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青年领袖如何参与人工智能未来浪潮?

2017年05月26日 16:40 xtecher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7,人工智能浪潮汹涌澎湃。仅仅几天前,阿尔法狗继战胜李世石后又击败柯洁,再塑辉煌;微软前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邓力正式离职,前往对冲基金公司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官,续写传奇;英伟达GTC大会群雄毕至,黄仁勋面对未来豪情万丈;而李开复则在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直抒胸臆,剑指人工智能未来10年。


整理|硅谷加先生

闫小姐的大独家

编辑|Duan

网址|www.xtecher.com

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正如Xtecher所言,每一波浪潮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亦是挑战;不仅仅是珍珠,亦是泡沫。火炼真金,唯有智者才能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浪潮下的虚虚实实,对未来青年领袖们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有价值的思想。因此,Xtecher携李开复老师的创新工场,与MIT-CHIEF和哥伦比亚大学CSSA一起,在波士顿和纽约的土地上为莘莘学子带来他在中美之间、过去未来,人工智能上的感悟与思考。


人工智能,势不可挡


“你们知道吗,未来人工智能在择偶方面会比你们的父母更懂你的品味。” 日前,在Xtecher和创新工场与MITCHIEF和哥大CSSA共同合办的美东行现场,创新工场CEO暨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妙语不断,“百合网推荐的对象肯定要比家人和朋友介绍的靠谱,当然最后交往是你们的事,但是最了解你的肯定是人工智能。”这一判断基于深度学习针对个体用户不断自我迭代的分析处理能力。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


Xtecher&创新工场美东行MIT现场


继哥大毕业典礼演讲后,李开复和创新工场一行人马不停蹄,又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我不是李开复,我是人工智能”的主题分享会。在这座无虚席、宾主尽欢的演讲中,李开复以风趣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为美东波士顿和纽约两个地区的小伙伴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用创新工场投资案例与拥有“理工魂”的同学们亲切交流,亦与MIT Techology Review高级编辑Will Knight深入探讨了中美两地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李开复重点分享了深度学习带来的颠覆性帮助和改变。他表示,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进行判断、预测和分类的人工智能算法早已在Google、Amazon、百度、快手、美图等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应用。比如,淘宝上相似产品的排列顺序,美图中的一键美颜功能,都是人工智能标注数据并自我学习的产出。未来,互联网公司会更加了解用户:美团会知道你今晚想吃什么,携程会知道你可能想去什么地方旅游,百合网更知道你想要找什么样的异性朋友……


Xtecher&创新工场美东行MIT现场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机会亦存在于互联网之外,功能触角已经延展至各行各业。金融中的常规交易、量化交易、理财、银行、保险、金融审批;医学中的病因判断、辅助诊断、个性化医疗、基因排序;这些能够通过大量数据自我标注并解决的问题都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方向。因此,他相信这一大潮会快速取代翻译、记者、司机、助理、中介、保安、客服、交易员等各种工作,来势汹涌澎湃。


面向未来,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细致且宏伟的蓝图: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已经有“用钱宝”这样的成功案例;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布局上,智能家电“小鱼在家”和“驭势科技”发展态势迅猛;语音识别重点关注未来五到十年的布局发展……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未来蓝图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共有三波系统升级:第一波是用软件虚拟的方式,就已有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的分析,这也是时代正在经历的大潮。第二波是利用现有设备产生新的数据,如车联网数据打造智能交通,可穿戴设备数据打造智慧医疗、白色家电数据布局智能家居等。传感器产生新的数据,新的数据带来新的应用。第三波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场景化:在家里,机器人不仅能扫地,还能洗碗、做菜、洗衣服;无人驾驶可以让出行真正随心所欲,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当然,真正能让人类社会达到第三波浪潮的技术除了深度学习之外,还有新材料、能源、工程、雷达、传感器等技术的进步。因此,他鼓励拥有“理工魂”的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从各个领域参与并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对AI青年路领袖的未来建议


对于身处名校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建树的同学们,李开复鼓励大家回到中国大陆发展:中国年轻人扎实的理工功底、中国传统企业在技术上的弱势、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数据资源以及相对较少约束的学习环境,都是未来这个国家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突飞猛进的必要条件。他以创新工场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分析为例:所有人工智能论文里中国作者占42.8%,被引用论文里中国作者占55.8%,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深耕细作。


随后,李开复为学习人工智能的同学们梳理了回国发展的职业方向:第一个选择是去BAT工作。第二个选择是创业。然而,去BAT工作可能职能只能是小螺丝钉,而创业也会面临不接地气的风险。“拥有深刻学术背景的同学往往希望技术上的突破创新,这是他们在实验室养成的·习惯。但VC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除了市场、竞争、人员、不可预测风险之外的技术风险。”说到自主创业,李开复罕见地严肃起来,“纯做一个技术型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你的收入是什么?你的技术如果要卖,有没有市场?有多少AI是可以做2C的?”


