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等离子分工明确 共同推动平板产业发展(1)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4:54 赛迪网 | |
【赛迪网讯】平板电视在2006年上半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液晶电视的发展速度更为强势,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如价格厮杀、策略雷同等问题,同时信息产业部高清标准的出台,也对等离子阵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不过,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来临,传统的CRT电视逐步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平板电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液晶、等离子为首的平板电视能否超越传统CRT产业规模,成就平板产业的霸主地位,2006年将是最为关键的一年。 高清标准不影响平板竞争格局 ■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素兵 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来临,传统的CRT电视逐步呈现出衰退的迹象,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当前,全球范围内由液晶和等离子两大产品共同主导平板电视发展的格局,但在我国却恰恰相反,液晶电视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等离子电视销量滑坡。 上半年平板市场状况 根据信息产业部近日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彩电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液晶电视产量和销量稳步增长,而等离子电视销量却在滑坡。今年前4个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为187.1万台,同比增长181.4%,而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为17.2万台,同比下滑16.1%。 上半年我国平板市场有如下特征: 1.平板电视占彩电市场份额小; 2.液晶增长幅度远超等离子; 3.等离子电视增长缓慢,但40英寸以上市场占有率占优。 这些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液晶面板生产线众多,随着新生产线建设,价格出现了较大降低; 2.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主要集中在松下、日立等企业手中,货源不足; 3.市场、舆论宣传重点都是液晶,商场中液晶电视占绝对主导地位; 4.液晶产品丰富,消费者选择空间大,而等离子在我国主要集中在42英寸以上,选择空间较小。 液晶、等离子技术分析 作为两种较成熟的显示技术,液晶和等离子各有优缺点,具体比较见下表(★越多,代表此指标越好)。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各有优缺点,等离子应进一步提高亮度、提高分辨力等;液晶应该进一步减少响应时间、增大可视角等。 标准出台影响平板市场 今年3月底,信息产业部发布高清标准,清晰度指标受到广泛关注。标准要求等离子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要超过720线。这对等离子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出现“等离子达不到高清”的传言,但并非所有等离子都达不到高清,50英寸以上等离子基本满足高清要求。 42英寸等离子主要是面板物理分辨力较低,水平清晰度达不到高清要求。但通过技术改进,也可达到高清。目前,松下、日立都表示尽快推出符合我国高清标准的42英寸产品。 液晶和等离子的竞争格局,不会因为标准出台而改变,要想获得市场认同,必须在技术、性能等多方面综合占优。此外,6项性能标准将在2007年初正式实施,谁能在此过渡期内取得更大的技术进步、成本进一步降低,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平板产业喜忧参半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 叶平 平板电视,特别是液晶电视,是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市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那么,半年过去了,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和市场发展的究竟如何?评判是:“喜忧参半”。 喜:需求增长普及加速 市场持续增长,是中国平板电视市场近几年来的显著特征。据赛诺季报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视总出货为93万台,第二季度由于五一的热销以及6月份“世界杯”热潮,市场增势迅猛。 预计2006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总出货200万台,其中终端零售172万台,接近2005年全年平板电视总销量。其中,液晶电视2006年上半年零售量有望达140万台,同比增长239%。等离子电视由于尺寸集中在大尺寸,总体零售量少于液晶电视,2006年上半年预计达32万台,同比增长47%。 忧:低价策略战略雷同 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除高速增长外,另一个最频繁出现的词汇就是降价。可以说,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上,降价现象无处不在。 作者:佚名 近期,降价最迅猛的是40英寸级(40—44英寸)的平板电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屏幕液晶电视,价格都直逼等离子电视。国外大屏幕液晶电视与国外XGA等离子电视的差价已经小于20%。 应该承认,随着平板电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平板电视特别是屏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成本逐步降低,使平板电视的价格有了大幅度降低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降价或低价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企业过分依赖于低价,甚至以亏本作为代价,那么,低价策略就非常可怕了。 此外,雷同的战略也让彩电企业无差异化现象严重。我们分析国内彩电企业的战略,可以看出,几乎所有企业都把重点放在液晶电视上;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国内品牌彩电企业的液晶电视战略,可以看出,多数企业都是执行各个尺寸通吃的战略。这就是说,国内品牌的平板或液晶电视市场上的战略重点非常雷同。 让我们再分析国外品牌彩电企业的平板电视战略,可以看出它们明显的差异化战略方向: 夏普:主攻液晶电视市场; 索尼:大屏幕液晶和3LCD电视; 松下和日立:中小屏幕做液晶,大屏幕做等离子; 东芝:现在重点为液晶; 三洋:液晶、等离子、3LCD电视。 战略必须与众不同。显然,国内企业的战略重点太雷同了,这是我国价格战如此频繁的主要动因。 平板市场冰火两重天 ■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市场研究总监 彭煜 “火”是目前彩电行业对平板产业的特征,而2006年上半年平板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平板产业关键年 2006年是平板产业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年,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分析,2010年左右平板产业规模将全面超越传统的CRT产业规模,成为彩电行业的支持性产业,但是否真正能够成就平板产业的霸主地位,2006年是关键的一年。 纵观今天的平板产业,到2005年平板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69.9万台,年增长速率高达302.9%。据中怡康分析2006年1-5月中国国内平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3.6万台,同比增长幅度为156.5%,按历史发展速度预计,2006年全年市场规模将达461万台,至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2458万台。 液晶率先变革 从2002年平板电视大规模上市以来,等离子电视在平板电视的启动阶段处于优势地位,至2004年等离子的国内销售量已经略低于液晶的国内销售量,但销售金额却是液晶的2.4倍,可见在竞争中等离子并未落到绝对的下风。 不过液晶也进行着自下而上的革命。这种革命是从小屏幕尺寸向大屏幕尺寸逐步推进的。这种推进的方式贴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迎合消费力的增长。 据中怡康统计,2006年1月-5月液晶国内市场销售量为109万台,销售金额达112亿元,而等离子国内市场销售量仅为25万台,销售金额为36亿元。 竞争中共同发展 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对全国260个城市2800家门店的销售监测数据显示:32英寸和37英寸液晶电视已经成为主流尺寸,而且40英寸/42英寸的液晶电视也蓄势待发。 2006年4月40英寸/42英寸的液晶电视占当月全部液晶销售量的17.9%。 据中怡康分析预测,2006年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量将达50万台,已经接近于65万台的等离子国内销售量。 大屏液晶电视的迅速崛起挤压了等离子空间。面临液晶产品大屏幕化趋势,等离子的出路则是向50英寸及以上屏幕进行突围。 纵观上半年平板市场,液晶、等离子冰火两重天,“冰”与“火”的局面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加大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投资与升级,是等离子摆脱困境的办法。(n101)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