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走进国人生活依然很难:要跨过这些坑

2017年06月25日 14:07 驱动之家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常常去便利店买东西,大家一定注意过这样的事:便利店店员一般是 1-2 人,他们在一天中空闲时间是足够维持店内正常运转的。可一旦到了早餐、午餐这样的时间点,或者这家便利店位于火车站机场内,就会在一些很集中的时间段涌入大量顾客,这时候 2 个人的效率是跟不上的。

很明显的感受是,你可能在饭点去便利店买了一包饼干或者一瓶汽水,也要排队好几分钟,假如前面的人恰好买了不少东西,这个时间就拖得更长,这种糟糕的体验很多人都遇到过。

怎么办?

给店里增加人手?这个办法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似乎并没有优势,相反,如果为了提高效率,那么是不是更高的自动化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

想象一个无人便利店,从你进门的那一刻,内部的摄像头能看到你拿了些什么,或者又放下了什么,并且开始加入虚拟购物车中,等到你挑选好东西后,想要出门只需要按下指纹或者刷脸支付,它会自动通过手机上的app进行扣款,结账过程只需要你在手机上确认就好,再也不用排队,你只要拿着东西就能直接出门去,听上去是不是很酷很方便?

无人便利店的想法以前也有人尝试,但去年Amazon GO的出现才让大家对其有了新的认知,因为过去我们见到的无人便利店,其实属于「自助式」结账,你需要在挑选好之后自己扫码结账,相当于去做原来店员做的事。所以对消费者的体验并不够好,但在前段时间芝麻信用并肩计划(STS)创新项目路演会场,我就看到了Amazon GO式商店在中国实现和普及的可能性。

悄悄生长的便利店新未来

QuiXmart(中文名快猫)2014 年在上海推出了第一家智能便利店,尽管当时的无人便利店条件是需要人们在出门时主动进行支付,「先付后享」,但创始人陈海波对未来便利店却有两点执念:

未来要在便利店支付一定是无媒介支付,每个人都会拥有个人的终身ID;

我们身上最方便、安全的支付工具就是我们本身,不是卡,也不是手机,所以去商店拿到东西就不用再像传统方式那样结账。

这两点执念在过去似乎遥不可及,因为那时候有两座大山:

现金支付仍然是主流;

人们没有一个特有的,用于支付的 ID。

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这两个问题开始出现突破口。之前曾经和大家谈过,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我们正在朝着无现金社会一步步前进,假以时日,我们终将告别现金。而与此同时,当我们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时,我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指纹、面部、虹膜等信息来进行验证,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支付 ID。


(QuiXmart 便利店样板之一:进门需要通过手掌信息录入)

另外,伴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又开始有能力让机器在一些方面赶上甚至在将来超过人类,君不见 AlphaGo 已经能够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而这一点在几年前还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似不同形态,实则同样目标

在今年微软 Build 2017 开发者大会上,我们就见到了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工厂智能管理体系。通过摄像头捕捉人脸、工具等信息,并被云端的机器学习技术识别,从而为管理员推送现场情况,摄像头将来能认出来谁是谁,或者放在地上的是什么物体,判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及时通知用户。


(Build 2017 大会上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识别物品的能力)

QuiXmart的识别同样基于机器学习,提前将商店中的货物信息通过摄像头记录在数据库中,并对这些商品做出标签(包括价格、名称等信息),只要你拿起商品,摄像头都会记录下来并加入购物车中(如果人比较多是否会挡住摄像头则是一个疑问)。当你进入和离开商店时,摄像头能通过面部信息或者手掌、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对你进行确认,付账信息直接推送到手机上的手机钱包中,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拿上就走,不用排队」的理想状态。

实际上,在无人便利店这件事上,国内有着不同方向,QuiXmart 只是其中一种,但在现阶段还难以达到规模化程度。所以相比之下,国内其他公司选择了看起来更易操作的模式。

比如在去年8月在广东落地的缤果盒子,采用的方法是三步走:

