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14:14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
图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

  新浪科技讯 2006年11月3日,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全国远程办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中国电脑教育报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承办的“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暨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EIC2006)”将在北京隆重召开。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以“资源整合、应用创新、区域共享”为主题。届时,来自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全国远程办等主管部门领导、中央电教馆领导、全国各地市县教育局局长、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校长、权威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以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企业代表共计600多人将出席会议。图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

以下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的演讲实录:

  王晓芜:尊敬的各位地市教育局长,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中央电教馆的支持,今天受大会主持的邀请,给我20分钟的时间,来谈一下关于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问题。

  这几天也请了很多专家,技术领域的专家在这做了很多理论的,或者技术方面的报告,我这主要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还是简单讲一下我们这几年技术研发成就。大家一线看到我们课堂教学多一点,但实际上围绕着基础教育,在信息化这几年,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成就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关键技术研究有所突破,这个可能大家在一线使用者的角度感觉不出来,但实际上围绕着我们这么多年的应用,特别是中国中教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信息化一些关键技术上,可以说取得突破。大家可能都知道,IPV6,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对新闻媒体讲,我们和美国处在一个相对统一水平线上,这在世界上还是不多见的国家,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展现上的应用技术对我们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这点也发挥我们国家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搞起标准上下一条心。各位局长在贯彻信息化标准这方面,可以说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第三,资源体系雏形基本形成,按照规划,教育这分析我们要建立高等教育资源体系,建立职业教育资源体系,同时要建立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围绕正我们课改的实施,资源体系在这几年一个基本雏形还是形成。第四个方面教学应用初见成效,这点上我们在座教育局长感觉非常明显,在一线,特别是在我们中小学,随着我们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在资源应用上,我想大家已经尝到一些甜头。

  归结一句话,我们要探讨资源建设,这个题目非常大,可以说从技术,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关键,一个意识一定要树立,信息化资源是信息时代一个战略资源,要放到这个高度上认识。这个认识问题不光是我们国家这么讲,其实这句话是美国信息化二十一世纪发展报告提出的,所以我希望全社会关注我们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发展的需要。

  但是我们面临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在资源建设中面临一个倾向。我举一两个例子,一个,在我们过去的资源建设中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的资源围绕着硬试化做的比较多,其次是艺术化,第三个经典化,第四个封闭化,这四点我认为在我们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不足。我们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在一些发达地区,他们把信息技术和课件教学整合以后,现在也处在一个迷茫期,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往哪儿走,资源建设,所有的教务资源,所有学科,所有年级都已经覆盖了,下一步往哪儿走,面临这种困惑。我觉得,包括我们现在在资源开发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包括我们在资源应用中出现的这些困惑,都是源于对资源建设的一种理解,或者对于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解,下面我借这个机会,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探讨,这个资源应该有所界定,要不然我想对于教育上来讲,哪怕一杯水,一丝空气都是一个好的教师的教育资源,所以我想在这探讨的资源是基于信息技术上的,技术表现为数字化的,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是适应二十一世纪培养目标的,这样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资源建设的问题。从四个角度,一个从我们教育资源的需求角度,一个从技术的角度,一个从流程的角度,一个从观念的角度,从这四个方面探讨一下资源建设将来走向的观点。

  我们先从需求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第一个在资源建设中怎么实现我们课改理念。理念不变,我们资源建设可能会走到另外一条路上。我简单讲一个我们资源建设和国外的资源建设,也就是说我们软件和资源建设怎么开发。比如说我们甲武海战,我们老师做的很好,但是他按照硬式教育,所有的信息媒体都成为一种展示方式,学生作为知识点领会的话甲武海战最后失败的原因是邓世昌没有撞上吉野号,这个教育体现以硬式教育的,也就是说像电视媒体的资源。同样一个泰坦尼克,这个题目在当时很受欢迎。同样在这里出现所有的素材,都可以被不同的老师理解,提一个像我们最关心的思品课。老师可以用一些资源,用一些数据告诉孩子们长大要怎么做人,从被救这个百分比里,比如说被救100个人,孩子占了40%,妇女占了30%,男人占了20%,很多男学生说我把生存和希望留给女人,往往在我们思想道德中解释不了,同样人家用泰坦尼克就可以实现对孩子的培养。

