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软银赛富周志雄:过热的领域我们一定不去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12:07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软银赛富周志雄:过热的领域我们一定不去追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周志雄(右)做客新浪VC人生(新浪科技配图 摄影 臧中堂)

  新浪科技讯 8月16日消息,今天上午10:30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周志雄做客新浪财经中心“VC人生”现场,就软银赛富的投资和自己的经历与新浪广大网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聊天中他回顾了自己由大学到企业再到VC的转型。在谈到中间自己去美国念书的时候,周志雄说,“当时想去美国学习,也想科技救国,也希望把最先进的技术拿回来。”

  周志雄在国内学习的是半导体,1987年,他又去美国学习半导体制造,毕业后先去了贝尔实验室分出来的一个公司,两年以后又进入贝尔实验室。

  周志雄被称为投资盛大的幕后“鹰眼”,在聊天中,他说到“盛大的执行力非常强”。他称,“ 陈天桥是一位非常努力,非常聪明的人。”

  对于今天盛大的转型,周志雄称,陈天桥今天 “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谈到投资策略,周志雄说,他与别人不同,“过热的领域我们一定不去追。”

  以下是聊天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到新浪财经中心“VC人生”的访谈现场,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关注聊天全程,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这位嘉宾可谓是投资界的奇才,他是目前国内合伙人当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人,投资总额达到了2.3亿美元,这位被无数荣耀的神秘嘉宾究竟是谁呢?我们还是先请他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周志雄:各位早上好,我是周志雄,软银赛富基金的合伙人。

  当初到美国念书也想学好科技报国

  主持人:没错,他就是成功投资盛大的软银赛富基金的合伙人。我们都知道每一个项目都在向大家展示着你们赛富的实力。您从一位大学老师到VC,其实跨度是非常大的,我们都想知道这段转折性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周志雄:中间有几年吧,从大学毕业是82年到00年开始,还是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中间我还去过美国,之前也当了五年的老师,去了美国念书、工作。

  主持人:念的是什么呢?那个时候在美国。

  周志雄:我那个时候念的是半导体的制造工艺,我 在国内学的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当时觉得整个中国的半导体工业非常落后,82年,那个时候中国一年的投资大概只有几亿美元而分到几十个厂,一个厂几百万美元,当时我记 得TI(德克萨斯仪器)或Intel 投一个厂就十几亿美金,所以当时想去美国学习,当时也想科技救国,也希望把最先进的技术拿回来。

  主持人:可是在美国的一段时候,你的工作经历是怎么样的?

  周志雄:我是希望学习最先进的科技,抱着这个方式去 的,那是87年的时候,我去美国学习半导体制造,毕业以后,刚开始先去了贝尔实验室分出来的一个公司,两年以后又进了贝尔实验室,当时就经历了一个转变, 刚开始在一个很小的公司,30几个人,在那里面做了两年,对里边的美国公司,小公司,科技公司怎么运作比较了解,后来又进了很大的公司。我记得我们在贝尔实验室一个项目当时两年就花了两千 两百多万美金,100多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做的事情都不大,但是花的钱很多,我当时就有一个经历,就是从一个纯粹做技术转到做技术管理的,这个对我 来说也是一个改变,当时记得管200万美金的经费。钱很多,做的事小,我后来去UT斯达康做副总裁的时候管一千万美金,做的事大。那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有那么一个转变的过程。

  主持人:后来怎么回到国内,加入UT斯达康的呢?

  周志雄:UT的创始人吴鹰是我的同学,在国内时他也是北工大的,也是学无线电系的,我们不是一个班的,我们一直在美国就有很多联系,我当时95年回国的时候当时是休假,被他拉去做一个谈判,他就说你回来吧,是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他怎么说服你回来的?

  周志雄:他当时给我画图,他说中国现在只有一个电信企业,就是中国电信,美国十年以前只有一个电信企业就是AT&T,你看现在美国有三个大的电信企业,当时有MCI,有Sprint, 我们现在想请你来做的就是做十年以前的MCI,你来管这件事。这事儿听起来不错。

  主持人:然后你就答应回来了?

