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尤努斯支招中国小额信贷 受困政策环境银行举棋不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10:58 IT时代周刊
《IT时代周刊》记者/杜 舟(发自北京)

  刚刚出炉的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在获奖一周后的10月21日访华。突如其来的荣誉,使得他在中国的既定行程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也使得小额信贷一时成了热门话题。

  2006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即格莱珉银行),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这是第一个以银行家和经济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

  尤努斯以帮助穷人为己任,虽然从未对穷人施舍过分毫,但通过发放小额信贷,使他们摆脱受人主宰的贫苦命运。现在,不光在贫穷国家,就连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小额信贷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不过,在小额信贷方面,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考察并引进小额信贷,但受困于各种呆板的规章制度,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仅剩下的几家也是气若游丝。

  我国有2.4亿农户,大约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因此发展小额信贷对于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的规定是小额贷款机构“只贷不存”,即只准贷出,不准吸储。这就使得贷款机构难以为继,融资成了大难题。我们必须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给小额贷款组织以合法的地位和生存环境!

  尤努斯和他的穷人银行

  穆罕默德·尤努斯所倡导的小额信贷业务,帮助全球数百万人口摆脱了贫困,因此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小额贷款之父”。

  故事可以追溯到1976年,当时一个20多岁的弱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名叫苏菲亚的编织竹条的农村贫困妇女,忙碌一整天,最终却连肚子都填不饱。尤努斯得知,她连买竹条的5塔卡(相当于22美分)都没有,为此只能去借高利贷。而她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经过放贷人的残酷盘剥后,自己每天辛苦劳作的收入还不到2美分。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着尤努斯,他当时想到的是劝说当地银行向那些贫困的人发放贷款。然而银行的要求是,如果没有担保人,就不可能借钱给他们。尤努斯意识到“仅仅是很少量的钱就能改变穷人的命运”,于是萌发了“小额贷款”的想法。在收集了42名贫困妇女的名单后,尤努斯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27美元,再分别贷给她们。

  尤努斯说:“我可以直接给她们27美元,这一点都不难,但这种施舍不能改变她们悲惨的命运。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给她们,才能让她们看到这是走出贫困的机会。” 事实正如他所说的,不久后大部分人都还了贷款,并摆脱了贫困。

  尤努斯认为,“穷人缺少的正是银行的支持,将钱借给有钱的人,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将钱借贷给贫困的人,却能改变一切。”当年,他的“格莱珉银行”成立了。1983年,他的银行得到政府的批准,得以正式注册。这就是全球第一家小额贷款组织。

  尤努斯相信,穷人本身能够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信贷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就像获得粮食的权利一样。他和他创办的银行向穷人发放贷款时,不需要穷人签署法律文件,也不需要物资抵押。“我们是穷人的银行,彼此之间应该建立信任。”尤努斯说。这在银行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抵押品,而穷人没有值钱的东西。

  事实证明,穷人完全是可以信任的。他的银行的还款率高达98.99%,这是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运作的银行都无法比拟的。

  自他的乡村银行创立以来,小额信贷受到了当地穷人的热烈欢迎,近6成的借款人和他们的家庭已经脱离了贫穷线。现在,这个模式不仅被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借鉴和引进小额信贷,以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创业。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客户必须购买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的股东。迄今银行已经向大约660万人贷款超过57亿美元,其中97%的贷款人是妇女。 与此同时,2005年,他创办的银行盈利达1521万美元。

  小额信贷之中国怪现状

  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到10天,尤努斯就来到了北京,参加“中国-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这次尤努斯的来访受到高度关注,显然与他刚获诺贝尔和平奖有关。

  过去10年,小额信贷在全球蓬勃发展,惠及几千万低收入人群,其减轻贫困之功得到国际公认。相形之下,“中国几乎是唯一缺乏正规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中国家。”IFC中国项目中心高级经理赖金昌说。

  尤努斯为中国小额信贷事业带来的更多的是激励与启示。正如尤努斯在

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小额信贷发展论坛”上所说的,“中国人是很讲究信誉的,同时也是很有创业精神很勤奋的人,如果能够把钱贷给穷人,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中国一片空白,不是中国贫苦人民不值得信赖,而是银行缺少对他们的关注,因为信任是相互的。再来看看中国几大国有银行,每年的坏账上千亿元,特别是贷给国有企业的钱,银行方面一直很慷慨——收不回的钱一笔勾销!

