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3G专区专题 > 正文

观察:3G专利谈判僵局考验政府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15:20 《新青年·权衡》杂志

  尽管业界普遍预计3G牌照发放在即,可是3G专利谈判因为高通的强硬而陷入僵局。由于高通在3个3G标准中实际持有的知识产权比例,事实上直到目前,高通成功的主导了专利谈判的步骤和格局。中国政府要实现2008年提供3G服务的政策目标,必须尽快寻找新的政策变量。

  文/朱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岁末年初,有关我国3G政策的话题再次成为媒体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先是去年12月19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中国电信集团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发放3G牌照时机已经到来。紧接着12月27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信息产业200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频率指配等政策。然而,对于3G牌照发放的具体时间和方式,信产部的两位主要领导却语焉不详。

  从2004年年中开始,有关决策部门对于我国3G政策的态度一直是:3G牌照何时发放取决于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的需要。目前看来,3G技术与市场需要问题都已经不再是决策部门考虑的影响我国3G牌照发放的关键因素。相反,3G

知识产权谈判情况将成为影响2006年我国3G牌照发放和未来3G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3G专利谈判僵局:高通成为矛盾焦点

  有关数据显示,在2G移动通信市场,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专利,我国设备和移动终端制造企业向国外支付的专利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10~15%。然而,这一数值不仅仅是外国厂商专利垄断价值的市场反映,同时也是通信设备市场“锁定效应”作用的结果。“锁定效应”使已经采用特定技术标准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在事后的专利谈判中屈服于对方的要价。为了避免我国企业在3G发展中“重蹈覆辙”,在政府有关部门一直鼓励和支持下,从2004年2月开始,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牵头,代表国内相关企业统一与持有3G技术专利的外国公司进行专利授权谈判。谈判的目的,一是希望在3G牌照发放之前,以联合对外的方式增强谈判力量,以达到降低专利许可费的目的;二是希望为我国自主的TD-SCDMA标准扫清道路,避免日后潜在的专利纠纷影响该标准的发展。3G政策的有关决策部门甚至希望在3G牌照发放前,把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标准上我国企业可能面临的专利问题全部厘清。

  到目前为止,电信研究院与相关的3G专利人进行了三轮谈判,但进展不容乐观。事先分析,WCDMA专利应该相对顺利。因为WCDMA专利的主要厂商为了加快WCDMA的推广,也有降低专利许可费的想法。早在2002年11月,WCDMA联盟首领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与日本NTT DoCoMo联合提出一项WCDMA专利许可计划,倡议WCDMA专利权拥有者共同把WCDMA累计专利费率保持在5%的水平以内。不过同样拥有部分WCDMA专利的高通公司没有同意上述倡议。在2005年11月电信研究院与相关国外厂商进行的WCDMA第三轮专利费谈判中,虽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几家专利持有者基本同意降低费率,高通仍然拒绝作出让步,谈判因此而搁浅。

  至于CDMA2000标准的专利谈判,拥有该标准大量基础专利的高通公司坚持其单独谈判,分别许可的方式,不愿意统一谈判和许可。这种根本的立场分歧自然使在电信研究院的名义下的统一谈判难有实质性进展。而在我国有核心专利的TD-SCDMA标准上,高通一方面声称TD-SCDMA标准使用了其专利,但至今不愿意出示相关专利清单,使大唐主动与其进行的几次接触毫无进展。这些情况表明,高通在我国的3G专利谈判中处于矛盾的焦点,其态度对谈判的进程和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

  高通为何成为焦点:谈判“策略”分析

  在3G专利谈判中,与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相比,高通的“强硬”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因此,我国的一些媒体和产业界人士在去年11月谈判无果而中止的消息后纷纷指责高通索要过高专利费的行为。但无论是诺基亚、爱力信等厂商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合作”,还是高通的“强硬”,本质上都是其为实现在我国3G市场利益最大化“策略”的一部分。高通的“强硬”也许与其一贯的行事作风有一定关联,但总体上仍是其潜在市场地位的客观反映,或者反映了高通公司对未来3G市场形势的判断。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在情绪化的指责上。