Xtecher&创新工场美东行MIT现场


话锋一转,他为同学们提供了回国的第三条途径:创新工场为有志于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青年才俊提供全方位支持,“没有数据,我们帮你弄; 需要机械化,我们提供给你用;未来要投资融资,我们有60人的投资团队细化你的商业计划;需要团队招人,创新工场校园招聘一次批量招一百人……”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落地模式,创新工场还提供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职位,以BAT水平工资,给未来人工智能青年领袖们在学术和创业上的双保险。


开复演讲后,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技术副总裁李天放介绍了人工智能工程院的招募信息。他透露,研究院今年计划招募30位高级人才,由创新工场对接专家资源,为同学们提供算法、架构、思考维度上的重点培养。


李开复与MIT Technology Review编辑Will Knight现场对话

MIT活动中,李开复还与来自MIT Techology Review的高级编辑Will Knight进行了横跨重洋的中美人工智能对话,并为在场的未来青年领袖们细心答疑、解惑人生。而不论是波士顿地区还是纽约地区,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和个人未来都有很深的思考,问题涉及创业环境,趋势发展,人生选择、数据共享等各个维度。

以下是Xtecher精心整理的部分问题:

Q: 您对现在中美两国创业的留学生有什么样的期许或者赠言吗?

李开复:我觉得在美国创业其实非常困难,这需要要一个特别的人际网络。如果你们不是在美国出生或者至少美国长大的,挑战很大。所以,除非你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或者特别适合美国市场的产品,否则难度极高。因为这不只是人脉跟文化的关系。如若不知道美国用户的需求,那在这边做产品会非常困难,就像你知道多少老外创业在中国得到成功?例子非常少。我觉得你们有很多的理由考虑回国创业,只有很少的理由考虑在美国创业。

回国创业的话,现在其实是不错的时机,因为在有些领域里面,你们的技术是有特殊优势的。但是,也还不要太骄傲,你的加分跟减分,最后加加减减堆在一起,差不多打平。比如,你技术领先、人脉可能就差了一点;你对于创新有新的认识,本土作战可能有一点扣分。所以,如果你有一个本土合作伙伴会更好。但是,如果你真的在这边跟了一个很棒的AI的教授共事,我刚刚讲的就不成立,因为在国内真正优秀的AI教授还不多,直接来创新工场工程院就可以了。


Xtecher&创新工场美东行哥大现场

Q: 如您所说,AI时代有许多工作将被取代,剩下的十年之内,如果有人不能快速转换工作方向,或者从事人工智能,或者对创造性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李开复: 这一现象我有很大的担忧,但是也看到一些机会。先讲机会,其实人类度过好几次这样的危机,汽车淘汰马车的工业革命就是如此,只是这一次更新换代的频率太快了。尽管如此,人类似乎总是有足够的智慧面临挑战和背水一战。所以我也抱着希望,至少你不用担心下岗的温饱问题。

不过,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主动关注或寻找与服务业相关的工作。我不知道你们多少人来过台湾?台湾的义工特别多,这个工作60岁到70岁左右其实就是退而不休。你会在医院、孤儿院、寺庙、佛光山,区公所发现到处都是义工。我觉得其实这种服务业是足够给人自我实现的。他们60岁到70岁的提早退休跟我们这些50岁到60岁被迫下岗其实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差别。所以,在我看来,应对这样的就业危机,如果温饱问题能解决,可以用志愿者的方法让一部分人无偿的工作。

讲完了乐观,讲悲观的部分。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技术没有谈到,是VR。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多么的容易上瘾。你可以想象,30岁到50岁的青年,曾经是魔兽世界的玩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交易员的工作,然后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做了Uber司机,然后Uber也变无人驾驶了。下岗后找任何的脑力工作都会被取代,那怎么办?回到家里发现VR里的游戏可好玩了,西部世界就发生了,对不对?自己变得又帅又高又被周围的女生追捧,然后打怪兽也是宝剑拔出来,骑上你的白马,所向无敌。然后你就着迷,你这一辈子就退化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真实让我非常担心的平行技术发展。所以,我对你的担忧有非常强的共鸣,我觉得我们能做一切尝试,但是最终不好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


Xtecher&创新工场美东行哥大现场

Q: 人工智能领域的事故责任性问题当下讨论的比较多,比如在医疗行业,如果机器出了事故,是机器人承担这个责任,还是医院承担责任?您怎么看待有关AI事故责任定性的问题?

