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专题 > 正文

中兴通讯陈丹符涛屠嘉顺谈IMS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6:26 新浪科技

  6月29日,在“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上,中兴通讯相关人士谈了IMS。以下为实录全文。

  被访问人:中兴IMS技术规划总监陈丹、中兴IMS产品总工符涛、中兴NGN标准总监屠嘉顺专访;

  主持人:今天由中国通信协会主办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大家也看到来者积极性非常高,邀请记者对中兴通讯IMS相关负责人进行专访。

  IMS应该说非常热,我想先请问一下,中兴大概什么时候开发IMS?

  符涛:我们是在2002年的时候开始预研工作,在2003年正式启动项目组进行研发,在200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项目组研发,在2005年年底的时候参加中国运营商组织的系统测试。

  主持人:3GPP也是2002年确定引入IMS,看来中兴跟得还是相当紧的。

  陈丹:

中兴通讯对于IMS的标准工作非常重视,在3GPP,ITU-T, TISPAN,3GPP2,OMA等标准组织都有团队参与,并已向国际标准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文稿。

  主持人:我今天听中国电信的总工介绍软交换与IMS的关系,我发现他还提了一点,固网与IMS的关系,现在有IMS固网的标准吗?

  陈丹:2004年ITU以及TISPAN在考虑将3GPP定义的IMS用于固定接入,这些标准为固网运营商考虑把IMS用于固网提供了依据,对于软交换和IMS的关系,今天下午我有一个专场的发言会谈到这个问题。中兴通讯是国内知名的软交换提供厂商,在中国电信已部署大量软交换。这么大量的软交换在网络上,我们肯定要为中国电信考虑IMS如何引入以及对软交换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兴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大量的探讨,我们和中国电信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兴的固网软交换完全可以平滑升级到IMS,通过升级到IMS来增强原有的软交换的多媒体业务支持能力以及移 动性能力,IMS引入可促进固网运营商向全运营商的发展。

  主持人:IMS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IMS标准方面进展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因为今天会上也有人说了,IMS目前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还不是特别完善。

  陈丹:IMS标准从目前这个阶段考虑,标准支撑商用的确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服务质量方面、安全方面,这些方面的标准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或者说正在发展的阶段。相对来讲,从移 动和固网这两个方面,移 动方面发展成熟一些,3GPP开始得比较早,ITU-T、TISPAN怎样结合固网特色,把IMS用于固网,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中兴在标准跟踪方面积极提交自己的思路和提案,也是希望能够推进标准发展的进程。

  提问:服务质量和安全质量主要是固网吗?

  陈丹:固网比较复杂,相对来说服务质量和安全方面难度大一些。

  主持人:按道理固网的安全性比移 动运营要好得多?

  陈丹:不是这样的。举个认证的例子吧,固网的认证采用用户名密码方式,而移 动方面认证方面采用双向认证,安全性要高一些。

  提问:举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中兴认为自己创新程度比较大的提案?

  屠嘉顺:比如讲软交换,包括国内固网运营商认为,软交换在中国现状下是不可逾越的阶段,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移 动网是相对发达的,固网用户数下降,并不存在固网业务增长,这时候我们就提到,IMS面向普通的语音,应该说并不是唯一的,或者说从现阶段来看,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当时不否认IMS是一个目标,中国电信和我们经过在ITU的努力,首先让这个组织接受,然后丰富标准,今年七月份会在ITU会议进行投票,说得更加直接一些,IMS以欧美国家为主导,有国外厂家的利益,比如专利,软交换是中国厂家为主提出来,这里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应该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提问:中兴给中国固网运营商提供平滑过渡方案中,从软交换到IMS,有没有自己的很完善的平滑过渡的考虑?

  屠嘉顺:我们做IMS并不是为了实现IMS做IMS,终极目标面向移 动提供全业务运营、以运营为管理的网络,从做软交换开始,怎样实现固网智能化,怎样把固网和

小灵通网络统一运营和管理起来,小灵通首先要实现和各个层面的漫游,小灵通同一张话单和运营管理,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电信显然有3G网络,只不过时间问题,怎样依托固网的优势,怎样把宽带接入的优势转变成多媒体业务的优势,这都是我们规划,这个规划不仅是一个思路,而且有全套的系统,甚至是所有的设备,从终端接入设备到系统设备等全部的设备,中兴提出FMC四步走的策略,也是融合我们的想法,不是为了做IMS做IMS,而且为了全业务的运营。

  提问:有没有大致时间上的考虑?

  屠嘉顺:现在阶段做固网智能化,小灵通和固网通过HR智能化的业务实现统一管理和运维,下一步时间还有一个变数,看3G网络什么时候引入,如果说时间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的话,R4的网络,IMS有一些多媒体和宽带的应用,这时候IMS引入目标在3G网络初步建成和3G网络已经建成基础上推广,要结合固定的宽带做固定移 动多媒体宽带的融合,这是很好的事情。

  提问:中兴在IMS标准里面有很多的工作甚至还有很多产品的研发,IMS现在处于不断进展发展过程当中,也在分步进行,中兴在整个IMS战略里面重点在哪里?