扫二维码,线绑定手机,之后开门,然后挑选物品;

选好物品后拿到前台感应区,这时会自动识别你购买的物品并计算价格;

能通过手机扫码支付,付款后系统自动开门。

你会发现,这三步走的环节,更偏向于在现有基础上去掉营业员,变成半自助式的服务,没有追求像Amazon GO那样梦幻的场景,却能让现阶段的用户有新鲜感,而且更适合于规模化普及,而在第一家店运营10个月之后,今年6月,缤果盒子的第二家店在上海也开始运营,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它具有一定规模化的能力。

除了上面这两种形态的无人便利店外,最近沃尔玛在美国,也进行了无人便利店试验,但稍有不同之处,其实也值得思考。

沃尔玛选择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家超市的停车场,设置了这个无人便利店。操作模式属于「线上选购、线下取货」,当你通过手机选购了商店的物品并结算后,会收到取货码,你可以直接去往这个便利店通过验证取货码,然后拿东西走人。

这种方式和前面的例子都不一样,它更像是线上商城的货物自提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买了东西,有些人也会自己去站点取货,这让沃尔玛看起来不像是便利店的运作方式。但想一想,如果将来你能在大街小巷到处看到这样的店存在,那它算不算是一种便利店呢?

不管是哪种方式,上面这些新的便利店运作模式正在试图打破我们对便利店(杂货铺)的传统印象,它们给人的感觉更加个性,使用习惯后确实会更方便,当人们越来越讨厌在便利店排队等待时,这样的新方法,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而且,这确实很可能是未来便利店的形态,也就造成了目前无人便利店的火热。

而对于便利店来说,从前在人力成本上的投入将转移到对于前期基础设施的购买和后期维护上,正常情况的上货、更新等将可以集约化管理,这样算是提高了效率,而关于运营当中的供应链管理,以及 SKU 的优化,其实也大有学问,这里不再展开分析。显然,在大家的使用习惯被培养起来之后,无人便利店盈利将能够追赶甚至超越传统便利店。

当然,目前也有人对无人便利店的发展持怀疑态度。有人认为,在现阶段,这样的无人便利店相较于占地面积更小的自动售货机显得很吃亏,因为它的选址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更高,而且,商品销售上面,无人便利店又缺少传统便利店的熟食、现煮咖啡等毛利更高的产品,盈利会更小。另外,人们普遍关心的还有一点:假如遇到小偷,或者恶意破坏,无人便利店会怎样?

从信任开始的新关系

就像是共享单车刚出现时人们的怀疑一样,当无人便利店面对种种问题时,我们或许要从不同角度来看,才能看到应对的方法。

以缤果盒子来说,他们面对小偷和破坏问题的应对主要是以下这几方面:

进门前之后通过手机绑定,实名认证之后才能进入商店,绑定后第二次进入便不需要再次绑定;

慎重选择便利店位置,先尝试在一些高档小区内搭建,以过滤掉一部分潜在的风险。
进门购物时门自动关闭,结账支付完成后门自动打开。

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谈到这一点时,提到了基于「信任」作为考量的角度,他说:

任何时候,信任都是最高效的交易方式。传统的无人贩卖机,逻辑起点是不信任,默认所有人都会偷盗,所以效率低,体验也不好,好处在于这种很容易规模化复制。而如果单纯靠信任维持,交易率很高,但不能复制,所以我们取两种方式的优点,我们信任消费者,默认绝大多数人不会偷东西,这样保证正常用户的体验,同时技术手段让这种信任变得可靠,也能够规模化。

显然,尝试利用技术手段去提高小偷的风险,增加他们违法的难度,是目前主要防止盗窃的方案。而根据缤果盒子之前试运营的结果,他们在超过180天的周期内,一共完成了 5 万次的交易,未发生一起恶意偷盗和破坏事件,假设这个数据可信度足够,那么缤果盒子第一家店营业的尝试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当我们认为无人化运营产品会引发人们「不怀好意」时,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倾向于遵守规则。

