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博客播客监管如何号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10:33 eNet硅谷动力

  【eNet特约评论】2006年的博客是非常火的一年。当然也因为网民是非常火的一年,难怪美国《时代》周刊要把“我”作为年度人物推出了,因为广大的网络参与者的确给网络的繁荣带来了很大的生机,当然网络历来就是精华和糟粕同在,在网络上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言论比比皆是。博客以及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播客在这种流行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过我们也看到在博客中滋生出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的留言或者博文本身充满了挑衅甚至谩骂,不文明的语言更是漫天飞舞。甚至一些比较知名的博主以此为乐,直接影响了博客作为一个传播个人思想的阵地的纯洁性。

  难怪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表示,目前网络上盛行的博客、播客等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将着手根据其类别纳入有关部门的管理范畴。显然博客带来的社会效应已经开始体现,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是正常的,关键还是如何监管?如何给博客们号脉?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约束博客们?实名制是一剂灵丹妙药吗?推行有没有障碍?事实上,无论是在手机还是

网络游戏方面都叫嚣过实名制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其他,但是手机的实名制走了这么多年之后刚开始逐渐理顺,博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实行实名制难道没有障碍?能行得通吗?作为一个个人心情宣泄的场所,对博客的约束是不是真的要针尖对麦芒?如果博客进行实名约束,那么博客上的留言呢?BBS上的留言呢?是不是也需要实名制支持?要知道许多谩骂都是从这里流淌出来的,难道这个责任需要博主来付?还是网站承担?很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名制就可以解决博客中存在的一些监管问题的。

  网络有其独特性,它和传统的媒体监管是不可等同的,尤其是在目前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过渡地约束只会扼杀人们的热情,当然过渡的热情或者过渡地愤青都无利于解决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极端地看待问题。博客究竟是不是一朵“恶之花”显然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毕竟网络是一个大染缸,漂白的作用是明显的。大浪淘沙总有一个过程,即使监管同样如此,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实施应该把更多的责任付诸于网站身上,因为他们从博主的文章中获得了利益,而不应该过渡地让博主去承担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某教授就博客文章侵权的“中国博客第一案”中直接把目标锁定为网站的直接原因,而不是博主本身。如果对网站进行了约束和必须让其承担的责任,那么网站自然会对自己的博客们进行约束,当然这种约束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度比较合适,还需要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即使龙新民也表示,“我们将在充分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维护健康、活跃的互联网出版环境。”“我们必须看到,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监管措施和手段都面临新的考验。”他坦言,博客、播客等网络新宠因其定性难,成为新课题之一。既然是新课题就需要审慎对待,而不要简单地进行一刀切。

  郑州大学法律硕士乔国和认为,给博客立法,用法律来约束其发展,如实行博客实名制、审定制、许可制等,已成为当务之急。他说,博客上越来越多的不良信息,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由于博客具有开放、自由、流动、匿名等特点,管理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应该用法律进行规范。而且,用一部合理的法律规范、引导、保障博客的健康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对此,笔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很长时间的调研、分析、论证,不是说想立法就可以马上出台相关的法规的,在目前阶段应该如何监管,如何引导博客才是一个关键,而引申到法律的高度是将来的趋势,但目前显然时机还没有成熟。

  对于实名制,很多人都感觉是促使博客走向正轨一个最好的途径,有人觉得,“网民在网络留言、建立和访问博客时,必须先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方可使用,特别是在日均登录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网站留言栏登载文章、照片、视频等内容时,必须输入实名。这样,无论是博客主人还是访问者,都会在使用博客的过程中留下记录,这对减少网络不文明行为、净化网络空间、构建和谐网络文化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说,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目前的网络发展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实名的条件?如果谁都在网上必须实名的话,那么将造成多少监管压力?即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关键的需要实名的地方还有大量的造假出现,实名的约束显然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尚方宝剑。也就是说,实名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绝不是杜绝一些不良信息的唯一依靠。

  作者:小刀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