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重行轻停成新堵 地铁站外无路可走

2017年06月29日 16:49 北京晚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工体北路北单车最多的地方4层停放

  上下班高峰时段,在北京城区的一些人流密集区单车扎堆,直接影响了行人通行,甚至带来了安全隐患。这些现象主要存在于哪些地区?是否有破解之道?记者对此一探究竟。

  地铁站外无路可走

  “每到下班时间,地铁站口总被大量共享单车团团堵住。”很多乘坐地铁的市民对此很有意见。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口,尤其是大换乘站,一到晚高峰,便会有大量共享单车占据站口附近便道,甚至出现了让行人无路可走的现象。

  以地铁惠新西街南口站为例,晚高峰时,有乘坐5号线的,也有10号线的,也有通过该站短乘,去往8号、13号线换乘站的,大量骑行者将共享单车停放在站口附近便道上,汇聚而来的大量单车难以迅速流转。

  在该站C口,记者连续进行了多天观察,其中单车扎堆情况最严重时,地铁站口周边便道已经无路可走,进站乘客不得不在机动车道上穿行。

  周边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共享单车堵路的问题,至少给她带来了两次不愉快的经历,从“单车海”的缝隙中穿过时,一次被单车的挡泥板剐到了裙子,还有一次被车磕青了手腕。

  有居民提到,现在共享单车品牌这么多,想必竞争激烈,该投放多少车,难道只有市场说了算吗?也有骑行者说,共享单车出现以前,他从单位到地铁站,用公租自行车,那时最大的问题是车锁架已满,没地方停车,现在用共享单车,没了车架的约束,却经常被行人指责乱停车。

  居民院最“怕”单车

  记者走访发现,从共享单车的层面看社区,可以分三种:一种是共享单车可以进入社区;一种是禁止进入;还有一种是虽然有不让进入的提示标语,但形同虚设。

  甜水园北里社区,目前并不禁止共享单车进入,很多居民对此发愁,尤其是社区内的机动车车主。一位居民提到,因为上班比较早,清晨6点出门时,大量共享单车扎堆社区,很多单车甚至停在社区内部道路上,每天开车出门,得先挪开大量单车“清障”。

  记者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高档小区,门前添加了明确提示语,禁止共享单车进入。物业工作人员提到,共享单车进入封闭式社区后,外部人士是没法进来取车的,往往出现进多出少甚至只进不出的情况,社区内囤积的共享单车阻碍道路、占据公共空间。物业无奈,不得不一次次派人把共享单车搬出社区。这样的情况影响了社区环境,同时增加了物业的工作量。物业的服务要求里,不能与业主发生口角、冲突是硬性规定,业主不听劝阻,硬要把共享单车骑进来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记者查询到,在绝大多数品牌的共享单车使用规则中,对于停车是有多项要求的,其中均提到不能将共享单车骑入社区,原因是会影响共享单车的共享性,降低流转率。对这一点,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了10名共享单车使用者,对于该要求仅有3人称知道。

  三里屯单车流转慢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三里屯地区,这里也是人流密集区的一类。记者看到,无论是街道、单位物业、共享单车运营方,都在想尽办法控制共享单车扎堆、乱停的情况,可面对仍在大量涌来的共享单车,工作也是无能为力。

  昨天下午4点多,在工体北路与三里屯路交叉口,所停放的各品牌共享单车总和近千辆。这些共享单车层层码放,最多的地方能码放4层,原本宽阔的人行便道,被挤占得只剩下一条缝。工体北路南侧公交站,设立在主辅路之间的隔离带上,原本行人走过人行横道,穿过隔离带上的开口,便可以到达公交站,可眼前所有开口处都堆满了共享单车,为了绕到公交站上,很多行人在行车道上徘徊。

  下午一辆电动执法车到了现场,有人下了车,对着隔离带上的单车进行拍照,他告诉记者,他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街道掌握辖区内各品牌共享单车现场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发现不文明停车行为后,他便拍下,然后联系相关的运营公司派人来挪车。记者观察后发现,即便违规停放的车辆被挪走,可时间不长,一批新车又来了。

  三里屯SOHO门前,几名安保人员正把共享单车从园区里挪到便道上,园区里清静了不少,可便道停车压力骤增。安保人员说,按照规定,园区里禁停一切车辆,发现违停后,他们就会将车清理出来,“什么车都不让停,不只是针对共享单车。”

  下午5点左右,一辆厢式货车停在了工体北路,两名ofo工作人员正在将多辆小黄车装上货车,两人都已累得满头大汗。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会定期将这里过多的小黄车运走,输送到周边急于用车的地段,以保障单车的正常流转。他们计算说,货车每次能拉40辆小黄车,每天他们要拉七八趟。他们的工作固然辛苦,但记者也发现,因为时间关系,在晚高峰时段他们最多拉上两三趟,一个路口不过分流百余辆车,这仍难以抵挡如潮般涌来的车流。

  记者也从多个共享单车运营公司了解到,各公司目前都有各自的单车投放、分流的算法,比如摩拜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求科学投放车辆。各公司的算法都仅针对自家的共享单车,虽然在人流密集区,这些算法在考虑到所有品牌单车总量的情况下,投放数量会有所让步,但总体来看,人流密集区的总单车数量,在高峰时段仍有过剩的现象。

  必须在“停”上下功夫

  绿色出行现在只说“行”,忽略了“停”,小区里、街面上存车棚、存车处的数量远不如早年,有没有可能把这些设施恢复起来呢?比如在一些人流密集区,少设一些机动车路边停车位,改换成自行车停车位,既鼓励人们少开车,又给单车停放提供了合理场地。

  作为运营公司,摩拜单车工作人员提到,国内目前对于在有限空间内合理停放更多单车的研究不多,比如此前处理机动车停车问题时,出现了立体停车位的办法,其实可以借鉴。目前摩拜正在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北京市自行车停放设施大赛,其中不乏大量好的设计参赛作品,最终获奖者会得到奖金,其设计作品更有可能成为产品,以利于实现在北京街头,利用有限空间更加科学、合理地停放更多单车。

  本报记者 景一鸣 陈圣禹 文并摄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