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过度收费暴露出IT缺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1:11 赛迪网--中国计算机用户 | ||||||||||
【赛迪网评论】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一则关于“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引起举国关注。该报道详述了患者翁家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哈医大二院)的医疗费纠纷,历数医院过度收费、管理混乱和过度治疗等行径。诸多媒体对550万元“买”来“最贵的死亡”一事进行密集追踪报道,此事也成为2005年影响最大的医疗纠纷案。
据2005年1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关于天价医疗费事件,卫生部调查组向哈医大二院通报检查的初步情况,指出6个问题:伪造病历、病历收费单化验单三者不符、过度治疗、值班医生无证上岗且替别人下医嘱、自购药品去向不明、护士值班乱等等。 针对天价药费的问题,本刊请二位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谈了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关键在人和管理制度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信息中心杨劲。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信息中心的杨劲对记者说:“这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天价医药费事件中,事情和问题都暴露出来也许是一件好事,再好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为人服务的,关键还是在使用的人和管理的制度上。”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医疗业务、行政管理、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杨劲说,现在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存放着大量医院的药品、物资、财务医疗和收费信息的准金融交易管理系统,它生成的数据信息也和手工的财务信息一样关系到医院的经营安全,甚至更为重要。 医院业务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通过复杂的应用系统在局域网中来进行的,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交流代表着资产和信息的转移,如果存在漏洞不仅会给医院本身带来损失,而且暴露后还会削弱人们对医院信息系统的信心。 但是医院并未把这部分信息像财务信息一样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在IT系统方面缺乏必要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甚至连必要的检查和监督机制也很缺乏,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黑洞。 杨劲对记者解释说,IT控制分为IT一般性控制和应用系统控制两类:IT一般性控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控制、程序变更管理控制、计算机运行管理控制、程序与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等;应用系统控制大致包括应用系统中设置的有关业务流程的输入、数据处理和输出控制。 IT的一般性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得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应用系统控制的有效性。例如,在程序与数据访问和信息系统安全方面不能做到有效控制,就可能让有些人可以窃取医院信息甚至对医院数据进行更改。 据哈医大二院自己的调查报告中披露:医院信息系统中各科室计算机的使用权限和密码管理中存在着漏洞,给这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医院正积极与软件商沟通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此,杨劲表示,如果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控制和程序变更管理控制做得不好,则可能使开发出的程序无法满足医疗业务上的控制需求,直接影响应用系统控制,哈医大二院的IT系统在这方面也有问题。 据其它媒本记者的报道,哈医大二院的ICU(Intensive Care Unit,加强监护治疗病房)并没有直接上医生工作站,医嘱是由护士录入的,这样存在漏洞的可能性大,因为护士录医嘱的目的只是收费,随意性较大,账单与医嘱不符就在所难免。 杨劲解决说,如果计算机运行管理控制有缺陷,则会直接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例如哈医大二院的治疗与取药两个系统是各自独立缴费的,由于电脑技术的原因,系统是在半夜十二点进行数据的结算,所以在此之前对不起账来的现象完全可能发生。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有这样的表述:患者家属告诉记者:“有时候楼上病房的缴费系统说患者账户上还剩余多少钱,但楼下大厅的缴费系统就说不对,就让病人家属上楼再改过来。”针对这样的现象,杨劲认为医院必须针对医院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逐项分析,进行IT治理,建立完整的IT规范,制定有效的IT控制措施,来加强IT控制的有效性,堵塞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漏洞。 观点二:用IT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 “哈医大二院这件事对我们而言,是坏事,也是好事,可以促进发现问题并完善信息系统。”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说。这次天价药费引起了王韬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医院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医生的医疗行为。 “真正的长效机制是把医生的医疗行为与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医生的每个医治过程,信息系统可以监控并规范医生的行为。” 王韬介绍,天坛医院的信息系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去年下半年,天坛医院成为“单病种管理”的试点单位。“单病种管理”即医院对该病种患者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包括诊疗、开药、手术和病床使用等,所有的花费统一核算,计入平均住院费用,并由卫生行政部门定期进行统一考评。通过这个系统,信息系统会帮助医生监控病人的病情,对医生超常规的行为,系统就会发生警示并及时反馈医务管理部门。 医生的行为可以控制了,但是,医院医疗过程由谁来监督,如何监督? 靠医院内部监督,显然不现实。靠患者自己监督,由于患者不懂无法完成。靠“出事”后患者举报,再由医疗主管部门查证处理,那肯定又将出现无数个纠缠不清的无头悬案和无数个“亡羊补牢”式的、“马后炮”式的红头文件。 2004年,卫生部成立卫生执法监督司,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仅去年天坛医院就接受了上级单位五次以上的检查。对于这种上级单位的抽查,王韬认为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检查的数据是否真实可信,不能完全依靠医院单方面汇报材料。” 王韬说,虽然卫生部也请专家到现场看,但时间短,查的内容有限,只是在一些程度上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不是一个长效机制。” 对于如何实现对医院的监督,王韬说:“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来检查医院的信息运行情况。监督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访问并检查医院最原始的数据,监督和规范医生的行为,真实保障百姓的利益。”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不是不想抓,而是很难抓。” 王韬说,这个系统实施起来有难度,一是现在的医院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管理层对信息系统实现观念的转变。(n106) 作者:刘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