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阿里巴巴:谁动了我的财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6:19 eNet硅谷动力
近日,某报发表了一篇关于阿里巴巴(HK:1688)股票的分析报告。在文章里作者影射阿里巴巴是堪称“港产微型版中石油”。本人比较关注科技股在股票市场的表现和科技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经反复推敲认为:且不说阿里巴巴作为一支科技股对于港股根本不具备中石油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力。单就文章中引以为证的几点论据,就颇站不住脚。 净利润直接减利息算法的低级错误 阿里巴巴年报数据指出:2007年实现营收为人民币21.63亿元,增长幅度为59%;净利润的数据为9.68亿元,增长幅度为340%。 分析报告中引用“业内人士”观点称:阿里巴巴的9.68亿元的净利润当中,有4.06亿元来自因上市前锁定4200亿资金而产生的利息收入,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实现利润其实只有5.61亿元。 4.06亿是税前的,怎么能用税后的净利润9.678亿直接去减呢?另外,阿里巴巴公告中非常清晰地解释了和上市融资有关的一次性影响——超额认购的利息收入3.50亿和与融资有关的汇兑损益0.61亿,净额为2.893亿。分析报告的作者不仅忽略了汇率损失的一次性影响,还错误地把其中阿里巴巴通过正常经营及积极的资金管理带来的利息收入0.56亿当成了上市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 阿里巴巴净利润仅止5.71亿元的论据明显是错误的。那结论(阿里巴巴主营业务利润未兑现上市时承诺)只能当成是做空的假消息了。 年报多项复合增长率下降的客观缘由 阿里巴巴的财报同时显示,在注册用户、企业商铺以及付费会员方面均实现了接近40%左右的增长。但在付费会员增长率方面,2007年的增长率为39%,2006年的数据则为55%。 分析报告质疑,阿里巴巴首份财务报告中“2004年到2006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94%,但财报第一页就显示2007年这一数据为59%,下降幅度让人担忧”。 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成熟度和2007年不可同日而语。阿里巴巴2004年时的市场覆盖率和营收水平相对2007年来说基数非常小,因此出现增长率数字方面的放缓“并不值得奇怪”。另外,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市场上对于阿里巴巴服务的总体需求量必然减少,营收增长率方面出现下降很正常。从90分考到满分的难度要比从0分考到10分的难度大出许多。 另外,阿里巴巴的费用增长幅度远低过收入增长。可以从财报中的的利润率指标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中利润率不断提升。反映了其经营效率和员工生产力的提升。 业绩表现无法承诺股价表现 分析报告中引用5个月来,阿里巴巴在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称市值的缩水套牢了许多散户,使他们血本无归。不过作者也清楚:但事实上由于长达两年的锁定期,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们并没有从想象中的“做空”过程中得到任何好处。 客观的分析,股市也是一个利润与风险并存的所在,涨跌也正如阿里巴巴卫哲所言实在无法承诺。全球股价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国内市场和港股市场都表现低迷。再加机构参与炒作,散户暂时套牢也就不可避免。基于对阿里巴巴经营情况的了解基础,笔者认为随着市场的回暖,股价会恢复到一个合理的位置。 NASDAQ上市的网易公司,股价在低迷时一度低于一美元,面临被停牌的危险。后来的随着网易公司出色的业绩报告和市场的回暖,网易股价一度居于NASDAQ上市的门户网站之首。而丁磊凭借其在网易公司的股票一度当上了中国的首富。 因此,理性地投资和客观地分析极其重要。不要动不动就拿别人传言和财报说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