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奇平视点:福柯的后现代经济学思想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8:54 eNet硅谷动力
【eNet硅谷动力专稿】当前微软与雅虎争斗正酣,当局者迷。人们也许不会想到,后现代大师福柯的经济学思想,说不定会有助于从搜索引擎之道上,帮我们跳出短线分析,穿透底牌。 从未有人从经济学角度阐释福柯的《词与物》这部后现代名著。尽管《词与物》作为经济学著作的特征如此明显:它有一半的篇幅在谈经济学相关主题;在《交换》一章中,福柯的八节分别是“财富分析”、“货币与价格”、“重商主义”、“质押与价格”、“价值的形成”、“功效”、“一般图表”和“欲望与表象”;他还专门辟出一节“李嘉图”,去比较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更深一层来看,福柯的《词与物》接触到后现代经济最前沿的语言转向话题。与美国当前炙手可热的博弈论大师鲁宾斯坦的名著《经济学与语言》相比,算路更深。 福柯的后现代经济学思想深在,作为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他始终扣紧“现代性”这个主题,猛攻现代经济学的弱点。一旦读懂,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从心物二元的根子上推导经济学的新基础 与福柯站在一块,宾默尔、鲁斯斯坦这些所谓的大师,马上就会矮一截。为什么呢?境界不同。宾默尔、鲁斯斯坦虽然比一般没有哲学基础的经济学家,在求“道”这一点上,高出不知多少,但与福柯这位世界著名哲学家,仍然是无法相比的。福柯很少谈论经济学,但他一旦出手,上来就是站在最高点上看问题,看到心物二元这个根上。 自莱昂内尔.罗宾斯在《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本名著中做出“经济学的‘唯物主义’定义”后,经济学家一般就不再考虑心物二元问题。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隐含在前提中就认为,经济学是用物的观点和方法,把人当作物来研究的科学。 福柯非常精确地瞄准“启蒙”这个靶心,扣响第一枪。在《福柯集》最后一篇《何为启蒙》中,他高度概括说:“当对理性的普遍使用、自由使用和公共使用相互重迭时,便有‘启蒙’。”这意味着,理性经济人所指理性,不仅有经济学家一般理解的名实二元(个人—社会)冲突背景,更有心物二元冲突背景。因此要把算路从“利己-利他”前推到心物二元这一启蒙背景。 福柯将现代经济学解构为后现代经济学,首先是为经济学定位。他提出“人文科学”作为总背景。人文科学不是指“科学一文化”大战中偏到心一边的文化学(福柯反对人本主义),更不是偏到物一边的科学(如罗宾斯意义上的科学),而是心物一元的人文科学(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相比之下,宾默尔的根扎在利维坦,没有触及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在哲学上显然不够到位。 二、语言转向 福柯从历史角度,将人文科学分为三个部分:生物学、经济学和语言学。对应的哲学分别是“生命哲学、异化之人的哲学、符号形式的哲学”。对应的行为是“生命、劳动和语言”。有心人可以发现,这与波普的三个世界,是完全可以对上的。它们分别代表了自然、社会和信息三次浪潮。鲁宾斯坦把博弈论转化为离散方向的数理逻辑(语言逻辑),在语言转向这一点上,已经完全与福柯走到一个方向了。 语言转向的本质,就是代表“物”的理性向代表“心”的意义转向。搜索引擎在实践中代表的正是这个方向。为什么说是语言转向呢?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解释,就是语言之外还有世界。这个世界,要从代表理性的主题词,向代表人心的潜意识和体验,深入地搜索。就是从货币定量交换,转向以搜索引擎为前提的语言定性交换(又叫博弈)。定的所谓性,就是个性。货币将来只是以窄告的方式支付。语言交换先于货币交换! 三、在否定之否定中解构“异化之人的哲学” 福柯“人文科学”的结构,很象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小逻辑》,生物学相当于存在论,经济学相当于本质论,语言学相当于理念论。三者之间存在着小循环的逻辑关系。如果把它当黑格尔的徒弟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来读,生命、劳动和语言,相当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历史关系。 福柯认为,人在自然性的存在(生物)中,隐含着社会性(经济)和信息性(语言)的规定性;人在社会性的存在(生物)中,隐含着自然性(生物)和信息性(语言)的规定性;人在信息性的存在(语言)中,隐含着自然性(生物)和社会性(经济)的规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福柯提出人的复归的主张。但解构“异化之人”所复归之人,不是人本主义意义上的人,而是天人合一之人。究其原因,在于他要在心物一元基础上重建人,建设一种绿色和谐。 福柯被公认为后现代大师,但他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后现代。他虽然看到了语言和信息这个演进方向,但却并没有向前看的信息革命意识;相反,他反对启蒙(实质是反对工业化),最终转向了复古,更近于浪漫主义。 然而,我们从福柯的“生命、劳动、语言”三段论中,可以超越他,推论出他没有的一个结论:在工业化(社会化经济)之后,将进入以语言交换为特征的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经济将具有自然性经济中某些否定之否定的特点,如个性化。 四、《词与物》中的经济学 福柯经济学观点的最大特色,在于他要复归的是自然人。 1、新重农主义 在《词与物》中,福柯对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进行了与常人立场相反的分析。重农主义的实质,是反对商品的社会属性和信息属性,从商品的自然属性中剥离。表现为对货币的重金属属性的强调。而重商主义则相当于主张让货币的社会属性独立出来。这是一个进步,但从福柯角度看,是一种异化的开始。再进一步,到了李嘉图之后,符号的统治借着社会化的名义和货币的话语权,演变成一种符号化的拜物教。在这个分析中,福柯的立场是站在重农主义一边的。向后看,这是脱离IT的后现代主义者的通病。 后现代“回到未来”,本质上回的不是自然村,而是地球村。 2、财富符号体系 福柯想证明的是人的异化与话语形成的关系。通过交换这种社会化活动,人形成理性并被物化。这种理性表现在货币这种符号形式中,在资本和权力的话语权形成中而产生的。在最终的结果中,“财富是被人们生产、增殖和变更的符号体系”。 在福柯看来,对抗理性异化的办法,是回到价值本身。回到为需求而生产,而不是为利润而生产的比较自然的状态。并且这一需求是可以向体验升级的:“从财富的观点看,在需求、舒适和娱乐之间没有什么差异”。互联网发展出网游这样的符号化体验可能超乎福柯想象。 强调话语而非语词,是福柯与一般结构主义不同的特色。后现代公共行政学派的“话语正当性”理论和实践,正在向前发展福柯的话语理论。 3、自然范围经济 从后现代观点,还可以读出另一层意思。福柯似乎颇为认同重农主义者对大自然的称颂。其中一个理由是土地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产出多样性的产品,“大自然就必须应该具有无限的多产性”。如果这里的土地被置换为互联网的话,竟有了一点范围经济的意思。 福柯通过类似“自然和谐论”的后现代经济主张对于工业化的批判,虽然是向后看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在互联网的新背景下,向前理解。 作者:姜奇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