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分析:日资彩电的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6:24 新浪科技

  价格战是国产家电近10年来娴熟运用的杀手锏,每到旺季,众企业就会把这一招用到极致,作为一把双刃剑,价格战虽然一次次让企业们元气大伤,但也因为一次次的降价行动,才让中国老百姓享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待遇,而企业从中得到了份额的提升,蛋糕的做大。然而,就在国产品牌“金盆洗手”的2005年底,一向以“品质”作标榜的外资品牌,以“优惠”的名义突然玩起了价格战,以索尼、松下为代表的日资品对中国消费者真有这样的好心,只要稍作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暗显集体溃败的征兆。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过渡扩张,中国彩电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在此情况下,国产品牌挥起降价屠刀,“价格战”在这片土地上持续演绎了十多年,然而这期间,无论国产品怎么降,外资品牌都像约好一样,丝毫不动。久而久之,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一个“高贵”的形象,加上国产企业内部此起彼伏的“事情”,使其形象持续走低,国洋之间的品牌差距迅速拉开。

  目前,全球电子技术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平板显示技术主要集中在韩国、中国台湾,整机应用创新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大陆。随着技术、采购、制造、市场的全球化,近几年,长虹、创维、康佳、TCL、海信等国产品与外资品无论在技术、品质还是在成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产品品质完全同质化。伴随着国产家电的日益强大,洋品牌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在他们看来,开闸放水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年前的规模降价行为,就是为了以低价引诱消费者,从国产品牌的手中夺回曾经失去的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彩电企业,近段时间的市场行为日趋理性,这几家一旦团结起来,“群狼对恶虎”,洋品牌将很快退出中国市场,这次集体降价正是洋品牌无耐的最后一搏。

  洋品牌的集体降价几乎是同一个理由:新年惠顾,但是在很多卖场,这一招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首先,大部分消费者目前已经认同了国产品的优秀品质,从感观上就能清晰发现国产品与外资品无任何区别;其次,从不降价的外资品突然打低售价,消费者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么多年,洋品牌到底赚了我们多少钱?

  事实上,制造的中国化也就意味着洋品牌在技术、工艺、管理、采购上,均与国产品牌处于同一个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资品没有任何理由要比国产品高贵,没有任何理由高出30%、50%甚至好几倍的售价。日前,笔者在北京几家在连锁店统计显示,虽然索尼、夏普、东芝平板的售价较原来降低了20%-30%,但与长虹、TCL、康佳、创维、海信等国产大品牌同档次产品相比,仍然高出约30%,陆刃波、李基祥等行业专家,包括长虹郭德轩、TCL史万文、创维杨东文、康佳叶涛、海信杨运铎等营销老总在内的业内人士日前均表示,外资品早该降,而且还将有一个更大的降幅。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一消费心理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并不理性,正是抓住部份消费者迷信洋品牌的心理,中国成为洋品牌全球最赚钱的一个市场。然而,他们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并没有真正把消费者放在首要位置,甚至缺乏起码的诚信。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洋品牌为什么纷纷在中国设厂?笔者认为,中国的低成本、大市场诱惑,让他们发现“在中国最能赚钱”。

  针对“洋品牌该降”的质疑,松下表示,松下产品用的全是最优秀、最昂贵的部件,如高频头,国产的成本仅二三十元,松下的则要上百元;另一洋品牌(中国区)的一位负责人曾经表示:我们要求日本总部将供给中国整机上的部件降低“标准”,但未获批准……无论“标准”怎样,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最终的直观效果,在性能、画质、音效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用“日本造”的“昂贵”件?关键是赚钱,很多洋品牌将每个部件都算成利润打入成本,而国产品牌计算的只是一个整机总帐,所以

性价比更优。

  为此,人们不禁要问:失去对产品、技术、消费者甚至对整个国家的最起码诚信后,在中国市场的日资品牌离集体覆没到底还有多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