2、互联网手机爆发,引发价格战

如果说2011年是国产手机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那么2013年的互联网手机爆发则是国产厂商的第二次机遇。

2013年在小米性价比模式成功后, 荣耀从华为中独立,中兴成立子品牌努比亚,小米则祭出红米千元机产品线 。随后2014年又迎来魅族魅蓝、酷派大神、天语尼比鲁、小辣椒红辣椒、联想黄金斗士等电商品牌。2015年更是出现乐视、360、ZUK等一众价格屠夫。 互联网手机迎来了春天,价格战一触即发。

互联网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向消费者直销,因此其最大特点是高配低价。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注意到了国产品牌。国产品牌不仅在内部打得你死我活,甚至还不断挤压国际厂商的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例如2014和2015年小米就在国内登顶,而三星、苹果的份额却不断下滑。

2014-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

但站在厂商角度,这样“薄利多销”的策略其实并非长久之计,无法盈利就意味着你在这个行业很难存活。 某些有办法的厂商,比如小米,做起了百货,而更多的厂商则相继倒下 。 据媒体报道,2015年一年之内就有136家国产手机厂商关门大吉,足见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线下市场复兴,冲击高端占据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也开始朝着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市场,也有不少国产厂商选择了另一条路,就是走出国门,去占领全球其他市场。 事实证明它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诸如亚非拉地区中不少国家其实都是蓝海市场。

根据之前的不完全介绍,只针对海外市场的国产出口厂商包括 传音、Vernee、ELEPhone、欧奇、Leagoo、BLUBOO、Doogee 等品牌,它们之中不乏出货量2亿、称霸非洲的一方霸主,有些直接复制出小米MIX、三星S8等人气产品。它们在国外积极布局线下渠道,并且热衷于扩张更大的海外版图。

除了这些出口国产厂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也已经在布局海外。

首先,国产厂商绝大部分缺乏自给自足的能力,而是要依靠海外厂商所处的供应链 。

其次,部分国产厂商在营销上发力过重,而在产品的打磨上却并没有到达极致。

最后,部分国产手机的同质化太过严重,对创新的探索还远远不足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