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数据流通与交易的四大挑战

2017年03月28日 11:59 慧聪IT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要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治理现代化的新动力。在3月11日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成立仪式上,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由表及里,从数据共享、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研究三个不同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我国数据流通与交易现状

邬院士认为,数据资源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是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市场各方对推动数据流通共享的需求呼声很高,各地也积极布局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但在数据流通共享方面也存在若干挑战:

一是政府机构间数据共享范围不明、方式不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同级政府部门之间是互相交换还是单方面的数据获取?跨行业、跨区域政府机构数据合作如何实现?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二是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方式有待明确。政府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调用企业数据,企业是否有义务提供数据,需要在法律层面做出安排。

三是数据已成为众多企业估值攀升的重要支撑,但数据定价、数据安全和有序流动等问题尚未解决。

四是数据使用有待规范。大数据挖掘企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是否只能将数据用于单一用途,挖掘出的其它信息能否用于对外销售?原始数据与衍生数据、多源融合数据的权属如何确定?

数据性质不明难判交易价值

这些数据流通与交易的挑战,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是数据权益。作为特殊的数字资源,数据权益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可复制权、遗忘权等等。有些数据可以被永久保存,而另一些数据则只适合短期使用,数据权益的确立需要在法律架构和商业模式两方面进行创新。

二是数据价值。由于数据类型、实时性、可靠性、数量、质量、格式、可获取性、跨界程度的不同,数据定价非常复杂。在标准规范方面,统一规范的定价模型与策略,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数据价格范围;在市场机制方面,中立、可信、规模化的交易平台,可通过供需方博弈形成相对合理的数据价格体系。

三是数据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其他工业产品,数据生产门槛较低,目前很难保证不科学、不真实、不可靠、未经验证的数据不会被进行交易。数据质量及可信性是决定数据流通与交易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应涵盖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交易的各个环节,需要权威的规范标准与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作支撑。

四是数据安全。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处于可能泄露的风险之中,信息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问题。如何实现数据流通与交易过程中的国家安全、公民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是当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邬院士认为,释放数据价值、保障数据安全,关键在于实现从研究到应用的落地。

从应用出发推动产业发展

跨界融合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安全是大数据发展的底线和保障,数据商业价值的实现,需要面向应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在今年国家公布的11家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中,有10家都以大数据基础研发为主。邬院士认为,国家工程实验室不仅要研究基础架构、关键技术、法规标准,也要重视数据流通融合和应用创新。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我国大数据流通与应用创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平台,将推动数据合规流动和价值实现,通过引导和示范促进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标准、技术和机制创新,让更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实现政企数据的融合开放、有序流动与价值传导。

打造集“技术、法律和安全保障“为一体国家工程实验室

数据与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推动中国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戴着镣铐跳舞”。数据的阳光、透明、规范化流通,是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由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牵头承建的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国内唯一从事数据流通交易研究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不仅成为中国数据交易领域共知共信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更将通过各项研究为我国大数据立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应用支撑,打造集“技术、法律和安全保障”为一体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助力形成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良性互动生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王慧霞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