  周志雄:我当时就答应回来了,跟谁都没商量,(管的)钱 也不多,就一千万 (美元),我说一千万要做的事情大,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从95年底就开始回来,当时还是来回跑了一段时间,后来把家搬回来的。那个又是另外一个跨越, 那个就是从做技术到技术管理,到来做一个投资的管理或者说做一个运营,这个时间大概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对我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对我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主持人:在UT斯达康里面你做的工作是什么?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周志雄:当时软银投资UT的时候,也通过UT投资了吉通那个项目,所以我当时是在做这件事,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当时UT在中国主要是做电信方面的设备业务,我当时也协助他们做一些其他部委的和其他行业的设备销售,所以做这两件事,我当时主要的兴趣还是对投资和投资管理有比较大的兴趣。

  陈天桥至少已经迈出了(转型)第一步

  主持人:后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始加入软银亚洲(即软银赛富)的?

  周志雄:当时99年底,软银在全球互联网上都有很大的投资,准备希望能够进入中国,当时通过软银在美国的一个机构,就是叫“软银国际”,通过这个机构进入中国,成立了软银中国,软银中国也是软银跟UT合作的一个项目,所以我当时从UT就争取过去了,我非常希望去。

  主持人:然后在软银亚洲这几年你主要负责和投资的项目有哪些呢?

  周志雄:我当时先去的软银中国,跟软银亚洲是不同的机构,软银中国他们现在还在上海,还有几个不错的项目,比如说像分众传媒和阿里巴巴都是软银中国投的,我是01年底从软银中国去的软银亚洲,软银亚洲(即软银赛富)的投资方是思科,第二期是我们05年的时候,我们七个合伙人融了六亿四千三百万美金。

  主持人:投了哪些项目?

  周志雄:我们投了不少项目,70%左右的项目投在中国,大家知道的,有一些比如说盛大、橡果、ATA,我主要在说我投的几个项目,另外的合伙人羊东他投了顺驰,另外我还投了几个半导体的公司 (杰德、士康、莱斯康),投了一个半导体后端的公司世芯电子等等。

  主持人:既然说了盛大,其实我想公众比较关注的 也是盛大,因为这个案例在国内来说应该说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了,的确来说4000万美金,投资了四个月以后在纳斯达克上市,20个月以后你们成功退出, 5.6亿的回报,我们还是很想听听你们跟盛大接触的前前后后,跟盛大的渊源和故事?

  周志雄:其实是个老故事了,盛大一直是团队的努力,有阎焱, 晶生,和周东蕾。我当时自己在盛大案的时候花的时间比较多,前期后期包括很多具体工作是我做的,我也不否认。

  主持人:从什么时候发现盛大的呢?

  周志雄:我其实00年开始当时看游戏产业是看单机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行业不能做,当时网络游戏有一个雏形就是联众,01年左右开始有一些台湾的公司做网络游戏,在北方比较火的游戏是石器时代,当时还有游戏橘子在中国做一些东西,我有一个同事叫王京川,她在看游戏橘子,我当时在看石器。

  主持人:是你们的投资经理吗?

  周志雄:对对,她后来去了TOM, 现在在空中做副总裁,我们其实在看这个行业,当时盛大我也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在南方比较火,但是不知道这么火,后来知道当时盛大他们运营非常成功,所以他们希望上一 个台阶,当时的投资总监李曙君当时负责这件事,他们当时请了汇丰来做财务顾问,去融这个资,当然几乎整个市面上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案子,我们第一时间知道这个事之 后,当时是阎焱把汇丰的teaser (投资总结) 发出来以后,我当时马上做出了一个回应。我当时看到他财务数字的时候比较吃惊,我说这个数字如果是真的这个案子是可以做的。

  主持人:当时的盈利好像在两千万美元吧?

  周志雄:对对,当时应该是在这个数量级吧。不记得后来招股书上的数字因为又加上了财务的处理,如accounting charge等。当时真正运营方面是非常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然后你就开始和李曙君见面了?

