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新浪首届中国博客大赛专题 > 正文

厦门晚报:博客的五个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7:02 海峡网-厦门晚报

第一个高官博客将带动“精英派”

有关博客未来的发展方向争论中,精英派和草根派一直争论不休。但无论是精英还是草根,从目前的Blogger身份来看,参与者基本上大都来自民间,而长久以来官方的各路人马只是观望而已。这种历史现在已经被曾任职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打破了。

韦钰,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而就是这么一位曾经的部长级女高官——韦钰,在她65岁之际开办了个人博客(http://blog.handsbrain.com/weiyu/)。迄今为止,这是人们所知的中国第一个部长级高官的博客。它从2004年10月开通至今一直坚持更新,已经牢牢地吸引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这个博客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步凸现。随着韦珏的博客出现,人们希望党政机关的更多官员能够利用博客这个有利的平台,来俯身与民众交流,从而有效地实现官民的互动沟通。

垂直方向的博客正在兴起

综合的博客服务商如“博客中国”分门别类应有尽有,实质上就是WEB2.0时代的门户网站。博客门户固然可以吸引一大批人,但往往容易朝向大众化发展。

与此同时,满足不同职业群体的博客服务开始兴起,这让心灰意冷的BLOGGER感到瞬间的惊喜。这方面的代表有法律博客网(http://www.fyfz.net )、 财经博客网( http://blog.stock888.net/ )、传媒博客网( http://blog.woxie.com/)、中国电子工程师博客网(http://www.mcublog.com/)等。这些网站的参与者大都是特定行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士或爱好者,因此在特定范围内更具有影响力。同时,他们大都是依托特定的网站,比如法律博客网就是以前的法坛社区,财经博客网依托的是金融门户网站中金在线。当然也有少数的独立的垂直方向的博客服务商,如中国电子工程师博客网,可以预见的是像这样的网站会越来越多。

移动博客的商机初露峥嵘

简单地说,移动博客就是手机加网络日志。起初,人们用手机把即兴拍下来的照片发到邮箱,利用网络日志中自带的mail-to-post(邮件自动发表)和处理邮件附件功能,将其自动粘贴到自己的网络日志上。此后,移动博客也就如人所愿地成为了用户的自我媒体,人们在这里记忆自己耳濡目染的万事万物,或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滴。

以数亿台PC为终端的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世界,那么十多亿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又会是怎样的世界?以手机为武器的移动博客又将如何改变互联网的面貌?手机短信(SMS)已经拯救了中国互联网,那么移动博客能否成为彩信(MMS)腾飞的驱动器?移动博客目前的用户数还很少,做得成型的网站也屈指可数如移动博客Moblog(http://www.moblog.cn/)和易秀(http://blog.ecshow.com/)等。

教育革命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尤其是搜索引擎本身的出现,就意味着一场激烈的教育革命。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成功机会增多,只要你保持对世界探索的足够的好奇心,那么GOOGLE就是最好最大的图书馆。而博客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则更加激动人心,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得以更为集中有效的传播和共享。对那些无法获得体制化教育的人来说,教育博客的出现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在博客这个新鲜的平台里,主要由三种博客组成: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和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组成的混合型的群组博客。每一个博客可以直接对互联网、课程资库、BBS、校园网站和其他的网络工具上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和筛选。同时博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博客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蕴藏着无限发展空间的教育博客的出现,对师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方面成功的代表有教师博客中心(http://js.blogchina.com/)和中国教育人博客(http://www.blog.edu.cn/index.html) 。当然,这样的博客多多益善。

名人博客会不会昙花一现

不少寂寂无名的人通过博客一夜成名。很有意思的是,除了少数年轻的网下名人积极地参与博客的浪潮之外,大多数网下的名人一直对博客持有深深的排斥感,至少不感冒,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博客传播的价值。但最近由于门户网站新浪的循循善诱,名人参与博客开始接连不断。著名作家余华、刘震云、冯骥才,学者余秋雨,演员徐静蕾,“超女”张靓颖、李宇春、周笔畅,房地产商潘石屹,主持人吴小莉、韩乔生等一批名人,纷纷在新浪筑起了“栖息地”。

号称中国博客门户创始人的方兴东,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心情复杂地写道:“从过去的木子美阶段过渡到余华刘震云潘石屹,这正是我们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很好执行起来的……新浪博客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博客主流化。”名人博客的出现诱发了一场又一场的对话,无数的寻常百姓可以近距离观察各色名人了,名人的光环似乎不再那么神秘莫测。但真正的问题是:名人的博客会不会昙花一现?他们在密不透风的日程表中能否抽出时间,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博客呢?

文/王清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