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英特尔新厂拉动中国很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9:30 eNet硅谷动力

  【eNet特约评论】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设一座12英寸芯片厂,这成为中国高技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外资投资,自然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喝彩。全球第一个芯片巨头在中国设立第一个芯片制造厂,这对于提升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地位、展示中国芯片投资环境不无积极意义。不过,透过这些宏观的积极因素,我们从微观上看到,英特尔12英寸厂对于带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作用其实有限。

  包括英特尔和AMD公司,他们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建设芯片厂或者封装厂,都少不了一番和当地讨价还价,从税收优惠到赠款。英特尔公司之前的12英寸厂一度传言落户印度,当时印度据报道对于英特尔的“狮子大开口”颇为不满,导致计划流产。(和芯片厂到处开花的中国相比,印度至今还没有一座芯片厂)。当然,迄今为止,大连市政府和英特尔公司都没有对外披露提供的激励措施。毫无疑问的是,大连市政府为了1500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未来高技术出口的“美丽数字”,支付了不少的代价。

  任何一个国家迎接一座芯片厂,业界最关心的莫过于它所采用的晶圆直径、芯片制造线宽,以及投资额,这代表了一座工厂是否把先进的技术带到落脚点。此次可以确认的是,晶圆为12英寸直径,线宽为90纳米工艺。尽管有业界人士猜测,从现在到2010年的三年之内,英特尔公司有可能向美国政府“磨嘴皮”,到时换来一个65纳米工艺。不过,英特尔公司发言人莫利已经在周一明确表示,英特尔拿到手的技术出口许可是90纳米,而且光是90纳米就已经游说了两年时间。

  12英寸、90纳米工艺对于亚太或者中国来说,只能说是普普通通,台湾地区,12英寸工厂已经达到10座,90纳米工艺已经成为入门级,普遍要进军65纳米。在大陆地区,中芯国际已经迈进了12英寸的门槛,即将越过90纳米进军65纳米,此外,意法半导体和现代公司在无锡拥有一座12英寸工厂。

  最近,台湾行政机构批准0.18微米(180纳米)和8英寸芯片厂输往大陆,成为新闻热点。台积电公司在上海、茂德科技在重庆预计都将采用0.18微米工艺。和台湾厂商相比,英特尔公司无疑领先一步,但是对比中芯国际等,英特尔的技术还谈不上让我们“开眼”。(至少65纳米)。

  另外,和中芯国际、台积电不同,英特尔公司是全世界最典型的“集成设计制造商”,即芯片自行设计制造,这个12英寸厂将生产芯片组,而不是对外提供晶圆加工服务。显然,芯片组的设计无需在中国进行,另外,英特尔公司发言人周一已经明确表示,有信心保护好“英特尔公司的

知识产权”。加上之前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偷师学艺”的案例,英特尔公司必定会对相关核心技保密有加,外界很难涉及。

  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缺乏的是什么?似乎主要有二,更加稳定、更加先进的代工厂工艺,主要指中芯国际而言。作为佐证的是,中科院认为国内没有工厂可以稳定生产90纳米的龙芯2E,于是把五年的生产销售权卖给了意法半导体,实在是颇为遗憾。可喜的是,中芯国际12英寸工厂已经迈进了90纳米门槛,此举意味着其服务国内外芯片设计公司的能力大大加强。

  另外一个缺乏的是芯片设计能力。这里我们看到几个颇为成功的例子,比如中科院龙芯2E、中星微的摄像芯片、珠海炬力的MP3,但是这几家公司还不足够,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芯片设计人才,开发各类芯片。这方面,生产能力严重“短板”的印度似乎还走在了中国之前。

  有一批优秀的设计公司,加上几个出众的芯片代工企业,加上逐渐走出国门、瞄准海外的营销能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产业链将逐渐完善,并增强国际

竞争力

  由此看来,英特尔公司25亿美元将大部分拥有购买“天价”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在中国设厂,最大的意义是接近亚太地区PC芯片组客户(尤其是台湾地区),降低成本。但是这个芯片工厂对于提升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方面的实力,作有有限。

  综上所述,英特尔大连厂无疑是一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利好消息。我们期待着英特尔公司能够像AMD那样,用更多的实际举动帮助中国的芯片产业进步。(令狐达评论)

  作者:令狐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