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初识容灾备份 构筑完美信息安全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0:45 ChinaByte

  需求篇

  灾难无法避免

  尽管我们一再小心谨慎,但是,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在这里,灾难的定义主要是指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包括系统硬件、网络故障、机房断电甚至火灾地震。除了广为大家熟悉的9.11事件以外,还有许多举不胜举而且触目惊心的例子,每一次都是惨痛的教训。

  1993年,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发生爆炸。爆炸前,约有350家企业在该楼中工作。一年后,再回到世贸大楼的公司变成了150家,有200家企业由于无法存取原有重要的信息系统而倒闭。2003年,国内某电信运营商的计费存储系统发生两个小时的故障,造成400多万元的损失。这些还不包括导致的无形资产损失。

  据IDC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在2000年以前的十年间发生过灾难的公司中,有55%当时倒闭,剩下的45%中,因为数据丢失,有29%也在两年之内倒闭,生存下来的仅占16%。Gartner Group的数据也表明,在经历大型灾难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有2/5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1/3在两年内破产。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对关键业务运行要求最高的银行业,每次计算机系统当机导致的损失平均为一千万美元,同时还会导致对公司声誉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而采取灾难恢复方案总共花费平均只有一百万美元。

  容灾定义

  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RPO与RTO越小,系统的可用性就越高,当然用户需要的投资也越大。

  发生灾难后,启动容灾系统完成

数据恢复,RPO就是新恢复业务系统的数据损失量。如果用户运行关键业务不允许任何数据丢失,那么所有的应用都必须停止下来,比如重要的金融交易。RPO反映所要恢复数据完整性的指标,在同步数据复制方式下,RPO等于传输延迟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在异步数据复制方式下,RPO为异步传输数据排队时间内的数据丢失。

  各种用户的应用对RTO要求不同,业务繁忙的关键业务需要较小的RTO,如果系统恢复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业务运行,而许多业务系统的RTO较长,如果一些较小灾难发生在非业务运行时间,那么对业务连续性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各种容灾解决方案的RTO有较大差别,基于光通道技术存储区域网(SAN)的同步数据复制,配合远程备用业务系统和跨生产中心与容灾中心的高可用管理系统,这种容灾解决方案具有最小的RTO。相比较而言,普通磁带备份的RTO较长,当灾难发生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系统。

  容灾备份大不同

  谈论容灾时有一个话题不可不说,那就是容灾与备份有何区别?

  从定义上看,备份是指用户为应用系统产生的重要数据(或者原有的重要数据信息)制作一份或者多份拷贝,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备份与容灾所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备份关系数据的安全,容灾关心业务应用的安全,我们可以把备份称作是“数据保护”,而容灾称作“业务应用保护”。备份最多表现为通过备份软件使用磁带机或者磁带库将数据进行拷贝,也有用户使用磁盘、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容灾则表现为通过高可用方案将两个站点连接起来。

  备份与容灾是存储领域两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在备份与容灾中都有数据保护工作,备份大多采用磁带方式,性能低,成本低;容灾采用磁盘方式进行数据保护,数据随时在线,性能高,成本高;其次,备份是存储领域的一个基础,在一个完整的容灾方案必然包括备份的部分;同时备份还是容灾方案的有效补充,因为容灾方案中的数据始终在线,因此存储有完全被破坏的可能,而备份提供了额外的一条防线,即使在线数据丢失也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

  第1页:构筑信息安全港 需求篇第2页:构筑信息安全港 等级篇第3页:构筑信息安全港 技术实现篇第4页: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