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50年艰辛磨砺,新世纪再创辉煌(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3:28 赛迪网

  【赛迪网讯】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分会主任委员 张琪

  中国计算机事业走过了50年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

  让我们掀开历史的记录:

  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当时,年轻的新中国及时捕捉到这一世界科技的新动向:1955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开始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1958年8月,我国第一台103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开辟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新纪元,也标志着计算机创业的开始,北京有线电厂成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生产厂。

  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晚于美国、前苏联、英国,但方向与任务是很明确的——服务于两弹一星,为国防尖端技术发展提供计算设备。创业之初就实行科研、生产、教学与应用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举全国之力,发扬大协作精神。总结创业的前20年,我国计算机界及时配合和支援了“两弹一星”,为增强国防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我们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和制造,更多地重视硬件制造能力,相对忽视了软件。我们共计生产了各类计算机约250台,产量很小,且各类计算机之间互不兼容,不能互换;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应用很少,应用面窄,计算机作为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

  为贯彻落实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广泛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这一方针,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于1973年1月首次召开了“电子计算机专业会议”,把“普及应用”提到电子工业部门的工作任务中,强调了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设备要协调发展,硬件与软件要兼顾,同时明确了我国计算机发展要走国际兼容、通用之路的重要原则。电子工业部门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集成电路等关键元器件和电子基础产品的发展,并在行业规划中确定了大中型计算机系列的联合设计,安排了试生产任务。

  1979年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的成立,使我国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脱颖而出,从此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首先明确了以“抓应用、促发展”作为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总方针,首次确立了计算机的发展要面向市场,“以用立业”的市场观念,从而加快了计算机产业的初创进程。DJS100系列计算机自1974年投产到1983年共生产了1000多台,提供给社会各界使用,同时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科技与应用人才。中科院李国杰,北大王选、杨芙清,我们工业部门的郭平欣、陈力为等院士以及电子部15所、32所当年就是系列机设计的参加者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开拓者和组织管理者。1979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成立后首先组织了计算机“选型”工作,正式确立了“两小”(仿NOVA机和PDP/VAX机)、“两微”(与INTEL和MOTOROLA兼容)的发展重点,明确了微型机和小型机发展要与国际主流计算机接轨,走国际兼容和开放道路。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正确的战略选择。当时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根据市场需求,还确立了优先发展微型计算机产业的主攻方向,使我国计算机产业从萌芽走上初创。

  作者:张琪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我国计算机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认识到,并开始强调“出口导向”,希望更多地了解国际社会及全球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及时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开放政策。为加快产业建设,调整了管理机构,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又回到电子工业部,成立了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把产、供、销、人、财、物集中统一调控,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利于加快产业的初创和发展。从80年代初,我们就着手建立覆盖全国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强调软件与硬件要并重,引导全行业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管理局管理期间我们组建了中国计算机服务总公司、中国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中国软件技术公司和中国机房设施公司及中国计算机租赁公司等,推动产业结构从单纯的计算机硬件制造业发展到软件与应用,以及信息服务业三业并重,软硬件协调发展,产业与应用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计算机工业,同时启动了包括咨询、服务、培训、维修等在内的,覆盖全国的“一体四网”计算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指出,“要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必须把电子和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放在首位”,“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学会两套本领,不断增强我国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1984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又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局,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司局名称的改变,而是从发展思路上,更加强调了软件与应用、信息与服务的重要性,在该司内设机构中专门设立了“软件与应用处”。1988年机电部的成立既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产物,也是国家领导为强调计算机与应用的结合,突出机电一体化的产物。为加强计算机推广应用工作,从1984年开始,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部专门设立了支持计算机应用的《国家倍增计划》项目,安排了专项贷款资金,进一步强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对我国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以及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的渗透、加速和倍增效应。“七五”期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12个重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覆盖了银行业、铁道、

能源、石油物探、外贸、冶金、钢铁、机械、民航等众多领域。与此同时,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基同志亲自挂帅成立了两委(经委、科委)、两部(电子部、机械部)、一办(国务院电子应用办)共同组成的“联合办公室”,主抓计算机应用工作。先后抓了应用计算机对全国旧机床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及炉窖改造和CAD技术普及应用等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993年新的电子工业部重新组建,计算机司再次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这又是一次重大的观念转变和新的发展方向及重点工作任务的确立。1993年由电子工业部牵头,先后启动的“金桥工程”、“金卡工程”与“金关工程”,以及1994年初启动的“金税工程”,明确提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战略抉择;同时也把我国电子工业从单纯的工业制造业引向了硬件、软件、应用、服务并重发展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同时把计算机应用提高到推进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高度。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实施的首批“金”系列信息化重大工程,不仅为解决当时困扰中央领导的金融、财税、外贸出口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兴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从此拉开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在继续完成农业机械化和工业自动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信息化革命的新机遇,启动了首批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支持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以及为创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及支持通信运营业发展,1999年出台的国务院5号文件,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如虎添翼,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从而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在国内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年销售额及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都稳居全国各工业部门之首,并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及在新世纪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信息产业界的重要贡献。

  1994年国家取消了对计算机产品的进口审查制,计算机产业发展失去了国家政策保护,使初创中的我国计算机产业受到重挫,但同时也使我国计算机产业率先投入到全球开放的市场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在逆境中成长壮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在更高层面上寻求国际合作,提高我们工作的起点,以实现互利共赢。

  “九五”、“十五”这十年,是我国计算机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信息产业内增长最快的产业门类之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和国际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全行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贡献度和能力进一步加强。

  我们也不会忘记十年来的如下变化:

  作者:张琪

  ——计算机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计算机产业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10644亿元,同比增长21.7%;完成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31.7%。

笔记本电脑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接近6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

  ——软件产业增势明显。软件是信息技术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3900亿元,同比增长40.3%;软件出口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软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和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05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软件企业已超过200家。软件基地发展迅速,特别是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发展迅速,软件基地的收入之和已占全国软件产业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

  ——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出台了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芯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达到0.13微米,新建的IC生产线形成了产业群,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自主研发的CPU、中文Linux、第三代移动通信、集群通信、数字影像、数字视听、数字化3C产品等研发和产业化成效明显,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企业“走出去”成效明显。电子信息企业坚持“走出去”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探索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子。联想集团对IBM公司PC部的成功并购、IT企业在外投资建厂和设立研发机构等均取得积极进展,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坚持联合互动,打造完整产业链。随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消费类电子技术的相互渗透,使产品结构调整,各产品门类之间融合互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我们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化3C产业,提出了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与通信运营业在互联网产业的更广范围内,打破传统的产用关系,将共同构成更为完整的互联网产业链等有关融合发展的新观点,及时提出了观念转变与发展模式创新,以及“转型”的概念,及时引导全行业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新形势,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

  ……

  我愿再次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应用与服务必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落脚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我国目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高出发达国家3~5倍,迫切需要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迫切需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迫切需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改进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为公众服务的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建设效能型、责任型、公众服务型政府;在建设

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以及为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最大范围地造福于百姓,都需要计算机与软件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我们深感任重道远和必须加倍努力,更快发展的紧迫感。

  (注:本文是作者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50周年而作,本报编辑部有删节。)(n101)

  作者:张琪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