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村信息化期待三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6:29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随着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凸显,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信息产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本报组织的农村信息化应用市场专题调研中,记者发现,如何做到信息内容的及时实用、网络设施的一网多用、信息终端的简便好用,是当前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待突破的关键点——农村信息化期待三突破

  “要建新农村,先建信息村”,这是记者近日在河南、四川等农村调研时常见的一条标语。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南、江西等通信企业纷纷主动请缨,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方案,并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赞赏和肯定。随着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凸显,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信息产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上周五推出的信息化应用市场调研特刊中,我们分析了市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使得农村信息化需求趋旺,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农村信息化市场与城市差异很大,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的现状和农民需求的特点。事实上,在“十五”农业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农村信息化推进模式与日趋旺盛的农村信息化需求之间的“错位”现象日益突出:信息资源粗放增长与有效信息供给不足、网络技术不断演进与现实网络结构偏低、信息终端智能化需求增加与农民操作期盼简化的矛盾共存。专家分析,这既是当前农村信息化市场不同于城市的特点,也是我国农村信息化下一步推进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信息服务如何及时实用

  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农村信息化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民来讲,如何及时获取准确、实用的信息,是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也是他们对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全部理解。目前,虽然涉农网站和各种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资源很丰富,但农民感到实用的、“解渴”的信息却很少。如何开发提供给农民及时实用的信息,是农村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十五”期间,我国在涉农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部在全国布设了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相继建立了生产、市场、进出口等50多个数据库。2000年,我国涉农网站2200家,2004年我国涉农网站已达到6389个,国家农业门户网站日访问量达300万次,在全球农业网站中高居第二。各涉农专业网快速发展。“金农网”在全国已基本完善,农业统计网已经建到乡镇、村乃至定点户。科技部搭建了“国家级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开通了“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国气象局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中心并延伸到乡镇服务站,通过“中国兴农网”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然而,在信息资源纷纷上网的同时,对信息需求迫切的农民却远未“解渴”。调查显示,他们希望获取的前三位信息依次为产品需求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以及生产科技信息。但对这几类信息获取的数量和质量满意度均不超过30%。农民对有效信息的关注度集中表现在及时、准确、实用几个方面。

  专家注意到涉农信息资源增多与有效信息匮乏并存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中国涉农网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民需求,大部分网站千网一面,农民需要的服务内容非常少。他认为,这与服务定位不准有关,一些网站远离或脱离农民。此外,信息增值开发度低也严重影响着农民获取实用有效的信息。涉农会议信息、文件信息网上比比皆是,但将之“转化”为农民可以理解把握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却很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曾对有关网站搞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这些网站普遍存在信息有效性太低、信息增值量太小的不足。

  专家认为,要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实用信息服务,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农民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去搜集、整理、开发信息;一方面必须发挥涉农部门、运营商和增值服务商的综合作用,加大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这方面,通信企业具有明显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和用户优势,可以提供完善的信息传送通道和信息集合平台。但是,运营企业自身并不拥有内容资源,同时在农业领域也缺乏专业的内容开发商。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涉农部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开放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要联合服务商,加强对信息内容价值的开发与转化。要通过多种方式去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创造信息价值提升通信网络的应用价值。河南网通与省畜牧局、农科院等机构合作打造“金牧阳光工程”,为农村宽带用户提供农业视频信息,河南移动与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合作为“农信通”用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短信息,四川联通“天府农业信息网”的乡镇信息员主动收集、发布农民生产和需求信息。这些案例生动地表明,只有各方联合起来,将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集成到通信网上,才能使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用信息。

  网络设施如何一网多用

  农民要脱贫致富,农业要规模经营,农村要融入现代文明,迫切需要信息洪流的引导、冲刷与洗礼。而作为最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之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正是传输信息洪流的大动脉。但是,这个大动脉现在还是不完善、不畅通的,在很多农村地区还存在严重的“肠梗阻”现象。因此,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首先就必须拓宽、加固这个信息通道,使各种深受农民欢迎的信息能够在上面快捷高效地流动。

  目前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有三张网。计算机网方面,目前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的地级市、40%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全国41%的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拥有上网计算机总数达17000多台。农村通信网方面,到2005年8月,我国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在每百人16.4部左右,农话用户数达到1.08亿。截至2005年底,全国97.1%的行政村可以借助通信网和世界联络。信息产业部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我国农村通信发展目标为“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998年启动以来,截至2005年底,基本解决了全国11.7万个行政村和8.6万个自然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4.05%和95.29%。

