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固网与手机号码拟互携 香港固话面临生死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3:21 赛迪网

  【赛迪网讯】本不平静的香港电信市场近日再掀波澜。香港电讯管理局于7月14日发布了一份咨询文件,提出让固网电话及移动电话的号码可以互相携带。如果这一政策落实,香港的电信用户可将原有的固网电话号码转到手机上,从而取消家庭电话服务。

  最快两年后施行

  根据此份咨询文件,香港电讯管理局提出让固网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号码可进行互携。相关公众咨询将为期3个月,至10月13日为止。文件发布后,电讯盈科、九仓等香港主要电信运营商都对此表示了密切关注。

  显然,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对香港电信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过,香港电讯管理局总监区文浩表示,该政策还未到非推出不可的地步,在今后两年内会进一步研究市场的相关需求。

  他强调,有关方案一旦施行,将涉及大量人手及成本。如果在两年之内,市场存在相关需求,并能让用户受益,电讯管理局才会落实推行。

  深化电信竞争

  分析人士认为,香港电讯管理局酝酿出台此项政策,除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因素外,也是希望借此进一步推动香港电信市场的自由竞争,保持整个电信市场的活力。

  事实上,香港是目前世界上号码携带业务开展最广泛的地区。香港电讯管理局自1999年3月1日起实施移动电话号码可携带政策,准许移动网络运营商引入双频服务。

  这一政策施行后,加剧了香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用户在选择运营商的过程中,运营商为了保留原有用户、吸引新用户,

手机资费不断下降,而手机用户数也从280多万激增至500多万,整个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过,对运营商来说,号码携带并非都是福音。由于该政策允许消费者自由地选择运营商,因此它对香港主导移动运营商的已有客户规模造成了威胁。

  一些运营商认为,他们从号码可携带中得到的好处并不多,因为转网的用户多是低端用户,而号码可携带却大大增加了网络运营成本,导致用户的转网率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固话面临严冬?

  如今,香港电讯管理局再次酝酿推出固网和移动电话号码互携,可能会令原本疲弱的固话市场再度萎缩。有评论认为,一旦可将固网号码转到手机上,将有很多用户中止固网电话服务。

  岭南大学市场及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吕汉光预计,固网电话将逐渐变成过去式,估计固网用户更可能因此减少一半,固网运营商需要转型增加增值服务,才能确保不被市场淘汰。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咨询师肖云则表示,“香港固网电话数量可能因此减少一半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因为与移动电话相比,固网电话还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辐射小、通话相对安全等。”

  他强调,“这也证明了移动替代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还在不断加强。而内地是否实行号码可携带还在讨论中,如果实行的话也是移动网和移动网之间的替代。这一政策很可能会在3G推出后出台,用于推动3G的发展。因为这一政策对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将很有利。”

  链接:全球“号码可携带”现状

  美国-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于1996年7月2日发布了第一个号码可携带政策,包括固网和移动业务,允许消费者在更换运营商的时候仍然保留他们原来的移动电话号码。从2003年11月24日开始,FCC要求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不必更改电话号码、可自由选择运营商的服务。美国的前100位运营商必须向用户提供在固网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移动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之间转换号码的选择权。

  英国-英国政府于1997年4月公布了一份名为“移动电话市场的公平交易”的陈述,指出移动号码可携带将成为决定市场是否充分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英国政府将号码可携带业务的最迟期限定为1998年6月30日,还规定运营商要为这种可携带业务建立资费原则;当双方运营商因号码可携带产生纠纷时,向主管部门提供解决纠纷的期限和条件。

  韩国-韩国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号码可携带政策,最早开展这一业务的是韩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SKT。随后,这一政策在2004年7月对KTF生效,并在2005年1月对LGTelecom生效。随着号码可携带规则的实施,三家移动运营商展开了更激烈的竞争,比如接受18个月服务的SKT用户在服务期将获得15%~25%的价格折扣,而接受24个月服务的用户将获得20%~35%的价格折扣。(c001)

  作者:王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