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袁立做客新浪聊捐书:捐书行动应具可持续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15:54 新浪博客

  杨博喻:袁立是这个问题,我们这个社会对公益也好、慈善也好是一个好的行动,原来是个人想法,但现在变成了号召社会做这样一件事情,其实已经转化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了,因为不管网友多少,再呼应、再反映,就面临着一个责任的问题。比如我是一个捐赠的图书者,前几天也有一个山东的人,捐了200多种书,一直在问我们的图书到哪里去了,我们一直都分配下去了,把名单给他。但当时我们给他,他就捐了200本图书,我们也没有企业去赞助的前提下,后来又寻找了一笔资金,结果发现花的钱远远超过买这本书的钱了。

  袁立:他自己愿意寄的,他做这件事爱心的时候,不会衡量……

  陶海心:有时不会寄到学校,有时会寄给你。

  袁立:我在学校贴的都是博客的地址,不会寄给我,都会寄到自己的学校。

  杨博喻:再举一个例子,当地的邮局基本上最终端就到镇,作为一个包裹运到县、镇,离偏离的小学,短的是几十里,长的是上百里、七八十里,这一段的路费非常高。

  袁立:我问了徐本禹,如果到不了学校怎么办,他说他学校的老师会步行去拿。

  杨博喻:会这样子。

  袁立:会有这样的情况,今天寄了一本书得去一趟,明天寄一本还得去一趟,我如果是学校的老师就一个月取一趟,存一点。

  杨博喻: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可能过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这个活动就销声匿迹了,这个活动是做不长的。因为每个网友买一个邮箱、邮包寄一次可以,但是不能长期寄。我们这个月23号要在吉林省有一个学校做捐赠,大概一万册图书,2个

图书馆,400个读书角,也是缘溪堂和马克·张捐的几笔钱。他们也考察过,考察发现特别麻烦。包括我们这种慈善机构,怀疑这个钱到你那儿了,你是不是送上书了,是不是透明化,这是大家都非常担忧的一件事。我们每次都是书发到学校,学校要有签收、保管,包括有一定的阅读量。所以,我们前几年一直搞一个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就是为了检验这种读书的成果。当然我们在整个过程,刨开它的烦琐性,袁立可能说寄完一次就不用管了,不管它有没有回信。我们过去做的管理是学校孩子要有对这些书的感受、想法。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做公益事业是有成本的,就像大家跑邮局甚至捐书、掏邮费都是有成本的。

  第二点,公益事业是需要有回报的,不管是商业上的传播,包括我们在号召。如果没有一个回报,这项事业是持久不了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希望书库最轰轰烈烈的时候人尽皆知,全社会做参与,那么人能坚持多久?就像我们路过一个路上,总看到一个乞丐要钱,第一次给、第二次、第三次给,但是第五次、天天在那儿,你能不能有还给?这就是一个长期性和短期性的行为。像袁立说的,我们可以做很短的,但是有希望书库基金会、新浪的帮助,我们可以把这些行为长期做,真正起到效果。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到底有多少学校收到了书,不管是捐的还是寄的,都是要有一个结果。

  袁立:我们今天谈话的目的我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很自由散漫的人,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的想法是我贴了博客了,我希望他们捐的书是这样的。我们今天不一样的地方是,我还没听明白,你们是希望这些人都捐到你们那里吗?我没听明白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陶海心:我们现在谈话的意义已经不是这个活动本身了,可能它涉及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现代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怎么做,其实我们已经谈到这些问题了。我想可能是这样一个问题,它是多种形式、多种意愿、多种途径互为补充。我们不是说号召网友自己捐,跑邮局这个东西不可行,不是这样的,可能多种形式都要有。

  杨博喻:自由的选择。

  陶海心:但是有一点,一个现代社会、发达社会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个标志是把传统社会里由某个机构甚至某个长官的意志,某一个垄断管理的变成社会化的活动,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标志。比如说公益事业,我们倒推20年来看,公益类的事情、社会福利在我们国家就是民政部去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就发现社会很多团体、机构、个人、组织甚至企业都能参与进来做一些事情,可做的事情很多,大家都来做,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标志,这是第一。

  第二,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要可持续性,它要交给专门的机构去做,有些专门的机构就是做这个,比如希望书库工作委员会和希望书库基金会,它的宗旨就是为农村孩子捐赠图书的,它这样做可能效果大、效率高,但也可能这种做法有它的弊病,有些书是专家选择的,比如不是自助餐,是分配餐。像大学生到食堂去,今天你拿着饭票买饭就行了,这个饭是已经定好的。可能有这些弊病,也需要有些人拿自己的行为去补充,也可以。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我们之所以特别赞赏袁立的倡导,我们觉得这种倡导对我们刚才讲的两个问题都有益处。第一个就是说农村孩子看不看书,这是教育部的事、学校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不是,这和我们有关系。他没有书读,他的境遇一直是不好的,对他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士,或者是成功人士去帮助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甚至成立一种专门的机构、一种组织去做这件事情,哪怕做一段时间。

  刚才袁立讲的这个问题最后可能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再往前,对十年以后或者是五年以后展望,可能在对待农村孩子读书的问题上会有这样一个格局:格局的第一部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增加,学校就由财政拨款或者自己就建了很好的图书室,图书就很丰富,农村的孩子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也有一个图书室,可以在里头阅读,这当然非常好,需要经济发展。第二,有一些企业、定点的扶贫机构,定期地把农村需求的书买来寄下去,现在也有这样的,比如“九三学社”每年都要到扶贫点送书,包括送文具、书包,这两年他们觉得自己选择的时候有些盲目,比如说他到送书这几天了,明天、后天就要开车到河北那个农村去了,就派几个工作人员去新华书店,这个来两本,那个来两本,买一批书比较盲目。后来他们跟我们合作以后,说这样吧,把希望书库给我们“九三”,我们送下去。这是对口扶贫的一种形式。第三,像希望书库基金会这样专门做书的机构,它就做这样的项目,它接受社会的支持,接受社会的监督。第四种情况,任何个人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一片爱心,不计成本,不管那么多,就想把这一本书寄给一个农村的孩子或者是寄给一个农村学校,我喜欢这样做。恐怕是谁也取代不了谁的,是这样一个丰富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使得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学校受益。我们不能用任何一个方式去否定另一个方式,我觉得可能最后给农村孩子办实事,给农村教育添砖加瓦,是这样一个过程。也可以像袁立说的,我们现在不谈教育、学校,我们谈的就是让一个农村孩子高兴、快乐,他生活的很晦暗,突然城里的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给他寄来一本书,他很高兴,很愉快,这样对他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很好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发表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