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姜奇平:文艺为群众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0:20 eNet硅谷动力

  【eNet硅谷动力专稿】再评“超女”的时代意义

  当前,文化界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认为,超女现象代表了“娱乐文化的恶俗化倾向”,甚至主张对其行政干预。这种观点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文化界在变革面前心态彷徨、方向失准的反映。核心的问题在于,文化界还没有找准自己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定位。说白了,文化界不懂互联网。这是对超女现象态度摇来摆去的最深层原因。

  把超女现象误读为“娱乐文化的恶俗化倾向”,在三个方面与“新型工业化”的现代化方针不协调:一是忽视了先进生产力发展对文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要求,表现在雅俗关系上,认为“雅”高而“俗”低,方向判断失误;二是忽视了先进文化发展对于文艺方针调整的与时俱进要求,表现在否定群众价值,立场出现错位;三是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正当要求,表现在用“事业”干涉“产业”,偏离国家有关政策。

  互联网不光是技术,它是一种现代化尺度。用互联网的尺度评价超女现象,她不仅不是什么“娱乐文化的恶俗化倾向”,相反代表了文艺为群众服务的大方向,反映了新型工业化对精神生产三大关系的调整要求:一是要调整生活与艺术的审美关系,二是要调整文艺

为人民服务与为群众服务的关系,三是要调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发展观点,重新认识生活与艺术的审美关系

  传统观念的第一重认识误区,是在审美观上,将高雅与通俗对立起来,误读超女现象。深层次问题,在于不能从发展观点重新认识生活与艺术的审美关系,不能自觉地让文化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的现实。

  发展观点,在这里特指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观点。最大的发展观点,就是信息社会的观点,也就是从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体现现代性的高雅艺术与精英艺术,并不象文化界的人士想象的那样,是超越时代长存的东西,而只不过是分工专业化的特定时代的产物,是被工业化大批量制造所强化的精神形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随着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的兴起,特别是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审美活动一定会从以专业化为本的艺术,复归以人为本的生活。美一定会回到未来,回到后现代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即生活”的状态,即卡拉一切和

想唱就唱的状态。文艺界不能强调自己的特殊,就置身于新型工业化之外,置身于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互联网大潮外,

  将超女提倡的东西,曲解为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至今也看不出超女跟暴富有什么关系,超女暴富了吗?她们不过打工而已。而一夜成名与否,是创意常事,非超女独有。超女的宗旨很明白,就是“想唱就唱”。 所谓“想唱就唱”,就是“一有快乐需求,马上自我实现”的产消直接合一模式,是从艺术迂回模式转向生活直接审美模式。

  将超女的核心理念概括成美学理论,最恰当不过的,就是我先前一篇文章的题目:“直接的就是美的”。就是精神上的戴尔模式,即“直接的就是美的”。直接化审美中省略的“中间环节”,就是专业化、形式化的东西。与之相比,建立在生活与艺术对立基础上的精英文艺,不过是精神上的康柏分销模式,它只能在传统工业化时代盛极一时,然后会随个人媒体和WEB2.0时代到来,而成为“不活跃状态”的审美标本,就象现在仍有人填词牌作曲赋一样。

  我在1984年提出一个观点,要研究艺术消亡问题,任何艺术形式,无论唐诗宋词元曲,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形式只是形式;当高度形式化的艺术消亡后,审美将演变为生活本身美。那时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超女。但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相当于:高雅艺术将随工业化衰落而衰落,“超女”式的通俗审美方式将兴起。超女式的审美活动,在学术上叫“生活本身美”。特点正在于五音不全、但可以使群众获得生活化的审美享受。所谓五音不全,是指它相对于高雅艺术,形式化的因素大为弱化。但好处是大大接近了生活。

  文化艺术界一些人历来对新型工业化麻木不仁,好象新型工业化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对超女反应的迟钝,就是证明。其实,新型工业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冲击文化观念。网络文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以精英为中心的工业化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精英(“神”)与人共生共存的新范式。不及早认清这种形势,文化艺术就不可能与整个社会发展保持协调。文

化工作者就只能站在时代后面发牢骚,扯后腿。

  在网络文化中,雅未必高,俗也未必低。超女是不是艺术并不重要,通俗是它的长处。超女之俗,不是低俗,而是前卫之俗。虽然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高雅艺术和精英艺术还有其存在空间;但鉴于新型工业化的大局,“新型”的精神生产,例如象超女这样的非精英化审美活动,应拥有与传统艺术同样的生存权利,甚至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识大局,不认大势,就会乱弹琴。

  作者:姜奇平

  从群众观点,重新认识网络时代的文艺方针

  那种认为对于超女来说,再多群众认同也没有价值的认识,是典型的缺乏群众观点的表现。我们反对文化官僚主义,主张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而且认为,越是网络时代,越要讲群众路线。