  陈丹:中兴公司产品线是非常广的,可以说包括了从终端到接入设备、核心网设备、业务设备等。IMS也是非常全的概念,涵盖了刚才讲的几个方面。对于中兴公司来讲,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决运营商实际的问题,IMS的产生本身也是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IMS提供了这样一个架构,尤其是控制层的设备,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但是要为运营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其实还是在业务和终端这一块,我们希望为运营商打造灵活可控、开放的业务平台,在我们的IMS核心网之上,通过多种终端带给用户不同的业务体验。

  符涛:我再补充一下。今天早上邬院士说到IMS是业务驱动的产物而不是技术驱动,IMS从技术上来说,并没有太多非常核心的东西,IMS一定是业务驱动的,解决运营商的问题,解决终端用户的问题,应该讲IMS符合这个方向,最终在研发和产品设计研发里边牢牢把握业务驱动,一定是给用户新的业务驱动,给运营商开展业务解决方案。

  从核心网来看,从产品来看并不复杂,从整体上来说,整体产业链还不成熟,发展的最终一定是业务和终端是极大丰富的,通过丰富的终端和丰富的业务提供最终的用户,提供电信网一个全新的呈现。中兴公司有非常好的优势,中兴通讯产品线非常全,从业务到核心网再到承载和传送,最后是终端,在非常全的产品线里边,能够很好支持IMS端到端方案的应用。

  另外中兴也积极的寻求创新,IMS标准在整网还是比较小的一块,包括未来的QoS,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在这些方面还是有自主创新的机会,我们也愿意和中国的运营商和企业一起展开合作,在IMS方面把握创新的机会。

  提问:

阿尔卡特谈到今年是IMS实现年,比较乐观,中兴对市场的判断怎么样?

  陈丹:今年对中兴来讲也可以说是一个实现年,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今年,我们相应的产品在国内外运营商当中也在积极进行测试和试验,我们认为IMS经过这么几年,从标准到厂家的实现到运营商的测试、试验,大家都在思考和实践,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产业链不够成熟,商用进程还需要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提问:移 动发展很快,固网有固网运营商也发展得很快,这两个运营商对IMS需求真的有那么大吗?

  陈丹:各类运营商都有各自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比如移 动运营商也可能会面临后续固网运动商那样被IP业务分流的危险,如何用IMS业务为他们增值和把握这个业务的控制能力是他们考虑的问题。固网运营商借助IMS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比如固网、移 动融合,如何吸引更多用户以及增长业务收益,这都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IMS从目前来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架构,可以协助运营商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他们自身的网络状态和发展策略进行发展。

  提问:中兴作为主要软交换的提供商,在固网运营商也有大量的部署,今年三月份在中国电信内部达成普遍的一致,软交换和IMS的关系。中兴作为软交换和IMS提供商,应该说在软交换方面在未来两年,应该有一个可期望的部署,怎样权衡这两者在内部的发展?

  屠嘉顺:从我们公司角度来说,软交换和IMS是不矛盾的,中兴中心研究院面向网络核心网研发,IMS也是核心网的设备,我们在一个团队做,只不过做的东西面向不同的市场。如果面向中国电信的市场,中国电信很显著的特征,PSTN仍然是它主要的收入,仍然要保原来的收入,PSTN还在发展,上IMS从成本来说也是不合适的,软交换已经经过多少年的实验、验证,对中国电信来说,中心研究院拿出软交换的东西,可以平滑升级成IMS,一旦中国电信以后宽带用户增长出现了窄带用户下降的时候,就可以平滑升级为IMS。

  符涛:软交换和IMS的关系说白一点市场定位不一样,软交换用来解决PSTN传统业务的转换和承载,IMS是综合的环境,在这里面发展有很好的平衡,对中国电信这样的运营商传统话音的用户,业务量在增长,业务还在存在,必须经过PSTN改造的过程,随着宽带接入用户的增长,宽带提供业务存在一个大的问题,IMS可发挥优势,虽然都是核心网,但是解决不同的业务。

  提问:有些厂商在做通过IMS做PES,中兴在这方面部署情况?

  屠嘉顺:目前用软交换做PES应该可以做到和传统交换机成本类似,投资上的类似,运营成本降低,总的来说对它来说性能提高了,话费降低了。如果用IMS来做,投资会有很大的提升,对他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另外,IMS本身是为了解决多媒体的业务提供的,并不擅长解决债带业务,目前基于IMS的PES标准也还在完善中。中兴已有基于IMS的PES产品规划。

  提问:从中兴的角度看,IMS什么时候起到的功能不仅仅做多媒体,还能替代现在的软交换?

  屠嘉顺:在国内有很长的过程,要看运营商提供传统窄带语音业务在整个系统中的比例,比如国外有的全业务运营商,PTSN用户本身就少,而且用户数在下降,未来的增长点是多媒体业务,而这是IMS的长项,选择这个时机上IMS,可解决移 动问题,解决未来显著增长多媒体的问题。

  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仍然靠传统语音为主要收入的运营商来说,短期内完全采用IMS的技术来实现PES,是不明智的选择。

  主持人:谢谢中兴通讯和媒体的朋友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