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国美成就霸业 永乐大中跟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12:02 ChinaByte | |
江江 近日方始曝出的国美欲购永乐案,似乎早在国美算计之中。 据媒体报道,昨天上午,永乐电器在香港股市开市5分钟后即告停牌,原因无他,原本欲将大中置入麾下的永乐,现在自己又成了别人的案上鱼肉、盘中快餐。据说,国美合并永乐案已经基本成型。 卫星好放难受 合并兑现目标 早在2004年的时候,当年国美年销售额不过250亿元,但国美内部已经就于2008年达到1200亿元销售额的问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去年3月20日,在国美组织的“2005年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上,国美集团总裁黄光裕放出了卫星:国美2008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按照国美前两年的发展速度,这样的数据似乎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周期性和规模效应的阶段性,这样的数据似乎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因此,当传出国美欲购永乐后,业界有人表示,国美一方面是为了对抗跨国家电连锁百思买,打压苏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1200亿的豪言,因为国美肯定也意识到了这样目标的可能性极低。作为全球家电连锁老大,百思买的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借合并五星电器迈出本土化第一步后,其发展令人期待;而苏宁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虽然和国美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追赶的步伐,哒哒之声令国美也是心惊胆战。收购永乐,既可以摆脱百思买和苏宁的纠缠,又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1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一超两强格局 竞争走向垄断 在此之前,以2005年计,国美是498亿;苏宁销售额超过397亿元;全球最大家电连锁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后,在国内的销售额为150亿元;永乐为151亿元;大中的销售额也超过了100亿元。因为原本的说法是永乐将合并大中,而百思买以其资本实力,拓展速度不容置疑,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将形成四大巨头相互制肘的局面。如果那样的话,对消费者来说将是一种相当理想的状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面。令人以外的是,形势居然急转直下,国美一旦合并永乐和大中,仅2005年的销售额就将达到700多亿,比苏宁和百思买的总和还要高出近一倍,那样的格局是不均衡的,属于一超两强的架构,这显然不利于家电卖场之间的竞争。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无法突破固有的规律,从垄断到寡头垄断,再到垄断竞争,最后到自由竞争,家电卖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始终在这几种状态中轮回。因此说,四强均衡发展的局面只能是一种理想状况,这种状况虽不能说绝对不存在,但只能是一种过渡状态,或者说是一种非常态,而不是常态。这种常态,虽然不能说对国美绝对有利,但对苏宁和百思买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有媒体说:与此宗合并案相比,刚刚发生的全球最大家电连锁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已经不值得一提了。事实上,尚未结束的永乐合并大中一案,则成了国美合并两家的前奏。永乐与大中的接触,期间也曾风生水起,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当时国美已经开始介入谈判,从而影响了永乐和大中的进程。原本永乐希望用一年时间全面接管大中,但是由于自身也遇到了问题,一方面是裁员、减薪,另一方面又遭遇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让永乐自顾不暇,接管大中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国美在此时插手,应该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国美成就霸业 永乐大中跟班 翻开产业发展史,似乎每一份霸业背后都会有牺牲者。就目前而言,虽然永乐大中以何种形式并入国美尚未可知,但以大并购的惯例,即使短期内可以保持被购方的品牌,但最终还是会被取消的。联想收购IBM PC后,虽然Think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非常之高,但是,联想一直考虑提前放弃Think品牌,以便早日打造自己的国际化的Lenovo品牌。 在合并永乐和大中后,国美在全国的门店将突破800家,而苏宁的门店共计350余家,百思买只有近200家,仅此而言,国美霸业已成。对于永乐和大中来说,原本虽小,却也是位列国内家电连锁前5的两大豪门,如今即将成为国美左右跟班,闻之令人心酸。但商场原本如此,此类事件犹如过江之鲫,逝在如斯,实在不值得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