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象连连看:为钱苦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21:53 北京商报 | |
陈一舟的猫扑人气不可谓不旺,但是当人气无法转换成真金白银的时候就无法不让人气馁了。少男少女的钱最好赚——在互联网上这一条铁律似乎变成了废纸一张,猫扑宣布转型成门户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其实笔者很奇怪马化腾的QQ一样是以少男少女起家的,为何在那个猫扑身上就失效了呢?就好像同样是用面粉,难道发出馒头和烤出面包的价格差得那么多?一个朋友说,猫扑的转型意味着猫扑的“从良”。失去了搞恶的猫扑还是那个猫扑吗? 不会变,这是陈一舟对“扑友”们做出的承诺,但是陈一舟真的会以不变应万变吗?陈一舟在面对媒体时那句“我们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很少的,即使我们搞出家喻户晓的人群,也没办法从里面挣钱”多少令人失望,又多少有些无奈。 胡戈也好,网络小胖也罢,dodolook、后舍男孩这些从猫扑走向新时代的网络红人究竟能够给猫扑带来多少真正的社会效应或者真金白银呢? 闹得满城风雨的猫扑和华友世纪合并的消息被华友董事长断然否认,“我们比猫扑的现金流要好,每年增长流水达1.5亿。”一句话就戳中了陈一舟的痛处——还是钱。 陈一舟是志存高远的,一心想带几个网站去NASDAQ招呼一圈。盘子不够大,就做成门户,这多少能够让投资者看到更多的希望。 回首看看2005年12月29日,当猫扑收购Donews的那一天,我们从不会想到猫扑的今天,就好像那句话:“我们猜中了开头,但猜不中结尾。”惟一能够肯定的是,有了钱的猫扑一定比没有钱的猫扑更BT、更八卦,而这就是猫扑最开始成功的动力。 罗 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