  周志雄:对,我们是在10月份开始见面,当时私服开始出来,韩国方源代码泄露,对盛大当时的财务状况有很大打击,所以当时有人劝我说不要看了,盛大一定会死的,但是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问题不太大,我们接触的整个谈 判过程比较愉快,因为他们也觉得我们对这个行业比较懂,因为的确看的比较深,而且我们韩国也有一个团队,对这个也比较熟悉,所以也能帮上忙,所以他们觉得我们比 较靠谱。

软银赛富周志雄:过热的领域我们一定不去追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周志雄做客新浪财经中心VC人生(新浪科技配图 摄影 臧中堂)

  主持人:但是当时听说你去过韩国做尽职调查,跟韩国公司的CEO也进行过谈判是吗?

  周志雄:是,我去见了CEO后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前觉得这个事可以解决,没那么严重,后来去了韩国之后还是觉得这个事情比较严重的,后来我们回来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同时对于韩国公司来说,他也意识到盛大在融钱,如果融到这笔钱的,他的筹码就会比较小,所以他也采取了一些动作。

  主持人:当时怎么谈的呢?

  周志雄:我当时的一个判断,由于双方利益的一个原因,这个事情一定会解决,这个涉及的利益太大了,大家为了其他的原因,比如说面子也好,大家会出口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利益出发,一定会解决。最后还是解决了。

  主持人:能讲讲解决的过程吗?

  周志雄:解决的过程就是说,他们因为原来是个僵 局,因为原来陈天桥自己本人和他们的CEO之间没有太多直接的交流,大部分通过双方的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之间就有很多误会,所以这个误会需要一个第三方来把它 打破,所以我们这方充当了第三方的角色,而且我们作为投资人理所当然充当这个角色,我们当时角色至少从我的角度看,我是希望他们最后还是自己谈,我们相当 于裁判一样把他们拉回来,你们要打就在圈子里打,拉回来有什么话大家在桌子上谈,所以我们(把他们)一次一次拉回来,包括开始我们也直接出面谈过。但是我总的感觉是每次谈判越破裂离底线越近。

  主持人:谈了多少会合?

  周志雄:谈了十几会合,每次都破裂,其实我觉得每一次破裂都是离底线更接近。

  主持人:其实那也是个磨合期了。

  周志雄:如果你答应太痛快了,大家反而觉得不是底线。

  主持人:可是那个时候盛大90%的业务是和韩国公司合作的,你最终投资是完全看中于利润吗?

  周志雄:我们对这个产业的了解,我觉得是一个门 槛很高的产业,而且当时我们的判断是说,这个产业的前三四家的话,可能会占到整个产业的营业额的80%左右,甚至更多,当时盛大的一个游戏的市场份额大概 就会占到50%左右,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像一个大石头一样很难把它推起来,一旦推起来就会自己滚,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盛大在这方面的布局和战略有很多想法,由于是 先入的,是第一家,当时的进入成本和你后边一个新的进入者进入的成本是完全不一样,这是一方面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其实盛大一直在布局,把它作为一个平台来做, 所以我们认为,一个游戏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平台终究会发挥作用。

  主持人:主要看中的是盛大可能一个运营的模式,它的商业理念对吧?

  周志雄:它的团队在执行力上也非常强,尤其在游 戏方面,包括它的技术开发能力、运营能力,当时第二第三还是有距离需要追的,尤其我觉得它技术上做了很多处理,使得我们所谓的外挂就没有办法,所以我们的确在这个案子 上看得比较深一点,包括我也去玩游戏,我也打电话给他们的客服。Challenge 他们。看各个部门的业务怎么衔接等等。

  主持人:那个时候你们是靠时间击败了汇丰银行吗?后来陈天桥为什么选择你们没有选择汇丰银行作为投资方呢?

  周志雄:我觉得这个是他们聪明的地方,他知道为什么要融这个资。

  主持人:他觉得为什么融这个资?

