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互联网协会黄澄清谈互联网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5:11 赛迪网

  作者:费力扑 

  【赛迪网讯】主持人:各位赛迪网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的请到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先生,就2006年互联网创新的话题跟网友进行交流和互动。

  黄澄清: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赛迪网跟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今年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创新,有专家说互联网本身就意味着创新,您是怎么理解的?如果说创新有难度的话,难度在哪里?

  黄澄清:互联网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的互联网出现蓬勃生机。中国信息化沿着两条路线在前进,一条路线是技术路线,这条路线上也有创新的,比如IPv6这样的技术。

  另一条路线是数字内容产业,假如这条技术路线修的是路的话,路上跑的车,也就是内容创新上更体现了未来光明的前途。但是,恰恰也就是这一块,创新上难度非常大,也是一个挑战。正是因为它有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因为未来的互联网主要的不仅仅是有一个基础网,重要的是在应用。这个应用就是跟内容有关,要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主要还是在休闲、娱乐层面,大家上网聊天、游戏、看大片。但是,我认为将来的互联网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平台,它应该成为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平台。

  比如说,像现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还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但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学生、小学生不仅仅是跟老师面对面的教授,很多作业是通过网上完成。我们国家的大学,比如

清华大学也是通过网上完成作业,这样互联网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平台。

  另外,它应该成为交易的平台,电子政务的平台。它会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是这种渗透充满机遇和挑战。

  创新的难度,一方面对互联网要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互联网的结构是发散的,打个比方,传统的电信网相当于“铁路”,现在的互联网相当于“公路”,是开放的网络。传统的网络像电信网,我认为是个追求完美的网络,有网管系统,有计费系统。互联网是尽力而为的网络,没有网管系统,没有计费系统等等。所以它的应用创新上,也要对互联网的结构和特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举一个例子,有人说互联网是第四媒体,跟前三个媒体有什么区别呢?第一媒体是报纸、杂志、第二媒体是广播,第三媒体是电视。前三个媒体跟互联网的最主要区别,我认为就是它有总编,所有的记者的信息来源都要经过总编签字。互联网从结构来讲没有总编,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获取者。过去对媒体管理只要给总编发个文,宣传部门说一下宣传口令,他签字,这个就可以通过了。但是互联网给谁发呢?所以跟传统的媒体不一样。我说的难度是因为互联网跟传统的网络结构,传统的发布不太一样。互联网互动性更强了,个性化更明显了。它需要我们重新建立游戏规则。从应用上形成一个产业链。所以我说的创新难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我们的网民和我们的生活怎么能够和互联网有机的结合。

  所以,今年互联网大会着重的在这方面,随着去年比较突出的互联网发展的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垂直门户。垂直门户就是跟传统产业的结合更紧密了。比如说,像跟

房地产结合的搜房网,跟餐饮类结合的有饭桶网,还有跟农业结合的大枣网、橡胶网等等。这些网站去年发展非常快,渗透率在增强。

  另外一块就是WEB2.0的业务,比如RSS、博客等等这类的业务,它是属于有个性化、互动性更强的业务。今年互联网大会结合这样一些网络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别是在应用层面上设计了一些相关内容。提出来供业界、专家、学者研讨。研讨的目的还是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碰撞一些火花,对提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我始终认为互联网行业讨论,每个人观点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找出激情,真正的用心讨论,用心找问题,交流最重要。创新过程就是大家思想碰撞的过程。今年互联网大会比往年在它的内容上、规模上、规格上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持人:正如您说的互联网需要一种激情,尤其去年WEB2.0新的模式,极大的激发了中国网民的激情。对于WEB2.0的追捧和冷水一直此起彼伏,经过去年到今年的发展,您认为WEB2.0的定义是否明晰了呢?

