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日系手机全线溃退 求生无门还是蓄势3G?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9:25 太平洋电脑网

  PConline北京11月27日[文/操刚]11月22日,在继东芝、三菱、松下等日系厂商之后,业界再度传出了手机厂商NEC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阵痛并付出480亿日元的沉痛代价之后,NEC似乎终未逃脱失败的厄运,无奈的卸下征袍,含恨隐退中国市场。自此之后,中国市场上虽然还残留着京瓷、三洋等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日系品牌,但发展趋势已呈江河日下之势。

  NEC的退出,也成为日系手机全线退出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相信那些隐退幕后的厂商,也将永远记住这个灰色的2006年。

  缘何苦守3G,却又在3G呼之欲出的大前好前景下突然宣布退市?日系手机的核心技术

竞争力难道真的消失殆尽了吗?NEC缘何在480亿巨亏之后却无法尽候这黎明之前的黑暗呢?种种疑问,让我们不得而知?而一系列日系手机貌似无奈隐退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先不妨对那些曾经隐退中国的日系手机市场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品牌:东芝    隐退日期:2005年

  2005年3月东芝是第一家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外国手机品牌。由日本东芝公司、南京普天通信和香港王氏国际三方合资建立的南京普天王芝公司,虽一直致力于CDMA手机的研发制造工作,但似乎看不到赚钱的希望。2005年之后,南京普天王芝公司也一直处于停业状态,等待公司的重组方案。显而易见的是,东芝的转股行为已经代表其中国市场的放逐之念,也成为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一家日资企业。

  品牌:索尼    隐退日期:2001年

  直到今天为止,很多人都乐意将“索爱“这个新的品牌看作为欧洲品牌。2001年,源于进军3G市场而又想缩小成本与风险的目的,爱立信与当时已呈下滑势头的索尼合作成立了新的品牌“索尼爱立信”。近五年,双方在独辟蹊径的发展中产生效果或许远远大于他们的预期,也被誉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并购”案例之一。当然,“索尼”这个曾经的手机品牌也正在被人逐渐淡忘。

  品牌:三菱    隐退日期:2006年

  从2005年年中到了2006年年初,三菱在国内毫无动静,仅仅推出了一款新品,且渠道相对前面来说有了很多的压缩,大部分在家电卖场的销售手机均为存货,退出之心已昭然若揭。2006年2月三菱移动召开公司内部会议,宣布裁撤了位于京沪穗的手机部门,并正式退出中国手机市场。杭州工厂关闭,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包括北京总部和销售部门的员工均已裁撤,自此宣布另一日本巨头退出中国市场。

  品牌:松下    隐退日期:2005年

  早在2000年时,松下还是日本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当时还曾雄心壮志的制出了全球的扩张计划,而后两年在全球的发展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只是在随后策略的失误让日系另一巨头NEC抢尽了风头,产品定位的失误也令得松下在中国的发展一蹶不振。从2003年底起,松下就拉开了退出全球手机市场的序幕。而在2005年12月松下公司彻底宣布关闭位于菲律宾和捷克的两家手机制造工厂以及美国手机研发中心,并裁员1400人。也同时停产了位于北京的工厂,称全面转型3G产品。

  品牌:NEC    隐退日期:2006年

  NEC:2006年11月22日,NEC成为日系手机家族在中国最悲壮的成员之一,一直肩负着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能打出一片江山的NEC,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阵痛并付出480亿日元的沉痛代价之后,终于无奈的卸下征袍,含恨隐退中国市场。虽然在中国市场上还残留着京瓷这个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日系品牌,但发展趋势已江河日下,NEC的退出,也成为日系手机全线退出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相信隐退幕后的厂商也将永远记住这个灰色的2006年。

  3G开放日会否成为日系手机卷土重来时?

  “NEC的退市从某个角度来讲,一点都不奇怪”,日前当笔者针对此次致电业界资深人士时,他的回答让人颇为费解,他表示,“日系手机在中国长久以来都没有打开这个市场,其所谓的高端机型也因为产品的定位问题而屡战屡败,再加上整个移动通讯产业已面临世代更替了”。

  但该资深人士同时表示,“NEC的隐退其实并不意味着日系手机将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或许3G的真正出台将会引发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大翻身的一次重大战役。”

  不由得让人想起松下曾经在选择隐退之时,官方曾一再否认了隐退之说,称只是放弃了2G到2.5G的研发生产而已,全面转型3G,而近日的NEC同样也保持了这一点,目前G网在中国已十分成熟,而C网则相对偏小,有限的市场份额以及狭小的利润空间或许也是他们选择隐退的原因之一。

  “中国市场数亿缺口的巨大市场不光吸引着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顶级品牌,日系手机厂商肯定不会放弃这块巨大的

蛋糕。未来的3G和高端
智能手机
可能成为这样的拐点,而日本厂商在终端的设计制造方面仍然相当有竞争力。”该人士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