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执迷不悟台商曲线逃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10:50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硅谷动力消息】全球最大封装测试厂台湾日月光集团主动“卖身”,接收美国凯雷集团收购,震惊岛内。《中国时报》的社论毫不客气,把责任推到当局身上,明确指出:“假如政策再不调整,这将可能是台湾优质企业‘连根拔起,放眼全球’逃亡潮的序曲而已。” 一直以来,台湾当局严厉封锁掌握核心技术的IT企业投资大陆,结果一错再错,误了台积电、联电等巨头投资大陆的最佳时机,眼睁睁看着中芯国际成了气候。早在2002年7月,台湾当局就颁布一顶法律,规定“未来对于违法赴大陆投资者,最高可处以2500万元新台币的罚金,同时企业负责人最高可判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台湾当局不识时务,变本加厉阻挠台商投资大陆,并且制造了一系列轰动两岸的恶性事件,比如,对张汝京本人罚款75万美元,并判处2年监禁,又比如,强行搜查联电,欲将曹兴诚置于死地,等等,都是违反民意的愚蠢行为。 台湾当局把经济问题升级到意识形态领域,执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以“戒急用忍”、“空洞化”为由,对大陆实行技术封锁,逆全球一体化潮流而动,一次次把机遇拱手让给了欧美和日韩企业。对此,台湾著名IT企业领袖均表示满。联电集团董事长曹兴诚指出,台湾岛內黑金政治横行,当局没有能力解决问题,黑道势力猖獗,投资环境日趋恶化。华硕中国总经理徐世明指出,从制造业的角度看,台湾到今天实际上已经没有理由容纳太多的高科技制造业。过去台湾承担了全球大约40%的制造业务,现在要上升到50~60%,转移到大陆来是台商的必然选择。明基总经理李焜耀更是一针见血地强调:“如果不来大陆,台商还有什么?” 是的,不来大陆投资,台商已经没有更好的出路。几年前,张忠谋就曾提醒台湾主管经济的行政官员们,“晶圆厂到大陆投资,乃大势所趋,如果把大家的心冷了,无疑是逼他们远走高飞,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事实已经证明,受当局所逼,台商都在想方设法绕开当局的封锁。为了摆脱台湾当局的投资限制,台商大多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不是在大陆建多家工厂,就是辗转第三地,先在那里注册一家公司,再以这家公司的名义投资大陆。 现在,日月光集团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投资策略,卖出股权、加盟美商,以换取日月光赴大陆投资的自由度。这正应了张忠谋的那句衷告,大家的心都冷了,不得不远走高飞了。 可笑的是,台湾当局依然一意孤行,无视台商生存和发展的投资需求,而且忽略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心的转移的现实。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大陆必将成为继美国、日本、韩国之后新的半导体制造中心,国内芯片产业链日趋完善,欧美企业不断追加对大陆的投资,并已形成新一轮投资高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台商几年来赴大陆投资持续升温,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含量,都在逐步升级,投资主体已由中小企业主导转向大企业主导,许多上市公司纷纷西移大陆,并已形成大企业的“群聚效应”。 从台湾经济发展前景看,鼓励台商投资大陆,利大于弊。台商参与大陆半导体产业竞争,既有利于台湾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两岸产业的融合,赢得更大市场,走向共同繁荣,更是台湾发展全球高附加值制造中心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台湾企业的成长看,商人的最高准则是哪里发财去哪里,台商投资大陆,可以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目前,台商在大陆的布局已从成本考虑延伸到产业链的需求,大陆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趋于完善,台商把研发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包装费、库存费、运输费可以统统省去,市场更大,成本更低。 经济全球化对每一个产业、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新的严峻挑战,而高速成长的大陆市场,更是欧美日韩等国企业奋力争夺的重镇。放宽投资大陆的政策,是当局自我解困的最好出路,更是台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归宿。 作者:罗会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