  周志雄:其实他不需要钱,他虽然需要用这些钱, 有一个说法,这个钱他没有用,其时是用到了,但是他并不是缺了这个钱不可以做事,他融资有很大的想法,对我们认可他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他来说,我们是 惟一一家可以全投的,而且我们交流一直不错,他们认我们懂这个行业,我们当时其实还有两家竞争对手,一家很快就退出了,另一家是汇丰和三四家拼的,当时李曙君,陈天桥的想法是将来如果他 们想做一件事,对当时的盈利不一定有好处,但是一个很长期的目标的东西,他觉得太多股东不一定能理解,我们会比较理解,会支持他。尽管我们给他的条款比另一个要严格,他还是接受我们的 条款。

  主持人:然后你们就成功地拿下了盛大这个案子,在02年的11月28号签下了协议书是吧?

  周志雄:对。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是你们跟盛大的第一段小故事。

  周志雄:当时我们在盛大花了很大时间,我觉得当时盛大的执行力非常强,但是他从一个自己发展起来的公司到一个在海外上市的国际化的公司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不是那么大,但是还是有差距的,是需要一步一 步地完善,我相信他这方面学习能力非常快,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架构上,包括它的股权架构,管理架构,包括员工期权这方面,包括长期的战略、短期战 略、横向、纵向的发展战略我们都做了一些工作,盛大这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比较有意思,我们的确意识到这个案子对我们的基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有其他的案子在手上, 但是我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当时也没有看新的,所以我想整个过程,得到结果是非常好的,盛大的学习能力非常快。而且我们也比较有运气,所以在很快的时间 规模很快就上来了,而且战略实施的步骤执行力也非常强,所以就在04年的5月13号上市。

  主持人:上市以后,你对盛大还帮它做一些管理吗?

  周志雄:其实上市的过程是一个我们(投资人)交接的过程, 其实一个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在第一步的时候,需要一流的VC,帮助一个企业来成长,到了上市这一步骤实际上是从VC的手上要把接力棒交给我们希望能够找到 最好的,专门做二级市场的基金、机构来投资,这个过程我们完成了,完成之后,而且盛大自己的能力也够,也很强,所以我就开始忙其他的,那个之后管得比较少 一点。

  主持人:其实讲盛大的故事的时候,一直讲的是,你们团队和盛大之间的接触,像你和陈天桥之间的接触呢?你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可以谈一谈?

  周志雄:天桥非常努力,而且很聪明,我们之间很细节的交流不需要特别多,我跟他的CFO李曙君交流比较多,因为有些具体的业务在一起合作。

  主持人:可是因为你们的努力,陈天桥成了中国的首富,你觉得他的心态有什么变化没有?

  周志雄:我的确说实话后来接触比较少一点,我觉 得他实际上一直在想做很大的事情,所以他这一步也算迈出去了,我想从一个产业里做转型也好,当然我们当时有一些战略的构想,在PC这个平台上,他们是非常 占主导的,至少从03、04、05年都是很占主导的,要想横向发展的话,一定要进入家庭的这一层,而且一直有想法要做家庭娱乐的这么一个领头人,这个过程 实际上没那么容易,不管谁来做这件事,都要栽跟头,都要学,都要上这一课,我想他至少这一步已经迈出来了。

  初入风投时也曾犯错误

  主持人:盛大确实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有人把投资界里的案例分成四类,一类像你们投资盛大的这一类的,成功的,一类是看不清的方向,还有一类是半死不活的,还有一类是死掉的,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你有过吗?

  周志雄:我有过失误,主要是00年和01年的时 候,那时候我刚进入这一行,这一行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才刚刚接触,才有VC这件事,“还有人这么傻,听到一个好的主意就把钱打到我的账里来了”,那时大家接触VC是那个印 象,那个时候加上互联网的泡沫,当时我们看了很多东西,我们栽过跟头,犯过一些错,我自己在那时犯的错误上的多一些。

  主持人:比如说投的项目里面有多大的比例是失败的?