新规则建立的基础变成了「信任」,从前则是「不信任」,这一点在如今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你已经习惯于用芝麻信用作为凭证免押金使用共享单车,或者出去旅游住在快捷酒店也不再需要押金,我们的信用基础有了新的用途,而这种新的用途又反过来促进人们建立更好的信用度。

在今年 2 月 22 日的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大会上,QuiXmart 展示了通过芝麻信用、支付宝、花呗结合的信用结算系统——take go。在这个结算系统下,当你的芝麻信用足够时,购买物品的体验将从原来的「先付后享」变成「先享后付」,你的信用标准成为了你在便利店「挑好就走」的凭证。

从「先付后享」变成「先享后付」,看起来只是换了一个顺序,但当人们习惯于通过个人信用分数来进行消费以及享受服务时,这种体验上的转变是巨大的。许多我们过去吐槽的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的环节将会消失。

不过在当下,似乎在普通人身边存在感最多的,也是接触最直接的用芝麻信用分使用共享单车了,而最终,究竟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将会以何种姿态存在,就又是有趣的问题了。

未来便利店远不止如此

当人们开始逐渐重视信用体系,并认识到个人信用对于自己的价值时,很多原来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看起来就有了解决的方案。

前面我们提到的便利店或许看起来还和生活比较接近,但瑞典一家公司 Wheelys 前段时间在上海设立的移动便利店 Moby,看起来就显得更科幻了,这或许也会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新选择~

Moby 移动便利店从远处看就像一个不规则的玻璃盒子,在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而它有几个特性非常有未来感:

这是一个会移动的便利店,通过人工或者自动驾驶在规划路线上前进,想要买东西的人能够在手机上看到它的位置;

购买商品的人进店选好物品之后,在出门前扫描物品条形码,然后进行支付(这一点和缤果盒子是一致的);

如果你没办法直接到便利店,可以在手机下单,在商店屋顶配备的无人机将会空运包裹到你手上;

店内的库存检测系统能够随时反馈货物信息,并且及时提醒资源补给;

在店面内会有一个被称为「Hol」的虚拟商店助理提供使用服务说明;

在店外,通过大屏幕展示的广告将成为新的移动广告牌。

这就是 Moby 便利店的概念,是不是看起来比较超前?但这其中,很多想法现在都能实现。也许它的精髓在于,让「便利店更便利」这件事情有了更多实现的方法,比如它会自动移动,所以你就不用自己走过去,比如无人机运货,你在家就能享用商品。


(让无人机把东西送到你家可好?)

在把「便利」的属性发挥到极致时,实际上商品的价格就算高一些,对越来越懒的城市生活人群来说,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点外卖而不再是自己出门吃饭了。

千万不要小瞧「移动+便利店」的这个概念,Wheelys 这个品牌最早是从「移动咖啡小车」的概念做起的,他们尝试着做了一辆能制作热咖啡的移动小车,摆在星巴克附近一下午,想要喝咖啡的人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就能直接来取,为曾经需要排队买咖啡的人省下不少时间。

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因为这辆小车的效率提高,看起来也很有新鲜劲,所以居然卖的比星巴克还要多,所以后来开始在全球推广这种移动咖啡小车项目,每辆车成本 4499 美金,相比开一家咖啡馆可划算多了,所以他们的标志也出现在了很多地方。现在,他们推出了新的「移动便利店」,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看到赶超传统便利店的机会呢?

当年看《黑客帝国》的时候,电影中男主尼奥和女主崔妮蒂需要武器时,面前就突然出现了一个军火商店,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之后,这个商店就消失了,我不知道沃卓斯基姐妹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么酷的事情,但至少从今天来看,我们距离那样的便利店,并不再遥不可及。

未来的便利店究竟会怎样「便利」?也许今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从 1930 年在美国出现最早的便利店开始,我们终于能感受到科技带给这个行业不一样的变化了,这或许就是如今技术和社会新思考带给我们的惊喜吧。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