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十一五”计划明确把信息化作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个持续增长的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让大象也改变了自己的舞步,2006年的忽然之间,中国移动的电视形象广告从“移动通信专家”变成了“移动信息专家”,原属配角地位的移动信息化业务成了移动公司最热门的香饽饽。
变化的不止是中国移动,2006年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披上了信息化的外衣,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首先打出信息化租赁服务的旗号,中国网通的“宽带商务”则针尖对麦芒,电信运营商的进入在信息化市场搅起巨大的冲击波澜。而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2006年广播电视展主题报告会上声称“中国实现信息化不可能光靠计算机”的讲话让人发现原来广电对信息化的肥肉也是虎视眈眈,一时间信息化市场山雨欲来、风云变幻。
然而信息化市场不是一张白纸,早已在这个地盘上经营了20年的IT厂商们已经竞争得头破血流了,运营商们真能靠自己庞大的身躯挤入已经拥堵不堪的信息化市场分得一杯羹吗?事实好像并没有那么美妙。尽管在通讯市场上务求拿下所有的大型企业、高端客户,尽管拥有所有的中国企业联系信息与合作历史,但把企业客户资源作为自己最大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国电信,在信息化市场上打出的还是中小企业牌,“商务领航”最大的卖点是“租软件”。在企业市场经营多年的中国电信尚且如此,对企业业务涉猎更少的中国移动既缺经验又缺资源,移动信息化的道路又究竟该如何走呢?
由于IT厂商对高端市场的强大统治力,通讯运营商只有从中小企业市场切入这一条路可走,移动信息化也不例外。尽管移动公司几年来派出许多客户经理在大企业市场上努力经营,然而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才是移动信息化的主要业务来源。“中小企业市场”这个名词从被制造出来一直是行业低谷期的救命稻草,每当某行业大客户市场停滞时,“中小企业市场”就会被祭出来,被鼓吹成未来最大的市场。然而我们却很少发现真正靠“中小企业市场”崛起壮大的产业巨头,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小企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市场”。“中小企业市场”只是一个学术名词,它由众多真正的行业市场组成,这些行业市场之间既无口碑传播途径,也没有媒体组织资源,希望在这个所谓“市场”上淘金的唯一方法就是细分细分再细分,而细分的成本能耗光任何一家巨头公司的资源。
所以相比“商务领航”塑造中国电信自身品牌的勇气,移动信息化走合作伙伴制的模式似乎更加理性与现实,而面对林林总总的行业市场细分需求,合作伙伴们需要一个统一、强大而易用的平台,以让自己集中精力于客户市场而不是研究一家家不断变化的通讯协议,否则移动信息化的合作模式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幸运的是,一家叫“中国短信”的公司在2005年统一了移动、联通、小灵通的通讯接口, 推出了企业短信的二次开发平台——“无线商务引擎” (SE),它把中国短信耗费巨资搭建的移动,联通,小灵通“三网合一”全网短信平台封装成一套简单的嵌入式开发模块,它是一层构建在中间件上的平台软件,其设计的目标是要对企业业务有良好的描述能力,并提供相对更有效率的复用。在自己的软件或应用系统中集成该产品后,可以轻松实现数据采集、短信报警、移动办公、物流配送、短信防伪、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提醒、信息产品配送等各种各样精彩的短信应用。
在“无线商务引擎”推出之前,中小企业如果要开发自己的企业短信平台软件必须得先获得跨地区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与不同运营商合作需要复杂的谈判及长期关系维护、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索短信通讯的原理、了解短信通讯底层协议的各种规范、解决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问题、长期维护自己所搭建的平台,而这一切极其繁琐的事情所需要花费的人力、时间和金钱恐怕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软件公司能够等待和承受得了的。这样一个大好的市场也常常被延误,留下的只是企业经营者空空的遗憾和沮丧。
无线商务引擎的出现,将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插上了助飞的翅膀。企业不需要再关心短信通讯所带来的任何技术上的麻烦,只要这样的一个短信开发平台适合自己现有的开发水平,能满足所开发项目应用中涉及的安全,稳定,功能等需求,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客户业务逻辑的处理上,而这才是他们的软件产品能否在用户那里获得肯定的必要条件,帮助他们抢占市场先机。
目前,中小企业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经营、管理也相对大企业来说简单,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大多数只是基于通信,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短信相融合,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功能,为中小企业建设可持续扩张的通信服务信息化平台,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更为多样。当所有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时,移动信息化才得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