  周志雄:当然这个不能完全说是个人原因,这个有 很大程度上是大环境的原因,对我们来说,你在一个案子失败的时候你才会想,为什么失败的?什么事情我做错了?因为我们当时投的公司比较多,比较小,也比较 快,而后续的由于整个资本市场的问题,后期资金是跟不上的,所以从中我们还是学了很多东西,包括我们整个在国内的一些标准条款很多从那里来的,这种条款可 能在美国不一定是一个很普遍的条款,而在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条款,这跟中国人做事的方式等等都是吻合的。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条款叫《业绩保证》,这个条款在硅谷不是很时兴的条款,这个也 有一定的道理,你在美国,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告,我不一定在条款上写得很清楚,我一样可以告你,在中国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告别人的地方,所以很大程度上 要靠大家的一个理解来做事情的 ,所以中国人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或习惯,我要说到做到,做不到你来罚我好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基本上是我们来评判一个团队的执行力的一个标准,我们绝 对不是用这个作为压低估值的手段,我们是希望你能说到做到,一个企业在不同阶段是不是能用这个东西,大家有不同的想法,你跟整个VC界的不同的人来聊天的 话,大家很多同样事情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也是这个行业最有意思的东西,它是一个很个人化的行业。

  过热的领域我们一定不去追

  主持人:你们在去年六月的时候,又融了一部分资金,你们在投资领域会偏向哪方面呢?

  周志雄:我还是希望我的说法代表个人,其实大家 在风险投资这个领域,大家有各自不同的战略,而且不同的基金在不同的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战略,比如说有些基金专门投早期的案子,有些基金专门投增长期的案 子,实际上战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战略基本上还是比较偏在于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域,比如TMT这个领域我们比较熟悉,我们还希望投产业链的vertical integration的东西,我们会 投一些不同行业里比较领头的企业,这个加起来没有一个范本,我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战略。

  主持人:你们的投资额度一般是在哪个范围?

  周志雄:这个我想不一定所有的企业家或者创业家都了解VC这个行业,其实VC这个行业还是有分工的,比如IDG在做早期的投资,IDG在中国做得非常成功。

  主持人:是因为进入比较早。

  周志雄:对,IDG是有战略,有体系的,由于资金的规模是这样的规 模,体系是这样的体系,所以可能就形成这样的战略,而且战略非常成功,我们是由于我们的尺寸在这里,我们的人在这儿,只有这么多的人,所以我们比较偏大尺寸。我们的基 金的尺寸比较大,我们管十亿美金,包括我们最新的六亿四千三百万美金,我们人就这么几个人,在中国有九个职业管理人,我们香港办公室也兼管中国整个的业 务, 就这么几个人,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到很小的案子 ,所以我们投的案子一般来说,我们要求在整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整个投下来的基金可能会要求至少在一千万美金以上。

  主持人:那就不是属于早期的了已经?早期的你们会投这么大的数额吗?应该不会吧?

  周志雄:这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投500万(美元), 这是我最低的一个数,当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我们在半导体上,我们在芯片设计我们有一个不同的想法,我的确投比较早期的案子,但是这不是一个 普通的案子的作法,我们投的数也不少,我们大概肯定会超过一千万,这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投下来的数量,即使第一期不够一千万的话,以后一定会超过一千万。

软银赛富周志雄:过热的领域我们一定不去追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周志雄做客新浪财经中心VC人生(新浪科技配图 摄影 臧中堂)

  主持人:你们现在融到的这比基金有多少是投到中国呢?

  周志雄:70%投到中国。

  主持人:现在有多少呢?

  周志雄:我们现在的数字一定是70%以上,

  主持人:今年你投了有哪些项目?

  周志雄:我今天到现在为止有两个案子,一个是芯片的,另一个我不方便讲,另外我投了四个跟进的项目,有第一期基金的,有第二期基金的,这样的案子我加起来投了四个,到现在为止投了六个案子,但是我在忙几个新的案子,所以现在非常非常忙,在做几个新的案子。

  主持人:但是目前其实在中国的市场来看,风险投资投的项目很多都是不投做产品的公司,都是投做服务的公司,你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呢?

