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张效祥院士:对我国计算机事业有三个愿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 10:40 赛迪网

  【赛迪网讯】张效祥:今天非常荣幸参加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五十周年和中国计算机大会。我国计算机事业创建已经有50年了,今天计算机界在此隆重召开纪念大会,我作为事业发展全过程的见证者,心情很激动,思绪万千,感触很多。

  50年前我国计算机事业在周总理亲自领导制订的国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指引下起步,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建立起了自己的科研开发体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工业生产和市场体系。计算机应用在我国20年来信息化工作和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得到大规模展开,网络运用迅速推广,数千万台计算机入网,网民已经超过1亿,居世界第二位。与计算机相关的标准化法制建设和安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计算机应用深入一切领域,在石油、气象、银行、金融、海关、税务、交通、民航、邮电、通信、新闻出版等广大领域,尤为普及深入。计算机进入家庭,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计算机事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学术上,我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硕果丰富,计算机人才队伍强大。在高等教育培养的后备力量充裕,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众多,在理解青少年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青少年历届都是名列前茅,我国计算机企业大规模生产,大大提高PC、服务器市场供给能力,高性能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发展生产能力。在国家倡导下以CPU为核心的微电子产品,和系统应用软件的自主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国产能力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占有一定的市场。

  

张效祥院士:对我国计算机事业有三个愿望

  图为丹羽

  张效祥院士 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

  全国软件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50年来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成就是巨大的,当然也有不少值得大家关注并尽快努力加以改善的地方,在计算机领域,产学研结合不行,研究开发低水平重复比较普遍,成果转化阻力比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计算机核心关键技术和配件掌握在别人手里,产品附加价值低下,软件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化不足,国内主流软件和CPU市场基本为别人占领,本国企业成长比较艰难。计算机应用的与平衡明显,数据鸿沟也扩大之势。我国计算机事业出现的问题是世界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情况下产生的反映,应该把它转化为配置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计算机发明60年,和人类文明5千年历史相比,弹指一挥间,但它对人类社会影响空前巨大,特别是近30年,计算机和通信微电子的融合,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法制等诸多方面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具有计算机科技优势者获得巨大的主动权,而计算机产业落后意味着丧失市场,受制于人,危及国家安全。这些是计算机事业对国家的战略重要性,建立一个强大新生的计算机事业,对我们拥有13亿人民的国家尤为重要,这一历史使命就在我们大家的肩上。

  今天在这个纪念大会上我有几点愿望和各位交换,

  第一、希望计算机业界成为自主创新的典范,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我相信它更是计算机事业的灵魂和动力。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的战略,国家创新体系提出,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大联合才能办大事,愿计算机业界成为既是自主创新的典范,又是大联合的典范。

  第二、希望我国计算机事业成为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强大支柱。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文件指出,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覆盖我国现在化建设前进的战略举措,信息化内涵丰富,技术性强,耗资巨大,过程很长,必须建立在自主产业的基础之上,而国家大规模信息化必开拓巨大的市场,所以两者相辅相成的。

  第三、希望大家关注纳电子技术的发展,60年计算机史展示,计算机发展和电子元器件游戏相关,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因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才有今天的辉煌,但微电子已经进入发展的后期,纳电子产生的一系列特性,有可能使计算机性能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体积成千上万倍的降低。微电子企业要过渡到纳电子已经是显见端倪,我们不要步微电子的后尘,要及早联合国防力量,明确目标,强化投入以占先机。

  祝中国计算机事业再创辉煌,谢谢!(n101)

  作者:张效祥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