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通联传媒CEO史丹丹:新媒体要走出精准营销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7:20  新浪科技

  自菲利浦•科特勒提出“精准营销”概念以来,中国的广告市场便在“窄众”、“一对一”、“匹配”这一系列关键词推动下,掀起了一场精准营销的网络革命。然而,就在这些焦点词对各大网络巨子“洗脑”之时,通联传媒CEO史丹丹却提出了惊人之语“新媒体必须走出精准营销的误区。”

  精准营销需回归到营销的实质

  在史丹丹看来,营销不等于营销传播更不等于广告。“一对一”的匹配不过是贯穿整个营销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须从甄别目标受众开始,针对目标受众的需求,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并以合理的定价、包装,设计渠道销售的政策、理念,把产品分销出去,同时建立一个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的计划。在这个期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传播行为把营销的整套思路和目标消费者连接起来。当精准营销回到营销的实质,新媒体作为其工具,将展现出降低营销环节的成本,简化实施流程,保证各环节精准有效的绝对优势。

  但当今高举精准营销大旗的一些新媒体公司,很多是技术出身,并没有真正与企业合作的经验,推荐给企业的服务最多不过是让营销环节中一部分达到精准,这一部分也许是企业在选择过程中最慎重的一个环节。

  新媒体需走出误区

  史丹丹认为,一直以来,众多新媒体公司对精准营销的理解都处在这样一个误区,以为有了流量、包装成一个垂直类网站,把网民分个男女老少、北京上海,就可保证广告投放的有效到达;再花几万块钱买来一套广告监测系统,生成一张复杂的数据报表,就能做到精准的数据回收。殊不知,在这些“人气澎湃”的流量中隐藏着多少垃圾流量,其信息的有效到达率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信息多是banner、弹窗等形式的广告,就像路边的户外广告一样,最多不过是窄众中的泛传播。这些掩耳盗铃的“精准”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只是在自己和客户之间渐行渐远。

  那么,在营销过程中如何将精准贯彻执行?让精准营销回归到营销的实质?史丹丹认为,其关键在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客户服务,“定制”是一个很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新媒体的便捷性如果还在推销阶段实在是本末倒置。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制订不同的营销目标,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提供差异化的营销服务,其精准价值也在这些营销执行细节的调整中获得充分体现。

  搭载精准营销的产品设计

  营销过程需要丰富的载体形式。搭载精准营销的产品设计需区分受众,并适应不同的匹配渠道,以友好的呈现方式和受众互动。现在,史丹丹所领导的通联传媒(www.imediachina.com)正以这样的方式实现新媒体于精准营销的价值,与央视国际共同研发的iDM精装视频便是承载营销精准度的一个重要媒介,以新媒体技术和理念整合央视正版内容,开创新媒体产品的同时,通过设计与产品匹配的内容、广告和环境,满足客户营销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数字媒体互动营销服务。在简化营销中沉重、高投入环节的同时,保证所有环节直达营销目标,而严谨的广告效果监测、用户浏览习惯的数据分析更是对营销目标达成的有利保障。

  为了更多的让精准营销落到实处,通联传媒还设立了专门的产品研发中心,将客户需求融合到产品策划、设计制作、平台选择和推广实施的全环节中,一个个颇具经营价值的新媒体产品的问世,让通联传媒在新媒体的寒冬中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