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HDMI应用前景广阔 可简化家庭影院系统安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6:26 赛迪网

  【赛迪网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已经广泛成为数字电视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接口标准,藉由单一电缆传送高质量数字视音频信号的特性,给家庭娱乐带来高质量的体验。对消费者而言,HDMI技术不仅能提供清晰的画质,而且由于音频/视频采用同一电缆,大大简化了家庭影院系统的安装。

  2002年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七家公
司成立了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HDMI可以提供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宽带,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极高分辨率视频信号。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HDMI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HDMI Licensing公司(全球领先的高清晰数字内容安全传输、演示和存储厂商Silicon Image公司的下属企业公司)总裁Leslie Chard说,“HDMI的研发始终适应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增加带宽的需求和消费电子产品与PC设备越来越紧密地融合方面。”

  HDMI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In-Stat市场调研公司的统计,目前世界有300多家消费电子厂商和PC产品生产商使用了HDMI,2005年HDMI接口设备出货量达1700多万件,预计2006年将增加到5900万件。

  HDMI正在世界范围内飞快发展。在电视总量占世界1/3的中国,已经有45家大陆企业成为HDMI的合作伙伴,并且这个数字正在迅速地增长。

  2005年11月,中国第一家HDMI测试中心在深圳落成,大大简化和加快了将HDMI引入中国的进程。8月,亚洲有线卫星广播协会(CASBAA)推荐将HDMI(或DVI)和HDCP “运用到可以输出未压缩的高清晰内容的机顶盒中”。欧洲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协会(EICTA)在2005年规定所有附带“高清晰”标志的高清

数字电视都必须采用HDMI或者DVI输入接口。

  对于高清电视的显示要求来说,HDMI已经远可以胜任。而随着高清国际的正式推出,电视厂商又开始新一轮的“技术战”,清晰程度达到1000线甚至1400线以上的“超高清”和“全高清”等说法纷纷出现,他们代表着更好的显示效果,同时也意味着对输入输出端口的更高要求。HDMI巨大的无损信号传输能力同样可以满足这些更高的信息标准。

  除了电视,HDMI还被广泛应用于视频显示方面的各种产品之中。如代表着下一代高清DVD技术的蓝光DVD机及DVD录像机、高清数字信号的接收准备机顶盒、投影机、家庭影院等,SONY推出的PS3游戏机也宣布肯定会支持HDMI接口,并会在其高端机型中采用。

  去年HDMI还赢得了PC行业的特别关注。包括ATI、日立、英特尔、Nvidia、索尼和东芝等生产PC相关产品公司在内的HDMI企业,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Silicon Image公司宣布,领先的PC制造商东芝公司将在Qosmio G30/697HS

笔记本电脑上安装Sil 1930 HDMI发送器芯片,这是世界首台装备了下一代HD 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此外,由于HDMI在布线、使用上的全能与便捷,移动设备厂商也开始关注HDMI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而HDMI亦将开发小型化的接口以适应移动设备的需要。

  Silicon Image亚太区资深业务总监姚欣仁表示,对于目前数字视频接口市场流行的四种标准(DisplayPort、LVDS、DVI、HDMI)中非常看好HDMI,同时对中国HDMI市场信心十足,“我们的主攻目标,就是中国的消费电子市场”。

  “消费电子产品和PC生产商对HDMI产品一直以来的青睐也显示了这个技术的巨大潜力。” NVIDIA多媒体产品的总经理Scott Vouri说,“我们相信消费电子产品和个人电脑的互用性,也对通过稳定安全的标准技术浏览高清晰内容充满信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NVIDIA消费显卡产品一直青睐HDMI的原因。”

  

迪斯尼公司负责世界媒体与技术发展业务的高级副总裁Bob Lambert表示:“2002年HDMI发布第一个版本时,迪斯尼就开始与HDMI进行合作了。HDMI被广泛运用于HDCP中,在普通电视转换到数字电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300家客户商是HDMI联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