  黄澄清:明晰的定义基本还没有,但是大家对它的理解更清晰了,比如它的业务就是多点对多点,互动性强了。Web2.0业务发展确实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很多生机。互联网这个行业发展特别是这两年风险投资也对Web2.0这样的业务青睐。我想既然投资者有兴趣,网民们也很喜欢这些业务,我有一个观点,Web2.0这样的业务为什么会有发展?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人们不但要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网民如何创造信息的能力。当然不是指乌七八糟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社会发展以后,不仅是网民要知道怎么获取信息,同时在信息化生活的人要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Web2.0恰恰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想对中国的互联网,对未来原创作品的丰富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当然有人说泡沫,也可能是泡沫,我认为如果一点泡沫没有,这产业会死气沉沉,当前适度是合适的,可能将来会有小的起伏,可能不会有大的起伏。

  主持人:大的起伏那时候就说明是过度了。

  黄澄清:主要问题是我们作为网络投资者和网络经营者,没有想网络到底对中国老百姓有什么用?这两年通过2000年的泡沫破灭以后,中国的互联网会走向理性、务实的发展方向。理性和务实的发展方向是大家研究互联网应用上下了工夫,他会研究做这个网对网民有什么用,将来盈利点在哪儿。风险投资投的时候也会看这个企业将来能不能盈利带来什么样的回报。所以我认为是更理性、更务实了。

  主持人:关于Web2.0的商业化现在是不是有一些瓶颈亟待突破?

  黄澄清:Web2.0的瓶颈是发展以后,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到底是给网民带来实惠的时候,运营商上下游、产业链怎么形成?它的盈利模式、上游、下游之间怎么会带来一些利润?这可能也是今年互联网大会上宣传的点。互联网从开始就是免费的,互联网开始设计的时候不是为今天大家认识的互联网而设计的,今天的互联网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持。认为是将来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基础设施。但是当时设计的时候不是为今天这样的互联网而设计的。在发展中大家会通过对它的再认识、再创新、再改造有一个新的发展过程。Web2.0就是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环节,有这样一个业务产生了是一个好事。

  主持人:前段时间出现过Google以及MSN中文域名遭到劫持的事情,再次引发了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现在,互联网安全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黄澄清:中国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认为是很严峻的。首先从社会来讲,包括政府、社会,包括一部分的企业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足。认识不足原因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安全这个事情从事件统计来看,很难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原因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以后,作为企业也好,作为运营者也好,都会有一个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谁家的网络被黑掉了,都会想办法尽快恢复。比如某一个银行网站某一个网页被人篡改了,他会找专家修复,不会到处说我这个网站被人篡改了,这样说谁还敢上你的网站交易呢。另外一些网站被人黑掉了,就像一个人被人打了,他不会到处宣扬一个道理。社会上好像看网络安全事件没有那么严重似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整个互联网发展水平还没有真正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里面去,尽管现在渗透非常快,现在信息化、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有的中小学不用互联网照样上课,没有深入到那个层次,也是大家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重要性的原因。

  另外,从经济上讲,因为没有这个程度,投资上、规模上都没有到那样的一个水平。所以,对网络安全我觉得主要是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十五期间我们国家网络安全没有出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侥幸”,并不意味着是必然。国家“十一五”规划了,我以为未来的“十一五”规划不在网络安全上加大投入,提高重视,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大,我也呼吁要高度重视。我看到一些数字,比如电子邮件,是我们国家的网络邮件服务器安全设备不到位,被人家给黑了,利用我们国家的服务器发送垃圾邮件,其实我们是背了黑锅。我们网络安全这一块,跟人家比差距确实很大,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是要提高大家的认识水平。

  另外要舍得投入,要不然一旦出了问题可能不仅仅是损失投入的这些钱了,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特别是像银行系统等等,这方面确实要引起很大的重视,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安全体系。比如我们国家有一个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中心,对这样的机构要高度重视。因为它会大大减少网络安全带来的损失。

  网络安全技术是必要条件,一个企业也好,一个运营公司也好,用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条件,但是不充分。网络安全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就算网络安全做的再好,你今天防了,明天会出现新技术突破你的防火墙。所以我想需要投入,还需要建立应急机制,一旦遇到网络安全事件以后,我们各个方面怎么联动。

  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我们电信网过去一旦出了障碍也好,故障也好,调一条电路,就调通了。但是互联网是开放的网络,某个网络出了问题,比如说今天的A网出了问题,可能它的故障根源不在A网,可能在C网,我要通过B网把这个问题根源切断,所以这是一个联动机制。所以观念上首先要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方法上怎么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上大家也要对互联网的结构有一个认识。因为一个这样的开放式结构在一个地方发起攻击可能会把我们整个网络瘫痪掉。互联网一定是在有技术措施的情况下要建立应急、协调处理的机制,各个方面要有一个联动的机制。

  主持人:就像保护现实中生态环境那样保护网络环境。

  黄澄清:是整个一个链条,上下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