  周志雄:这个我其实很认同,其实在资本上有价值 的东西,一个是你有创新的东西,以这个角度来看,能够代表技术的可能是芯片,因为是由芯片体现的新技术,另外比较看好的是服务这个行 业,因为服务有一个连贯性的体现,(营业额)是会再生的,比如说你接了一个电话进来,比如说你拿了一个手机,你这个手机号你会一直在用。

  主持人:有一个连续性。

  周志雄:对,所以中国移动吃定你这个客户了,所以他的任务是说你怎么把一个月一千块钱变成五千块钱,所以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做服务类的案子,比如说盛大就是很典型的服务类的案子。

  主持人:你个人投资的时候会更重团队还是重技术?

  周志雄:其实我们看的东西挺多的,不能一概而 论,当然团队像VC101课本即VC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可能一定是说,你在看案子的时候看的是什么呢?团队团队还是团队。我(的答案是)第一次看到一个案子的时候可能不是团队,我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可能是商务模式,是规模。我不是先说 是团队,不是我先认识这个团队所以投这个案子,不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早期公司来讲,团队是它惟一可以看的东西,所以团队一定是最重要的。对我们来说反而看商务模式是不是认同,规模做到多大?团队执行力如何?是不是可以跟别人合作等等。

  主持人:其实在目前中国这两年VC市场上,有很多VC都是从创业者或者从企业家转型来做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周志雄:其实这是一个VC这个行业走向成熟的一 个过程,其实真正中国的VC我认为是从去年开始起步的,在以前都不能算是VC,充其量算是一个企业的投资机构,所以看项目的时候角度不一定是一样的,包括 决策机制也好,回报机制也好,在去年以前,在05年以前,整个都是不对的,(决策)不在这儿的,去年真正才成为主流,所以你如果看这个VC的构成的话,基本上是有三类人 吧,一类是说是由学财务的人出身的,做投资银行、会计师、做过律师这一圈过来的,职业的人过来的,另外一个是从企业里过来的,是做企业的高级的管理人员,做CEO, 做VP这种人,他有一定的运营经验和技术背景,这是很大的一块…

  主持人:还得有资金做保障吧。

  周志雄:不见得。因为我们投的钱都是别人的,另外一类是一 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所以在美国的角度来讲,可能比较多的时候,(成功的企业家介入)起步的时候先做一个投资合伙人,不是以职业风险投资人的角度出现的,因为他还想更随意一点,所 以有不同的构成,中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各个方向的人会出现。另外,其实去年突然一下出来了十几个基金,真正在中国做过基金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所以你 会看到有不同背景的人做VC。

  主持人:对这个产业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周志雄:去年有大批VC涌入中国,其实是这个产 业的开始,但是你如果仔细看的话,很多的基金在中国没有做过案子,很多基金的主要的合伙人甚至于在美国也没有做过案子,所以他们有很大的一个学习过程,我相 信经过大概一年两年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也可能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可能大家都会变得聪明,但是目前来讲,有可能在项目上会有一些竞争。但目前来讲我觉得 对我们来说还好。因为我们其中有一个战略,我们太热的东西不会去追的,我讲这个道理,尤其是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讲,如果是一个领域,这个领域过热的话 我们一定不会去追。

  主持人:为什么呢?

  周志雄:如果对一两个案子非常有兴趣,非常有意 思,我追一追还是值得追的,但是如果整个领域过热的话就会出问题,比如说00年互联网过热就会出问题,意味着一个领域过热大家就会不是很理智,我们VC这 个行业很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你的进入价格,(过热时)你的进入价格会高,第二个由于大家蜂拥而上投一个领域,意味着除了这个领域第一第二第三都拿到钱的话,第七第 八也拿到钱,这些人本来是不应该拿到钱的,没办法他们也有业绩压力,只好去压低价钱,抢客户抢人才,使得整个行业的成本上升,面临这种情况,大家不可避免要栽跟头,什么时候会栽跟头,两年以 后才会看出来,所以索性我们不去投这个领域。

  主持人:可是像TMT其实属于很热的领域,你刚才聊天也谈到了,也是属于你们投资的领域,为什么投它呢?

  周志雄:TMT领域非常大,其实没必要为一个很窄的领域大家抢,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么快,其实是有很多领域可以做。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聊天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也非常感谢周志雄先生,再次谢谢你,周先生。

  周志雄:谢谢。

  (本次聊天结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