  中国最早的小额信贷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是中国最早引进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民间小额信贷机构。10多年过去了,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目前中国共有两三百家采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或以类似机制、理念运行的小额信贷机构,不过能良好运转的还不到100家。

  在研讨会上,尤努斯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与会的中国央行和

银监会官员:“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现在奉行‘只贷不存’的原则,是目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一个很不合理的制度。” 尤努斯同时还建议对小额信贷机构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不能把监管工作留给不懂的人。”

  2005年下半年,我国成立了7家小额信贷试点公司,在山西等5个省进行试点,由私人自筹资金发放贷款,但这个项目存在着禁区——“只贷不存”。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小额信贷试点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只能运用“来自几个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以防范卷款潜逃等金融风险。现在的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依然没有合法地位,而且也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因为过去农村基金会等出现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近年来一直采取严格的审慎态度,不新批金融机构牌照。”吴晓灵说。

  “中国只有10万人享受到小额信贷服务,此计划发展遇阻显然不是没钱,而是因为体制障碍。”尤努斯指出,中国有条件成为小额信贷的巨人,但前提是要理顺一系列包括“只贷不存”政策与监管混乱的问题。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就没有“只贷不存”的情况,而是规定当地农村的钱要用于当地,限制资金流出。尤努斯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很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贷款人的存款。提供存款服务,也是对农民很重要的金融服务。有存有贷,建立起一整套机构,才能互相支持。”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只存不贷,就像一个人把一条腿割断了。他建议,开始可以作一些限制,比如前3年不许吸收存款,从第4年开始可以少量吸收,发展到最后的不受限制吸收存款。

  横亘路上的绊脚石

  我国小额信贷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给百姓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就业和创业。小额信贷除了帮助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以外,关键在于它对实现就业、稳定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有很大的作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有2.4亿农户,大约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

  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状况相当堪忧,只闻雷声,不见雨滴,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甚至有人认为还有倒退的趋势。以前,广大农村还有信用站,承担了部分小额信贷职能。后来,为了防止发生金融风险一律取缔了,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尤努斯在研讨会上指出,“只贷不存”大大限制了小额信贷机构的集资能力,使“自力更生”沦为一句空谈,中国必须尽快立法解除这一限制。并且,在他看来,中国对小额信贷的监管政策模糊。他强调,小额信贷的监管环境必须清晰、透明。

  截至目前,我国没有任何关于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连开展了10多年这项业务的机构都没有得到合法的地位。 造成今天这一现状,相关人士应该感到脸红。尤努斯给我们的经济学家和那些嫌贫爱富的银行家好好地上了一课。如果中国银监会真有心为穷人办银行,为何等到尤努斯获得了诺贝尔奖才开始研究他的小额信贷,而不是在获奖之前?

  尤努斯强调,“中国正在努力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这非常重要。”他认为,中国有条件成为小额信贷的巨人,前提是要理顺一系列政策与监管问题。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遇阻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体制障碍。尤努斯表示,孟加拉乡村银行67%的资金来自借款人,中国可以考虑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限制,最终允许它们吸收存款,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然而,中国银监会研究局有关官员却表示,小额信贷这一类贷款模式在中国如何发展,还需要研究。研究10多年了,难道还不够长吗?

  “中国不太适合发挥个人的作用,设置的监管、禁区也比较多。孟加拉虽然很穷,但能让个人作用得到发挥,所以有这么一个杰出的人物出现。其实,不光是小额贷款,各个领域都是这样。”茅于轼进一步认为,“尤努斯创办的银行,解决了很多人的困难。目前,像印尼、玻利维亚、印度等国家也搞得很成功。但中国有点例外,没有一个提得起的小额贷款组织。仅有的几个,也不成规模。”

  为什么人家能做成,我们中国这么多的农民需要金融服务却做不成?问题在哪儿?应该好好反思。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