  第一,必须认识到,群众满意不满意,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方面,从基本道理讲,我们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文艺工作好坏,当然也不能背离这一标准。另一方面,从时代发展讲,我们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把“让群众快乐”提高到“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度来认识。无视群众对超女的广泛认同,对群众的快乐甚至狂欢,抱一种官老爷式的冷漠,会使自己脱离群众。

  第二,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群众观点在互联网时代的体现。随着工业化的趋近完成,随着信息化和谐社会的到来,生产与生活的矛盾(异化)越来越小,人民与群众的区别也会越来越小,人民所代表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与群众所代表的短期利益、眼前利益,越来越趋同,办实事、以人为本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文艺不仅要为人民服务,也要为群众服务。群众观点是生产方式转变的要求,信息社会要求把生活方式,作为生产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长远的、根本的利益,都不能脱离,都必须复归短期的、眼前的利益中来,否则就会脱离群众。文艺也是这样,此前文艺承担很强的教育功能,教育人民超越短期利益,看到长远利益;超越眼前利益,认识根本利益。不能不说,这与传统工业化的使命特点是有内在联系的。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及时察觉新的变化,敏锐意识到群众之事,是越来越大之事。眼睛光往高处看,雅处看,不往低处看,俗处看,就不会感受到春江水暖,就会孤陋寡闻。超女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好就好在做到了文艺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与老百姓俗事有关的服务。这种文化办实事之风,应当提倡。

  第三,要尊重群众的文化选择。指责群众时要慎重。不应在超女问题上,将市场选择与政府选择轻易对立起来。市场的选择,就是群众的选择。市场固然不是万能的,但市场选择在什么情况下才是不好的呢?只有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时候,才会出现。而超女并不涉及所谓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属于非政治性的生活娱乐。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和特别必要,不应对它指手划脚。非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客观上就会人为地制造无谓的矛盾,无助于社会和谐。相反,政府站在老百姓立场上,与民同乐,就会处于主动地位,就会顺民意,得民心。在超女问题上,群众观点也是不一致的,政府没必要介入其间,硬去扮演某个角色,比如家长的角色、应试教育既得利益者的角色,甚至炒作者的角色。相信群众自己会做出判断。超女要是真不好,群众把它冷在一边就是了。

  从市场观点,重新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

  那种认为市场对于超女的反应不说明问题的观点是有害的。虽然十六大已经提出“文化产业”,但许多人仍然停留在文化事业的思维定式中,动不动就用事业的方式,甚至行政的方式,处理属于文化产业的问题。我们更加强调从市场观点,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说穿了,就是要从如何更好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离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空谈意识形态甚至政治上的东西。

  当前,群众在普遍满足温饱要求后,开始追求精神满足、心情愉快。我国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其中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新的一环。用什么方式满足这部分新的需求,是一个大问题。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文化产业开始从文化事业中独立出来,快乐和幸福,不仅成为群众的现实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可以通过市场满足的需求。这一点对旧体制是一个突破。超女活动所要满足的需求,就是这一部分需求。

  当前,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来自我们缺乏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界限的政策性划分。这导致文化产业特别是内容产业,屡屡受到越界的干扰。超女受到的干扰,就是其中一例。一般来说,越是“轻松”的内容,越属于产业的范畴;越是生活性的内容,越属于产业的范畴;越是非政治性的内容,越属于产业的范围。超女无论从何种标准看,都应属于产业的范围,主要适用市场调节的尺度。面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局,政府要克制时时干预的冲动。

  超女属不属于“市场失灵”范围的问题呢?文化产品具有外部性,在网络效应中,会产生正反馈。搞不好,确实会产生很大负面的社会效果。但判断这个问题,既不能大题小做,也不能小题大做。政府干预,更应有充分的依据,包括调查研究基础。比如,到底有多少人中了“一夜暴富”的毒,少男占多大比例,少女占多大比例。不能张口就来,把苗头夸张为倾向。在法律法规之外对超女进行行政干预,弊大于利。会强化本来就很顽固的传统做法,会弱化导向上本来希望壮大的文化产业的力量。既然大的方面已决定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负责任的做法就是不能干扰大局。

  我本人对超女活动没什么兴趣。唯一的参与,是去年决赛,跟小外甥女打赌一二三名,叫我全部猜中。我的标准很简单,唱走调的一定会战胜唱不走调的;比较漂亮的一定会战胜更加漂亮的。我认为这是非常符合后现代规律的。当文艺为群众服务日益深入时,文化艺术的各种工业化特征将日益弱化,审美将日益不“完美”化、不“艺术”化,而日益生活化。互联网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动力。其实我们要谈的超女,并不是超女,而是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它将比超女的生命力更强。

  作者:姜奇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