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三星为何示爱低端手机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09:14 eNet硅谷动力

  【eNet硅谷动力消息】近日海外媒体报道称,为了与摩托罗拉争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的位置,三星日前表示,将在发展中国家推出最基本的廉价手机。三星称:“我们将进军发展中国家50-100美元的低端手机市场。”

  这意味着随着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以及LG等厂商进军低端手机市场, 低端手机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迫于形势, 一向以高贵形象示人三星,也不得不得投入低端手机市场的激烈争夺中, 那么是因素驱使三星选择在在这个时刻推出推出低端手机,其对整个手机市场又有何影响呢?

  首先,反思高价策略

  这应该是三星对其一贯奉行的高价策略的反省。一直以来 ,三星电子凭借其在手机外观设计以及新产品推出速度上的优势,创造了“时尚”和“高贵”的品牌形象,也使得其在手机行业实行高价政策。但是这种策略很容易被模仿,竞争优势也不长久。如摩托罗拉等手机领导厂商就开始发力设计领域,摩托罗拉推出的V3系列手机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阻击三星手机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期望。

  另外随着全球手机市场的新增长点转向中低价市场,三星手机的高价策略限制了其的增长速度,根据咨询公司WirelessIntelligence发布的调查报告称,全球手机市场的新增长点主要来自一些大而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而在这些新兴市场上,只有大约25%的人拥有手机。而价格过高是在这些新兴市场上手机用户比例较少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最近三星电子公司的市场份额在下滑,而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却由于在新兴市场力推低端手机市场份额稳步上升,所以三星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挽回败局,推出低端手机是在情理之中。有助于提高市场份额。

  其次,低端手机产品具有巨大战略意义

  而在新兴市场对低端手机需求巨大有助于三星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 ,低端手机产品的巨大战略意义也是三星选择在这个时刻推出推出低端手机的原因之一。

  低端手机产品虽然没有太大的利润,但是从整个产品线的角度来看,其战略意义巨大,比如,低端手机产品的 庞大销售量可以帮助三星分摊市场推广成本、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其整体经济效益不可小视。

  所以从手机市场的长期激烈竞争看来,当诺基亚以及摩托罗拉甚至LG,索爱都在纷纷推出低端手机产品,为了在整个手机市场长期生存下去, 三星电子必须要从仅仅关注于高中端市场过渡到高中低端市场并举,毕竟诺基亚就是通过高中低端市场并举牢牢占据着市场的领导地位,而且三星电子也可以在低端手机产品保持其产品特色。

  而当三星电子和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以及LG等厂商都推出了低端手机,对中国国产手机厂商恐怕会构成致命性打击。

  要知道由于缺乏品牌创新-----一直以来国产手机商把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作为竞争的利器,但是却没有花费时间和资金来打造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其在品牌的基石-----质量上屡受指责,其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受消费者的质量投诉也是远远高于外资品牌;其也没有提供给消费者更高的价值;而且其在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上的混乱而多变,缺乏统一的战略控制,结果造成其品牌定位混乱而纷繁,无法给消费者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品牌形象; 以及缺乏核心技术-----在中国国产手机厂商中恐怕无法找到严格意义上的手机制造厂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如外观设计技术等次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制造厂商充其量只可以称为拥有制造和组装能力的组装厂商,国产手机制造厂商依赖于从国外厂商获得核心技术以及模仿领导厂商的外观设计技术等次核心技术来制造产品,然后通过销售渠道将其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等因素的国产手机的现状已经非常不堪,其在三星等领导厂商都推出低端手机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的打压下,形势更为严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甚至会如Gartner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中国市场上将有1/6的手机制造商会被淘汰出局,到2006年年底,中国当前的手机制造商将只剩下25家至30家会存活下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随着日系手机厂商集体退出中国市场,整个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日趋白热化的局势了,而同时随着全球手机市场的整合潮来临,中国手机市场的整合趋势不可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在意料之中,那些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创新机制的国产手机厂商必将被淘汰出局,

  而幸存下来的国产手机厂商应该是时间转变自己的竞争策略了,要知道只有建立卓越的品牌以及掌握核心技术才可以使企业永续经营。

  作者:马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