李开复: 所以让你们回国创业,在国内,你可以十年后再谈这个问题。但是在美国,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严肃讨论。举个例子,我们这次在MIT Media Lab的时候,无人驾驶出事故该谁来承担责任,教授们讨论了四个选项:第一个是汽车公司承担责任;第二个是提供技术的公司承担责任;第三个是工程师承担责任。第四个是这辆车承担责任。这辆车怎么承担责任?搞笑。

在这种环境之下达不到共识的一批人,你会发现结果是四个投票票数都差不多。然后美国各界针对是人开车机器辅助,还是机器开车人辅助,还是全自动驾驶的问题争执不休。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社会对这件事的认知分歧和不理性。我们希望这件事情最后能够收敛达到一个理性的结论,有关法律的问题定一定的规则。但我更认为我们需要先把产品做出来再进行讨论。这短期内在美国我觉得没什么希望,所以我认为你要到一个相对决策更快的国家去做会更好。

Q: 开复老师您好,如您之前所说,数据在一开始就对人工智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AI早期研发中,数据非常稀缺,在数据非常昂贵的情况下,开源的未来会不会成为可能?

李开复: 我说过很多次,世界上有七大黑洞:微软、谷歌、Facebook、Amazon、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其实数据跟专家的匹配是一个良性组合,所以当这些黑洞提供给你很多数据让你可以做更好的研究,然后再给你更高的薪水,你为什么不来?所以顶尖教授都被七大黑洞挖去了。而当你数据量特别大的时候,即便不是最顶尖的科学家,做出来的结果也比顶尖的好。因此,这也意味着学术领域里一个顶尖的科学家如果没有数据,他可能被逼去做一些很细微的事情,因为他做不了一个主流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那非常不幸。

所以,我觉得未来要打破这个现象,应该让创业者、教授和研究人员拥有充足的数据。今天一个教授的数据量可能跟七大黑洞的数据量比有六个数量级的差别,一般一个数量级已经没什么事儿了,六个数量级还玩什么?我们相信,垄断是必须要被打破的,这样才能不断地推动更多的数据被分享,更多的技术被重用。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它独特的地方就是极高的可重复率。其他领域里自己重复一遍,很多实验条件会变,所以50%都没法重现。但是我们做AI的就不同,你研发用的什么标准数据,可重复性极高,逼着大家不断地进步。所以,我们为了科技的进步也好,为了反垄断也好,在代码方面、数据方面都需要做到更开源的方向。


李开复新书:人工智能


Q: 开复老师您好,我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刚才您讲到学术界的数据量非常小,所以如果要做搜索的话,很可能就赶不上工业界。我做社交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很多时候拿不到数据,我自己深有体会。我就想问,我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应该怎样发展?

李开复: 对于工业界而言,如果你写得很好,他把你的抄去了,然后你做的如果不好,他又来说你不好,这就是学术界的悲哀。个人发展的话,你可以选择去七大黑洞工作,做社交数据最好的公司就是Facebook或者腾讯。我觉得这是你的一条道路,虽然我不希望你去。

还可以去为陌陌这一类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这样你有了陌陌的数据也可以有所建树。但是,我觉得不必把自己局限在博士研究领域,真想要大量级的数据,你可以来来创新工场。你去腾讯、Facebook,就是帮它们打工了,你即便去刚才我说的技术公司工作,他们公司已经几十个人了,你也就是一个工程师,稀缺性并不明显。

在创新工场我们每一个工程师都有这种梦想,我们会去帮助需要数据的工程师拿数据。怎么拿?讲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去类似直播的大公司,讲明它的数据可以拿来做什么,我们创新工场帮它有偿做一个实验。然后我们搭配一个像你这样的专家,在背后进行算法和数据研究。如果这个有价值,我们就跟它和你分成,这是很好的收入,比去腾讯会更好。

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模型,除了直播之外,还可以来做社交网络。它的数据可能最终并不会给你,但是你去这个直播公司训练模型之后,模型本身是可以带走的,只要你不断地去训练这个模型,慢慢我们可以累计出一个很强的产品。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借助创新工场的品牌效应,然后去一个又一个的公司,帮他去做人工智能,从中累计模型,然后达到一个共赢的机会。


Xtecher&创新工场美东行活动合影

以上是Xtecher和创新工场美东行活动的活动回顾,感谢波士顿和纽约当地主办社团MIT-CHIEF和哥大学联对活动场地和活动前期筹划的支持,也感谢MITCEO、MITCSSA和哈佛大学CSSA的宣传帮助。

未来,Xtecher将会继续深耕美国东西两岸,在科技创投领域为更多的高校学生、创业者、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行业分享会,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