  第二,教育理念的需求。我们看到很多做的课件,在尝试一个物理现象的时候,我们在做的时候往往采集可能是一个地图,在一片图象中产生科学原理。但是我们想,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从小灌输这种理念的话,将来你很难说怎么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样做资源,做的很时髦,但是如果不注意教育理念的需求,可能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第三社会资源的支持,这一点企业有感触。国家对社会资源,对教育开放是免费的,第二人家主动吸引企业参与,在这几年我看相对比较困难一些。作为教育界,局长们知道,你跟企业接触多后果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我们在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国家我也接待过,英国代表团到中国访问,代表团成员就有一个老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说你们政府代表团为什么带企业?他说我们认为他做的好,我们要依靠企业做,我觉得这是我们对市场经济和我们对竞争片面的理解,狭隘的理解造成的,这些也制约我们资源的发展所以在资源建设中一定要依靠社会资源实现。

  第四个方面,教育资源的价值。同样,我们也是在做IBM的课题,同样日本也拿了IBM的钱,我们教育资源往往用到课堂上,他课堂教学弄的很丰富。我到日本考察他项目的实施,人家在教育局层面上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或者建立一个互动平台,把信息资源怎么通过这个管道引入到这个中小学去。同样做一个项目的事情,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思考就完全不一样,这些从需求角度讲是不用分析的。第二个从技术角度讲,我想,我们现在在中小学开展的信息化教育也好,开展多媒体教育也好,我个人观点认为,实际上我们才做了20%的工作。现在我们所有的信息

化工作,信息化教育我个人概括是文本教育信息化,我们利用都是Office展示功能,我觉得这只是信息化非常小的一部分。我建议大家往文本的左面看一看,应该是基于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智能控制这块,这部分的东西也应该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和手段。同样,我们登月飞行,月球车可能不足,不满意,人家月球车可能到了
火星
,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从小教育信息化里没有表现出这个,我们沉溺在硬式系统上,对信息化的理解。我建议往文本的右面看,就是计算,其实计算功能培养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曾经推过美国一个计算建设,老师说我们这个高中学生,如果一道题十分钟做出来没问题,如果十五分钟做出来高考出在中等水平,如果二十分钟做不出来,这个孩子在解这道题上没有希望。表面上讲,围绕硬式教育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在学生所有课程的培养都是培养思维方式,我们太注重知识,没有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今天的高考哪怕一个再尖子生他解的难题也未必能实现他的价值,无非是培养他很好的思维习惯。如果我们教育中缺乏基于数理化,对其思维方式培养的话,我相信这种再解题的方式也不会把月球车解决方案解决到月球上去。为什么?今后在二十一世纪,我相信这种数学思维,这种图形模式,建模的概念,对我们的孩子将来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现在解一道题用了30分钟并不说明问题,但是将来人家通过现代的技术,解决的能力应该更强这就是我觉得我们教育信息化可能过多关注用他的文本功能,用他的文化特点,没有关注到教育信息化更多包括智能,更多包括计算,这方面对孩子的兴趣,对孩子思维方面是发展有益的。而且我们国家相对来讲比较缺的就是这方面的基础。

