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主动调整轻装上阵的柯达数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4:03 ChinaByte

  近日全球最大的影像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将分拆数码相机的大部分业务给新加坡的伟创力国际有限公司,仅保留系统设计、产品外型及观感等业务以及高级研发等“高级别领域”业务。

  具体情况如两者之间协议所言,伟创力将接手柯达“民用相机”的研发、设计、装配、生产、测试以及分销储运业务,柯达将继续掌管其“高级别领域”的系统设计、研发等工作;柯达仍保留知识产权资产如商标、商业名称、客户等。从协议内容,我们可看出柯达不是完全退出数码相机业务,仍会研发和销售新款数码相机,而不是象不少人认为的那样完全退出。

  柯达为什么要把部分业务分拆给他人?根据柯达公司本身的说法,此举旨在进一步提高民营数码业务运营模式中数码产品利润率和效率,使柯达在以创新和易用著称的品牌下,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保证更高的可预见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并能集中精力专注于高级研发以及那些能够为柯达带来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

  其实这次分拆更深层的原因并不是象柯达公司所说的那样仅着眼于将来,而是柯达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的现实无奈,是柯达主动调整以解决“燃眉之急”之举,当然最终还是着眼于将来。想当年柯达转型初次进入数码领域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势头很猛,业绩在部分地区直逼甚至超过日系其它两著名

数码相机厂商索尼与佳能,如2004、2005年柯达公司连续两年在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领先,2005年柯达数码相机在整个北美市场销量超过佳能和索尼,但在今年业绩有点落后于两者的迹像,今年5月柯达数码相机丢了美国市场第一宝座,痛定思痛,柯达才进行了这次调整,以期重振旗鼓,收拾旧山河。

  另一个原因就是柯达不得不面对的经济压力。根据柯达公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在第二季度柯达销售额达到33.6亿美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第二季度净亏损为2.82亿美元。在柯达四大业务集团中,只有图文影像集团销售额有所提高,其余三个均有所下降,特别是消费数码集团的销售额下降了6%。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柯达民用数码相机市场业绩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这几年并未盈利,虽在日本设立一研发中心,但因种种原因,成本一直较高,与总部协调也不到位。

  由转型而带来的经济上压力使柯达不得不选择成本最优的方案。按照计划,柯达必须在明年才能完成数码转型,但目前柯达在全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如在北美创下佳绩,但是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市场,柯达业绩不容乐观,但中国和亚太地区市场,是个谁也不敢忽视的市场,随着中国自身数码相机的研发成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竞争拼的是实力,也拼的是成本,就在一年前,惠普曾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残酷竞争面前选择退出,柯达也必须把生产和运输交给更能节约成本的合作伙伴,否则柯达很清楚,步惠普的后尘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柯达的这次分拆是一次主动调整,最直接的目的为了减少经营成本,轻装上阵,以期重振数码相机业务的曾经辉煌,并不是象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放弃数码相机业务的信号,因为柯达在高端研发领域,还会继续进行相当的投入。

  经过此次调整,柯达将从多方面获益,如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持续提高效率,即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保证更高的可预见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调整将使得柯达保持创新的动力,并使柯达集中精力于高级研发。

  柯达此举对国内企业也有很深刻的启示,曾经与现在国内都有不少企业期望做“大而强”的企业,不惜兼并、收购、控股其它企业,只有资金允许,这种做法多多益善,结果“大”是大了,但没有变强“强”。曾经有不少这样做的企业最后都垮掉了,后人总结它们失败的原因时,总是说“被收购企业拖垮了”,其实这就是只做“大”而没有做“强”的结果。柯达此举告诉我们,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自己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产业链环节,自己不擅长的产业链环节就要找擅长此环节的合作伙伴去做,不要想着统吃产业链,要想着向产业链的上游挤,向产业链中的““高级别领域”挤才是正道。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