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瑞星毛一丁:病毒猖獗给了安全厂商更多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0:30  太平洋电脑网

  编者按:2006年,国内杀毒软件的市场风云变幻,在经历长久的搏弈之后,三强中的瑞星,已无疑成为这场战役中表现最为强势的幸运者,强势的广告和独特的市场营销使瑞星不但在行业市场有所斩获,在普通消费者的心目当中也逐渐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究竟是产品的技术领先还是市场营销手段的高超?近日,PConline新闻组专访了瑞星副总裁毛一丁先生,让他带我们一起来诠释瑞星在2006年表现出的强势之道。

  关于杀毒软件:病毒的肆虐是杀毒软件增长的主因

  “其实杀毒软件的市场之所以快速增长,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病毒的肆虐太过猖狂。”在谈到瑞星如何看待国内杀毒软件目前的现状时,毛总的坦率的确让我们感到意外。

  PConline:在业界和消费者看来,瑞星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里,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您认为这些增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毛一丁:从大的方面来讲,瑞星从整体的运作、市场营销以及推广都有了调整,这方面我们的相关匹配要做得好一些,当然,技术的领先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包括对病毒的处理速度,对消费者的需求理解都与国外的厂商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目前的2600多万的正版的单机版用户的基础,也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当然,国家政策偏向于国内的安全厂商也是我们增长的原因之一。

  PConline:目前瑞星所能提供的服务有哪几项?

  毛一丁:我们目前可以提供的有三项,第一项就是我们的在线下载,就是传统所说的卖软件不收钱,使用收钱;第二项就是我们的数据恢复服务,即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对一些企业及个人的数据实行有偿的数据恢复服务;第三项就是我们前不久开通的“远程在线服务”,工程师可以开通帐户实现远程登陆为用户提供计算机的相关安全服务。

  PConline:在很多人看来,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享受的服务应该是完全不同的,请问瑞星在针对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时,软件的升级和其它功能也会差别对待吗?

  毛一丁:不会的。因为我们的引擎是一样的,升级自然也是一样的。其实企业与用户最大的差别会体现在管理方面,单机需要逐个安装,企业版则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往往我们只需要在管理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就可以实现对整体机器的同步升级和病毒的查杀,它的管理策略也是单机版所不具备的。

专访瑞星毛一丁:病毒猖獗给了安全厂商更多机会

瑞星副总裁毛一丁

  PConline:瑞星去年的增长相对于2005年来说,有了多大的增长份额?2006年的增长又表现在了哪些方面?

  毛一丁:瑞星去年的增长相对于2005年来说,有了近百个增长点吧。2006年我们的增长则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其实每个方面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比如说我们的单机版盒装用户的增长,网上下载数额的增长以及企业用户的增长。

  PConline:您认为你们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完全是因为技术领先吗?

  毛一丁:我想这应该是多方面的。用户需求也是不相同的,简单的来说,前两年病毒数每年都只有六到七万个,但据我们的数据调查显示,仅在2006年上旬,我们所查获的病毒数就已经到达了12万余个,整个06年的病毒数据我们还没有做出一个完全的统计,但应该不会低于20万个,这个数字比前几年病毒的累计数字还要多,相信也是杀毒软件市场比较活跃的原因之一。

  PConline:企业用户会不会成为2007年瑞星的主攻对象?

  毛一丁:因为我们在单机版的用户市场有了很成熟的用户基础,我们针对于企业用户的杀毒软件推出的时间相对来说也要短一些,企业用户自然也是我们主攻的对象,我们目前已经有了近六万家的企业用户,其中还包括有一些大型的企业和国家一些重要机关部门。

  PConline:好像现在国内软件市场形成一个规律,往往正版软件推出的几天破解版就会随后在网上提供下载,您如何看待国内盗版软件的市场?瑞星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毛一丁:其实盗版不光是我们一家厂商在关注,相信所有的软件厂商都在关注这样一个话题,但网络环境的确太复杂。相对来说,瑞星在反盗版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能够通过序列号和ID的控制来避免盗版软件的激活。

  关于流氓软件:瑞星不是立法机构,但会积极配合法规推进。

  “我们习惯称之为灰色软件,毕竟它的存在和病毒软件还是有判别的,其实我们是国内最先发起反流氓软件口号的,但我们不是立法者,在没有行业法规的正式出台之前,这其间所涉及的法律诉讼问题的确很多。”对于流氓软件,毛总似乎也显得有些无奈。

  PConline:流氓软件毫无疑问是2006年下旬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您如何看待流氓软件事件?瑞星在反流氓软件方面会有哪些相关策略?