  再一个资源形态,技术形态发生了变化,如果在这个变化中我们意识到技术发展了,不意识到我们资源形态发生变化的话,我们还秉承着过去基于视听技术的思维模式实现我们教育信息化,这么做可能会显得很繁华,但是我相信它会制约我们教育信息化实质上的发展。再就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对于我们教育资源建设也会起着影响,这但上一个技术问题我不展开PPT讲,但是我觉得可能搞IT的都知道,过去我们资源包括我们软件之课件都是建立在工业时代软件开发方式的。到了网络环境下,我相信,软件,而且可见智能化的软件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工业时期软件开发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从流程的角度,流程角度两对来讲比较简单,其实教育资源建设,我个人观点离不开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生成,第二个评价,第三个存储,第四个寻找,第五个使用,第六个资源流的问题。我们在应用上,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对于我们的老师,我个人并不主张我们所有的老师做课件,做软件,更多我们老师鼓励他学会怎么样寻找,怎么样用拿来主义的办法使用软件,这才是培养我们老师有前途的地方。过去工业时期,老师花几个星期做一个课件应该停止了,可以说我们做的课件做到世界第一,但是水平做到世界什么水平很难说,因为我们老师很难习惯别人做的课件,但是不反对老师做课件,不是禁止老师做课件。最关键,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资源建设上,特别是在教育局长的层面,应该关注信息流这个形成,我想我们做的标准也好,做的这些技术也好,包括使用环境搭建也好,目前我个人认为,限制我们教育资源建设发展的,就是我们忽视了资源流这个最底层的问题。其实作为教育局长,或者作为一个地区来讲,如果有条件,应该是主抓大,这个大就是怎么样建立一个资源流通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我们可以把好的声音传出去,或者把老师的声音传上来,我们老师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他课堂教学。

  第四方面是从观念的角度。在资源建设上,我相信应该有一个立足点,所谓立足点就是我们观察问题有一个基点,这个基点也是我们视角往哪儿看。在资源建设上今后教育教学角度应该抓住以学习为主题资源观。再有就是开放与共享的资源观,我刚才也提到不主张每一个老师都做资源的观点。再一个基于互联和沟通的资源观,再一个基于平台与工具的资源观,这个我想单独说一下。对于资源来讲,我们过去习惯于把计算机当做电视机用,都抓住它的展示、演示的功能,其实忽视了计算机和网络给我们带来平台和工具的作用。同样,我们在做国外的一些项目实验的时候发现,在国外中小学普遍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平台性软件,人家免费给我们使用,我们选择项目的学校还都认为在信息技术上有所意识的,有所尝试创新的东西,最后发现这个东西跟我们离得很远,这个东西跟我们不太习惯用,这说明我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已经深深束缚在我们以展示老师知识点为方式的资源开发上,所以我建议在资源流通基础上,重视平台与工具的使用。再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如果从狭义的教育资源和广义的教育资源讲,从广义的教育资源我觉得应该提出一个探讨的话题,如果建立信息技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如果说好点的话,也可以从一个哲学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第一个,在教育关系上,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是能推动我们变革的?信息技术首先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关系,它的教育主题、环境和实践平等都可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实现的,这是传统媒体不能实现的。第二个是信息素养,包括思维、行为、习惯,这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他要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他必然要具备这些。第三个我们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他可以适应我们教育的均衡发展,他有普遍的适应性,可以缩小差距,而不是简单在教学基础说实现我们教学的艺术化。如果再细一点讲,现代教育的应用有这么三方面,我个人有这三方面的考虑。一个,现代教育的应用,或者我们计算机也好,网络也好,不应该成为前工业时期各种教育流派,学说以及理论主义的验证或演绎工具。前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成下是批量的,这种大规模克隆式的教育。在现代的情况下,这种教育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在用的工具还在演绎前工业时期的理论。第二个观点,在后工业时代形成视听教育的价值观和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的价值观,做一些比较、兼备和选择,直至放弃。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包括刚才我提到的电影技术,电视技术。可以用,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这些如果不认识,对我们核心价值观就提不到这个高度。第三个信息工具不应该只剩下工具的属性为教育教学服务。这点上搞纯技术的人,就是你有什么问题我可以拿计算机解决,但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和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对考试成绩,我现在看到的例子除了英语以外,有一些软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分,其他的我觉得还是培养思维习惯,真正拿信息技术提高升学率,除非清华、北大扩招。信息环境中的社会关系以及教育关系之中的变化,恰恰是信息时代文明萌芽的基础。

  上面我把今后我们的工作,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讲,只是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给各位产生一些共鸣,希望我们共同关注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共同关注一些前瞻性的问题,使我们国家教育始终处在世界的前列,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