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离“Dell2.0”还有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0:04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特约评论】戴尔总是说,我们已经在巅峰,我们不见得要跳到悬崖底下去,但我们要经常地看一看悬崖底下有什么东西。 而现在,戴尔却被对手无情地拉下了巅峰,真正体会到了芒刺在背的感觉。经过三年多的卧薪偿胆,惠普在今年第三季度终于夺回了久违的宝座,成为全球 PC业新的霸主。据IDC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惠普公司的PC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而戴尔公司销量仅仅增长了4%。 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戴尔由王者沦落为业内老二,此前就显示出种种征兆。特别是2005年发生的"邮件门"事件,使戴尔陷入了无法自拨的"品牌危机"之中。今年8月份,戴尔内部"起火",多名高管接连跳槽,加盟竞争对手阵营。比如,联想公司现任 CEO阿梅里奥就是一年前从戴尔公司过来的。 在这种内忧不断,外患加剧的情况下,戴尔为图强自救,在PC 三国战中重振雄风,开始高举"Dell 2.0"的大旗,走向了中兴之路。 一是改变传统的直销模式。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迈克尔·戴尔创造的直销模式在欧美市场不断创造奇迹,使戴尔成为业内利润最高的厂商,令竞争对手惠普、IBM等还击乏术。戴尔也因此被业内称为直销"教父",成为其他公司竞相效仿的圭臬。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戴尔的直销模式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危机暗伏。对手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戴尔独享的利润空间正在一步步地萎缩。惠普在降低成本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而联想和宏基也有类似的重要进步。特别是从 2005年第四财季到2006年第一财季,戴尔财报频频告危,股价一路走低,戴尔也由华尔街的宠儿变成"烫手山芋"。 今年下半年,戴尔终于突破了直销的禁区,开始在美国建立两家面积达3000平方英尺 的零售体验店,而建立体验店一直都是戴尔竞争对手惠普的拿手好戏。在中国,戴尔也调整其直销策略,把直销改为"直接经营",以区别于安利、雅芳等的直销模式,增强我国消费者对戴尔直销模式的信任感和认知度。 二是另结新欢联姻AMD。在过去22年来,戴尔公司和英特尔结成了稳固的排他性同盟关系。不论业内风云如何变幻,戴尔都不为所动。当惠普、 IBM和Sun等公司纷纷采用AMD出色的产品时,戴尔仍对英特尔"痴芯不改"。在与英特尔的较量中,AMD愈战愈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因此,消费者要求戴尔采用AMD芯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些大型客户向戴尔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回应客户需求,他们就会倒戈投入戴尔对手怀抱。在此情形下,戴尔只好痛下决心,选择 AMD,以求图强自救。今年5月,戴尔出人意料地宣布在其高端服务器产品中采用AMD的皓龙处理器,这让英特尔主帅欧德宁感到"极度失望"。戴尔AMD联姻,一方面让人深刻地体察到业内竞争的残酷无情,为了利益,商家关系可以朝令夕改;另一方面也真切体现了戴尔目前处境被动,利润下滑、直销模式遭遇拷问、 800亿既定目标困难重重等,戴尔若想顺利实现雄起,自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寻找改变。 此外,戴尔开始关注解决客户服务方面的诸多弊端。今年以来,戴尔斥资近 1.5亿美元在印度等地新建客服呼叫中心,旨在修复其销售和客户服务渠道,恢复客户对戴尔品牌的信任。目前,戴尔通过Dell Connect服务,已为100万客户提供全新服务,改善客服努力初显成效。 戴尔公司负责家庭和小型企业业务部门的副总裁Rosendo "Ro" Parra透露,公司正在采取"后退一步,前进两步"的战略应付面临的挑战,获得公司发展新的动力。过去,戴尔过于关注企业市场,而对消费者市场新的需要反应较为迟缓。按照戴尔"Dell 2.0" 战略,公司将重新关注消费产品的开发,满足消费者对 PC产品在娱乐、音乐、视频、游戏甚至是模拟在线社区方面的需求。同时,戴尔还计划采取更为灵活的价格策略,向用户推出定制化和速递服务,使戴尔PC成为市场主流销售品牌。戴尔表示:"我们相信,随着公司重新关注品牌和客户服务,我们会再次赢得市场份额,因为我们相信客户真正理解戴尔PC的巨大价值。" 黄炎培先生曾说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戴尔今昔的反差恰好映证了这一论断。戴尔当前的问题,有外因,但主要是内因所致,是缺乏创新、固步自封所致。笔者认为,戴尔要想走出"兴亡周期律"的怪圈,真正实现 Dell 2.0战略,就必须放下架子,顺应市场潮流,坚持产品创新,不断改善服务质量,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近日,业内盛传,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有意调整公司 CEO及其它高管,旨在重新规划戴尔的未来战略。笔者认为,凯文·罗林斯下课与否,戴尔要真正步入"Dell 2.0"时代,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作者:葛雅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