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期待整体突围(1)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14:19 赛迪网 | |
【赛迪网讯】2006年全国软件100强企业的前10名中,以嵌入式软件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占了6家,应该说嵌入式软件企业在软件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有关报告统计,2005年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061.4亿元,同比增长41.3%,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球嵌入式软件市场的平均增速。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而且充满生机的产业,在有关专家、资深的产业人士和相关企业家的眼里,仍然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缺乏协作、产业标准尚未完善、政府扶植政策难以落实、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期待整体突破。 嵌入式软件是中国创造的机会 2006年中国嵌入式软件最大的生产厂家前三名分别为华为、中兴通讯、海信,他们分别是通信与消费电子的制造企业。华为2006的销售收入预计为58.7亿美元,其中嵌入式软件的收入为152.1亿元,占据了华为收入的1/3。华为是一个软件公司还是一个硬件公司这个结论并不重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软件在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群硕软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英武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作为一个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把关键的核心技术放在软件里,也可以放在芯片里,无论放在哪里,它们都是驱动硬件系统的灵魂。如果中国要摆脱完全被动OEM的制造基地的角色,必须通过嵌入式软件与芯片来增加系统的附加值。” “目前中国的电子制造业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但是大多数企业是做简单加工、装配,工业附加值和利润都很低,即使是‘电子百强’,利润率也只有3%左右,这与外国高技术企业的高利润形成很大的反差。”倪光南院士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芯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基本上依赖于外国。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发展嵌入式软件,使原来生产的低附加值的设备变成智能化的高附加值的设备。” 如果中国不希望一直扮演照单制造的角色,就需要抓住嵌入式计算系统的兴起和发展的机遇。北京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用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是垄断的。嵌入式系统则不同,它是一个分散的工业,充满了竞争、机遇与创新,没有哪一个系列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能够垄断全部市场。即便在体系结构上存在着主流,但各不相同的应用领域决定了不可能有少数公司、少数产品垄断全部市场的情况出现。因此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必然是高度分散的,留给各个行业的中小规模高技术公司的创新余地很大。” 应该说嵌入式软件是“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关键之一。当我们分析中国电子百强排行榜的时候,不难发现名列电子百强前茅的往往是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排头兵,中国电子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与嵌入式软件产业水乳交融。同样不仅仅在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在很多传统的制造领域,嵌入式软件都扮演了提升整个产业升级的灵魂作用。但是这个灵魂产业的重要性却还远远没有被放到一个战略层面来被重视。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受访人都提到的问题。 呼唤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预计,2006年中国电子制造业规模将占全球电子工业的30%以上,名列世界第二,许多电子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的50%以上。看起来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除了少数电子百强企业自给自足而成就了自己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之外,整个中国市场的嵌入式软件产业群并没有成长起来。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高素梅处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嵌入式系统产业链上存在断点,产业链上的产业协同不够;嵌入式软件存在技术开发、验证及优化的高额长期投入与产业应用周期不断缩短及环境变化迅速之间的矛盾;产业标准相对滞后,多标准之间互相竞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等等这些相关问题都影响了整个嵌入式系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嵌入式软件产业目前面临的产业环境和产业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赛迪顾问分析师胡柯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目前国家对嵌入式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还难以落实,嵌入式软件和嵌入式的设计及嵌入式产品的研制单位至今在享受18号文件方面还提不到议程上来,主要原因在于嵌入式系统本身所特有的软硬结合性,在如何认定和统计嵌入式软件尚未达成共识,在产业领域划分与扶持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分会秘书长郭淳学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出他的担忧:“由于有财政部的165号文件,所以使得有条件的整机企业就把一个公司挂两个牌子,嵌入式软件和嵌入式系统分开来考量,其结果就可以享受18号文件,而小的公司觉得没必要也没有条件的就无法享受相关的政策。我认为不能把嵌入式软件和整机分开来看,嵌入式软件是直接面向应用的,应用是各行各业的,如果单独由软件企业进行研究是很难的,嵌入式产业必须与应用或者某个整机厂有机结合。其实当整机的附加值上去了,税收必然会上去。所以相关的政策应该鼓励应用。” 作者:李佳师 要改变嵌入式软件产业的现状,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邱善勤博士认为,应该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按产业应用领域分类建立标准,建立行业公共资源库,整合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互动,完善嵌入式人才培训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支持产业发展。 应该说广东是在引导和支持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上下的功夫是比较大。在顺德,2005年顺德嵌入式软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这些嵌入式软件企业主要服务于家电、电子行业;在深圳,2005年嵌入式软件最大的生产厂家前三名华为、中兴通讯、海信,前两名来自于深圳,而且在深圳嵌入式软件和纯软件的销售收入比例已经达到6∶4。来自广东省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中心的兰勇介绍说,他们除了加强公共平台的建设外,已经开始引导嵌入式软件从分散的嵌入式基础软件向集中化的、主流的嵌入式基础软件转化,同时引导和发展第三方嵌入式软件,并加强制造业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意识和应用。提供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引导产业间相互协作和激励企业的发展是这个地区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产业链协同发展是硬道理 目前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但是中国的整机企业之所以不愿意释放更多的合作机会与产业链上的相关嵌入式软件企业协作,一方面是固有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国嵌入式软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对用户需求把握都还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只有中国嵌入式软件企业自己发展起来,才有可能获得这些机会。 群硕软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英武认为,外包将是中国嵌入式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一方面外包对整机企业来说没有知识产权泄露的担忧,同时通过外包第三方的中国嵌入式软件企业获得了最好的练兵机会。甲骨文(中国)公司嵌入式系统部业务总监胡德旺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紧盯市场变化,贴近最终用户需求,从应用开发入手,在与跨国公司等先进企业合作过程中提升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实力。” 东软股份有限公司I/S事业部技术总监商国平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透露了这个目前中国最大车载嵌入式软件开发商成功的几个关键秘诀:一是软件与硬件结合的行业专家的积累;二是在建设面向开发的平台同时建立开发和测试的仿真环境;三是与国际国内市场开展广泛的OEM合作。目前跟东软合作的车载产品厂商,软件占整个产品研发的预算比例从以前的5%以下,逐渐发展到40%以上甚至更高。 嵌入式软件产业领域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变数。很多做嵌入式应用的企业同样可以从上往下延伸。在日本有一家做嵌入式浏览器起家的爱可信,他的发家就依赖于给NTT DoCoMo做应用,慢慢发展起来,去年收购了美国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PalmSource公司,现在是全球移动互联网软件提供商。而在中国,根据高素梅处长提供的数据,电视机、笔记本、显示器和手机,占全球总量分别为50.3%、69.9%、74.6%和38.3%,还有相关专家预测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重点是在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占有量,中国的嵌入式软件完全可以依靠这个市场,成长起来一批不仅对中国市场而且将对全球市场都将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 应该说目前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发展正是黄金时期,一方面有巨大的需求市场驱动;另一方面整个嵌入式平台技术的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已经为中国的嵌入式应用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国嵌入式软件企业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从Solaris到Linux的不断开源,从微软、IBM、甲骨文等等平台厂商不断进入嵌入式领域,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最好的肩膀。(n101) 作者:李佳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