  首先,3G的三大标准的专利分布态势是决定当前高通专利谈判策略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3G牌照还没有发放,3G网络建设还没有铺开。因此,牌照发放前,企业在三大技术标准上的专利分布就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市场地位的最重要因素。专利谈判则是市场进入前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最近的数据显示,高通公司在CDMA2000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拥有主要的基本专利,并且专利数量占据29%的份额。高通同时还持有6%的WCDMA专利。此外,该公司一再声称拥有TD-SCDMA的专利,但到目前并没有显示相关证据。可见,高通的最大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于CDMA2000的发展。因此高通在WCDMA和TD-SCDMA专利谈判的“态度”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让步并不能给其带来多少收益,反而可能因其标准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损害其在CDMA2000上的利益。

  诺基亚和爱立信则主推WCDMA标准,两公司控制了WCDMA专利67%的份额,但同时它们在含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上的利益也很大。据估计,诺基亚、爱立信及西门子三者的TD-SCDMA专利比重为58%左右。因此,诺基亚和爱立信等欧洲厂商在主推WCDMA标准的同时,对于我国大力支持的TD-SCDMA标准也表示“理解”,也容易就谈判达成“共识”。

  其次,高通的态度是其对市场形势判断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尽管我们还没有发放3G牌照,但可以确定的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标准都将有一席之地。在高通看来,谈判无法完成,最多也只是将牌照发放时间拖后一点而已,高通并不存在因其在专利谈判中的“态度”失去“牌照”的可能性。

  而且,高通自己与企业进行的专利谈判事实上一直在进行。迄今为止,高通坚持“单独谈判、个别许可”的方式已经与全球超过125家厂商达成了CDMA2000授权许可协议。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个别谈判中,高通并非没有让步。只不过这种让步程度更多地依谈判对象情况而定。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

  就这样,高通一方面在与电信研究院的WCDMA专利谈判中“寸步不让”使之难以前进,另一方面按照自己的方案稳步推进CDMA2000专利许可,同时还不时“打击”一下TD-SCDMA标准的厂商,声称其使用了自己的专利,却把专利清单作为机密“保护”起来。耐心地等待牌照的来临。

  在三大标准中,CDMA2000可以在

中国联通现有的CDMA1X网络基础上实现平滑升级,因而其网络建设和市场启动成本显然要比WCDMA和TD-SCDMA标准低。这种市场优势使高通在与电信研究院的谈判上不那么“着急”,因为“着急”是有代价的。显然,高通希望加快牌照发放的“成本”最大限度的由其他厂商承担。

  最后,特殊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高通专利谈判的活动空间。高通主要依靠专利许可费和销售芯片来获得收入,专利许可费是其总收入的重要部分。专利许可费的下调对其收入的影响很大。而诺基亚和爱立信等厂商除了专利许可费收入外,还可以通过销售3G设备和终端来获利,因而谈判空间更为灵活。

  如何打破僵局考验政府智慧

  信息产业部曾经表示,2008年我国会提供3G服务。考虑到3G网络优化、市场启动需要一定时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3G牌照最迟不应晚于2006年底发放。因此,按照信产部事先的设想,3G专利谈判应该在2006年完成。但是,由于高通的反对,我国希望以统一、透明和合理费率进行专利许可的谈判陷于停顿。这反过来给我国3G牌照决策部门提出了新的难题:如果2006年仍不能在3G费率降低上达成协议,怎么办?推迟牌照发放时间?——那么2008年之前可能难以提供3G服务。放弃降低专利费率的要求?——不可想象,难道专利谈判是一个梦,或者高通“厉害”到如此程度?或者搁置争议,先发牌照?——这不是重走2G的老路吗?

  可见,目前的3G专利谈判实际上处于高通的专利策略的主导之下。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这一谈判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必须引入新的政策变量,专利谈判才能可能朝着“双赢”的方向前进。

  这个新的政策变量,就是3G牌照。不过,3G牌照发放的时间、技术标准的选择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换句话说,这些因素早已经被市场的参与者作为决策变量加以考虑,其影响已经在专利谈判中体现出来了。因而它们都无法成为推动下一步专利谈判的因素。

  因此,寻找新的政策变量,以打破3G专利谈判僵局,有效推动谈判向“双赢”的方向发展,成为考验3G牌照决策部门智慧的一个难题。

    本文其它报道:

    3G驾到

    2006:3G开门

    3G专利谈判僵局考验政府智慧

    3G技术标准的战国博弈

    3G能解救中国音乐产业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发表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