  毛一丁:其实准确来说,反流氓软件概念最早是由瑞星提出来的,早在2005年中旬,我们就联合了一些互联网机构,希望能形成行业规范,我们也在2005年的中旬推出了我们第一款专门针对于流氓软件的查杀工具卡卡1.0,到了2005年的下旬,流氓软件也被讨论得更多了,我们也随之推出了2.0版本。2006年,随着“两虎”之争口水战的升级,流氓软件更是推到了一个高潮,我们也在去年的11月份正式发布了我们的卡卡3.0,我们一直在紧密的关注这个市场。

专访瑞星毛一丁:病毒猖獗给了安全厂商更多机会

瑞星副总裁毛一丁

  PConline:卡卡3.0上市一直很受关注,有没有数据统计目前的装机量到了多少?

  毛一丁:我们这款软件是全免费且提供自动升级的,目前的装机量已经有了三千多万了。

  PConline:瑞星如何来对流氓软件进行定义?

  毛一丁:其实我们一直把软件定义成三种,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白软件,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操作系统以及日常的工作软件;第二种就是黑软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病毒;第三种软件我们称它为灰色软件,国外也有称广告软件或者间谍软件的。黑色软件国家有了明确的法规,当然可以完全查杀,灰色软件因为在某些程度上并非完全有害,因为无法准确定义,在法律上也很容易形成法律的诉讼关系。

  PConline:您认为流氓软件会否成为2007年继续讨论的一个重点?

  毛一丁:如果流氓软件能够变得更黑一些,也就是变成我们所称的完全黑软件,我觉得那倒是一件好事,可以完全查杀,但现状好像并不是这样的,依然还是有很多的恶意的插件在网上作怪,反流氓软件在短期之内依然会受到很高的关注度。

  PConline:您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相关法规的出台?

  毛一丁:瑞星不是立法者,瑞星能提供的只有技术和产品,我们也一直在等待着相关法规的出台,我们会承诺完全遵守法规并配合相关法规来履行我们的职责。

  关于前景:07年的网络市场环境将会更加复杂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2007年的网络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毕竟黑客的源头我们无法控制,网民的真实和虚拟财产也将会引起更大的安全危机”,对于07年的网络市场环境,毛总表现得不无担忧。

  PConline:2006年还有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就是vista的推出,请问瑞星的产品是否可以做到与vista的完全兼容?

  毛一丁:这一点我们之前跟微软已经有了很多次的沟通,我们的产品肯定是完全兼容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的,但vista在国内的转换应该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的网吧甚至还在使用windows98操作系统,因此瑞星要求自己的产品兼容性要从dos开始做起。

  PConline:渠道方面,目前瑞星是怎样的一个布局?

  毛一丁:目前还是以店面销售为主,毕竟中国的销售者还是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方式,不过在一些大型城市,一些对于网络了解的人也逐渐习惯了在网上购买,毕竟这样能省时省力。目前我们网上销售的比例大概能占到个人版销售总体比例的10%左右。

  PConline:企业版是否实现了网上销售?

  毛一丁:企业版目前还不能实现网上销售,因为企业的不特定因素太多,他们购买软件更注重的就是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往往他们在进行产品咨询的时候,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工程师对他们企业的整体网络进行一个评估,再决定购买我们哪一类的产品。

专访瑞星毛一丁:病毒猖獗给了安全厂商更多机会

瑞星副总裁毛一丁与PConline新闻组主编贺玉香合影

  PConline:目前瑞星单机版的产品在全球有多少个国家在销售?今年还会有哪些地区的扩展?

  毛一丁:目前我们在全球有10个国家在销售,相对来说,日本和英国的销售业绩比较理想,接下来我们会加强在这两个国家的销售力量,其它的一些小语种也正在继续开发。

  PConline:网络版好像目前只在国内有售吧?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也进军国际市场?

  毛一丁:我们做网络版的起点要晚一些,目前也有了英文版,给我们一些时间,一旦我们的产品成熟我们就会进行下一步的推广。

  PConline:瑞星去年表现成绩很好,有没有想过今年上市?

  毛一丁:因为我是在公司负责产品的销售,不是特别清楚公司的上市计划,不过我想我们正在积极谋求我们的上市计划吧。

  PConline:能否简单谈谈您对2007年网络环境的一个看法?

  毛一丁:随着网络环境的越来越普及,网民的虚拟财产包括真实财产的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更多利益驱使者的关注,可以预见的是,黑色软件的源头是控制不了的,甚至会波及到更多的层面,相信07年的网络环境不会太平,杀毒厂商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热门报道:
  
  网通/电信免费提速 固网运营商目的直指IPTV

  英特尔决心进军独立显卡市场 目标岂止AMD

  戴尔在华推广远程修复技术 联想惠普有望跟进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