  记者调查发现,农民需要从现代信息网络获取的信息日趋综合多元化,既要语音、文字信息,更需要视频内容,同时农民也不满足于给什么看什么,更希望实现“想看什么点什么,想问什么答什么”。综合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需要综合化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现有的通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共同面临网络结构优化的问题。“一网多用”、“三网合一”能否在农村率先突破,更好地帮助农民信息致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的成本急剧下降,给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上世纪90年代,正是利用了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中国城市通信迈过了发达国家走过的纵横制时代,三步并作两步,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跃居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用户数超过固定用户,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发展中国家走在发达国家前头。这些成功经验启示人们,广大农村实现信息化不用走先建电话村,再建信息村的老路,最理想的方案就是一步到位,综合接入。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化陷阱”——在偏远的乡村同时建几套信息网络不仅代价极其高昂而且不可能分别聚集起足够的用户。

  目前河南网通等通信企业提出“退铜进光”,将农村通信网络由铜缆接入为主转变为光纤综合接入网,彻底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这个网建成后,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兴农网、小学远程教育网和金牧阳光网将形成统一的网络,并逐级向乡镇、村覆盖,铺设一条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路。记者在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河南新乡市七里营镇龙泉村看到,通过宽带网络,以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远程教育,还可让用户自主点播各种农业致富信息、科技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知识教育及文化娱乐节目等。村里的远程教育室每天8小时开放,大多时候都挤满了前来寻求信息的农民。一些农民还学会使用遥控器输入自己想寻找的个性化信息并向农牧专家咨询问题。技术专家估算,如果要把电话网、广电网、计算机网分别铺到这个村里,代价将是目前的三到四倍。

  信息终端如何简便好用

  终端是信息到达农民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适合农民使用的终端,那么此前所有环节的努力都可能白费。目前,信息终端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尽快开发出简便好用的信息终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是农村信息化能否推广普及的关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现代信息服务手段在我国农村从无到有,并加快发展。2004年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视机113台,拥有电话90部,其中座机55部、手机35部,计算机每百户只有两台。由于移动终端具有操作简便、即时传递和互动性强等特点,目前手机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普及率加快。一些省市新增移动用户中农村用户已占70%到80%。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电话和手机已经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最重要信息渠道,电视紧随其后,计算机网络排在第五位。通过现代信息终端已经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首选。然而调查还显示,影响电子信息终端进一步在农村普及最主要的障碍是终端价格太高、信息费太高和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终端。通过单一终端获取信息对农民来说局限很大,全部配齐又不划算,希望能提供一种价格便宜的多功能信息机是很多农民的心声。

  经过广泛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对信息终端的需求具有两大特点:功能强大,有声有色;价格便宜,容易操作。农民最迫切需要的信息终端是一种特制的“傻瓜式”智能终端。它首先要坚固耐用,其次容易操作,按键大,声音大,彩屏,可以打电话、发信息,最好可以看到图像。价格方面,本报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农民能够接受的多功能信息终端价格在100~600元之间,选择1000元以上的仅占6.25%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低于1000元的低价电脑,中国移动也向有关厂商规模定制了大批低价手机投放农村市场。但这些终端在操作流程和业务设计方面并没有根据农民的需求量身定做,简易化和“傻瓜化”程度还不高,尚未内置更加智能化的软件或解决方案。有专家指出,在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信息通信领域的创新不仅要在核心网络方面有重大突破,更要在信息应用尤其是实用终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就要求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联合攻关,在综合现有各种终端优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种能满足农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简便好用的终端产品。

  为农村、农民开发设计更多更好的实用信息终端,提供更加简便的信息应用解决方案,是推进农村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农民还不能熟练应用电脑和互联网时,“宽带+电视+机顶盒”的IPTV网络点播业务在农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农民可以通过宽带网在电视机上点播收看农业科普片、专家讲座,还能上互联网。多数农民表示,他们就需要这种操作简便、不需花钱添置大件设备,而信息内容却很丰富的接收途径。

  除了终端方面的创新,还必须关注信息服务体系的创新问题。各地农村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和应用,比如“农信通”、“信息公告栏”、“农技110”、“信息服务站”等,为打通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元春说,要更好地填补数字鸿沟,光有网络通道不行,还要有服务的中心和二传手,必须构建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马晓河指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该是多级传递配以多向延伸的分布系统以及服务、教育和开发并重的功能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终端走入农村,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信息服务人员和农村信息应用主体的信息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种菜能手、河南尉氏县政协委员阎广礼说,这几年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可以上网,可以打服务热线,可以定制“农信通”短信。但多数农民对此缺乏了解,也不会操作使用。强化这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是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的信息服务之一。

  (胡虎 王保平 人民邮电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