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网易20年发展历程 透析互联网四大商业法则

2017年06月26日 15:56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道,“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描述映射到互联网行业,就是再不可一世的公司也有生命周期。

  从1994年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到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走过了20几个年头。在这20几年里,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中国互联网这二十多年,历经门户为王、网游流行、搜索称王、网络文学崛起、电商兴盛、百团大战、在线视频混战、社交红利、O2O爆发、直播平台争雄、互联网金融热潮等等诸多机遇。

  这期间,公司的兴衰不定。开心网、网际快车、易趣、雅虎中国、TOM、3721、酷6网、51.com、人人网等耳熟能详的名字泯然众人矣。“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二十年,不短不也不长,看饱了无数的兴亡故事。

  二十年,各类不同的故事依旧陆续上演,很多东西都会改变。但其中不乏一些公司,如腾讯、网易等,他们挺过了生命周期的考验,愈加强大。

  作为百亿美金市值以上最老牌的互联网企业,网易参与了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变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变迁史的一个缩影。很多时候,历史总会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回望互联网20年的兴衰变迁,或许能从网易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总结出一些互联网发展的普世商业法则,作为一些参考。

  从用户出发:让网民上网更容易

  时光倒转20年。

  97、98年,那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原始大风口,极客当道。那两年,惊动中央的ChinaByte正式开通。马化腾在华强北创业园创办腾讯。周鸿祎从新疆方正回到北京创业,成立中文网址网站“3721”。鲍岳桥、简晶、王建华联合创办中文网络游戏平台“联众”。

  跌宕起伏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70后一拨大佬,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代深度用户,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时代的主角。作为最早的一批“触网者”,丁磊踩着时代的鼓点,早早跳到了舞台的中央。他在1995年南下广州,1997年成立网易。

  早在1997年,互联网在中国还只是个新生事物,网民很少,网费很高。不少嗅觉敏锐的人看到了互联网的机会,但怎样盈利?没有人知道。

  丁磊也同样迷茫。回顾网易创办的最初过程时,丁磊坦言,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该靠什么赚钱。唯一肯定的,是自己可以通过技术,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优质服务。

  带着这样的期许,丁磊将公司取名为“网易”。让中国人上网变得更容易些,“网易”二字从此定下了这家企业往后20年的基调——用户导向,技术先行,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体验。

  

   网易成立之初,丁磊把资金和精力主要放在开发互联网应用软件上。通过对中国网民实际需要的考量,丁磊发现了Hotmail 的商机。Hotmail在美国异常火爆,网民可在网上免费收发电子邮件。丁磊认为,电子邮箱在国内一定有巨大的市场,因为在网上收发邮件实在太方便了,迅速、安全、节省成本。

  说做就做。几个月后,丁磊和同伴开发出一套类似于Hotmail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第一个中文电子邮件系统由此诞生,让丁磊赚到了第一个500万。

  可以说,丁磊在业务选择上,是非常产品导向的。“多谈产品,少谈战略”,这或许是其早年软件开发中留下来的习惯,押宝电子邮箱便是丁磊这一生意经的体现。“丁磊骨子里喜欢小而美的生意,他做很多东西,都不是说先搭多大的架子,而是先考虑做用户喜欢的事情”。

  而一款让用户喜欢,有长久生命力的产品,光做出来还远远不足够。

  在免费邮箱推出的之后,网易每年在这款产品上要花费近6000万的设备购置费,好几千万带宽费,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依然不断搜集用户意见,改进产品。尽管邮箱业务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但网易的用户增长还是比竞争对手要好得多,在数年中保持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