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BCM既要持续也要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15:40 赛迪网--中国计算机用户

  作者:石菲

  【赛迪网讯】在灾难天气的城市预警和应急系统中,天气预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天气预报的落后会带来城市应急反应速度的滞后。所以,对于气象部门来说,保持业务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受外层空间某些不明因素的影响,2003年12月23日14时17分,亚洲二号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传输特性出现了异常波动。

  卫星链路中断后,国家气象中心在卫星故障发生后3分钟内即发现故障。迅速将各省上传的气象资料改为X.25专线方式传送到国家气象中心,向各地分发的资料也转到地面备份线路。通信台和信息支持中心的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部分实时气象资料通过国家气象中心的网站发布,提供给用户下载。

  到12月26日15时47分左右,卫星故障排除,气象局业务系统随之恢复正常运行,没有出现大的影响。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赵西峰说过,在灾难天气的城市预警和应急系统中,

天气预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天气预报的落后会带来城市应急反应速度的滞后。所以,对于气象部门来说,保持业务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庞大的数据处理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和全球地球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设备的维护。

  今年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异常繁忙的一年,也是2004年8月正式成立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作为独立的国家级业务中心所度过的第一个汛期。因此,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各个部门严阵以待,为迎接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2004年全球共有10603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实时交换,实行资源共享。这些气象站大多是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我国共有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600多个,参与全球交换的站207个。

  现在我国主要是通过租用亚洲二号通讯卫星建立起来的卫星气象综合业务系统(简称9210系统)来进行气象信息的收集和传输。卫星气象综合业务系统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线路为备份,该系统的卫星综合通信网在北京建有主站,有340个省级和地市级双向接收站,3680多个单收站,分布于省气象局、地市气象局和县级气象局内。

  气象信息中心负责所有气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把信息经过处理以后,变成产品。也就是说不仅提供简单的温度、湿度、风力、气压的数据,而是要把这些数据加工成产品,或者将数据输入到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方程式计算得出下一个时刻的气象发展状况,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气预报,再把这些气象产品提供给需要的部门。

  气象信息中心的计算机中心运行着从全球和全国观测站传输过来的数据,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所以,保持业务的连续运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BCM不但要持续还要发展

  谈到BCM,气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赵西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灾难备份是BCM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灾备在我们这里叫持续性发展,不仅要保持业务的连续性进行,而且还要有所发展。”

  在数据传输网上,各级通信节点的信息交换全部由计算机实时自动完成,该网络把中国气象局国家级信息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各地市级气象局的计算机局域网直接互联成一个计算机广域网,现在每天在这个网上交换的信息量达数千兆字节。

  但是,只有几百k的网络传输速率已经成为了数据采集的瓶颈。再加上卫星的寿命是15年左右,为了保障业务的持续发展,现在气象信息中心正在建设覆盖全国的气象宽带网,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线路,以4M~6M的速度连到省级气象局,再以兆级的速度连接到县级。

  赵西峰说:“现在的业务发展有了新的需求,比如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加大,一个卫星云图的大小就有上百兆。而且气象部门最紧张的时候是在汛期,从每年的5月1号到9月底,就是汛期。全国各个省市的气象台和

中央气象台要进行电视会商,讨论问题。就像会场上一样,大家互相交流信息,互相通报,商量解决对策。从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要召开一个小时的电视会商。如果遇到重大情况,还要加些会议。”

  电视会商系统是在卫星通信网和地面宽带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和国际标准视音频技术建设起来的。是一个能提供多点间的,话音、图像、图形、文字和视频并存的多媒体实时天气预报会商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实现跨省、跨地区的天气会商,以达到相互可听、可见,快速、高效、充分的交换信息。

  以前没有这个需求,是因为以前的数据传输量不大,现在为了保障会议,需要加大数据传输的带宽。所以,气象信息中心最近的数据传输开始慢慢向地面的宽带网上转移。等宽带网投入使用后,主要的通信业务就移到宽带网,就可以把9210亚卫2号系统作为备份系统来使用。这么做一来可以保障业务的不间断,二来也是考虑到业务将来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作准备。

  在业务保障方面,必须不能中断

  赵西峰介绍,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不中断,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作了很多准备工作。

  在线路传输上租用了电信部门的低速通信线路X.25专线作为9210系统的备用线路。万一亚卫2号的线路出现问题,线路不通的情况。就可以用电信部门的线路来作为备份。

  说到停电,赵西峰说:“80年代初,国家气象中心是国内第一个使用大型计算机的单位。90年代又先后上马了克雷(Cray)巨型计算机和达到了每秒10亿次的银河II型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现在耗电量加大,我们去年引进的一台IBM的CLUSTER 1600系统,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21万亿次。一台机器占大半个机房,气象信息中心每年的电费就要交六七百万。”

  为了应对机房停电等突发事故,气象部门采取的是多路供电,整个气象局大院的供电至少是来自2个不同的电网。在一个电网出问题的时候迅速切换到另一个电网,保证业务不中断。

  而且,现在使用的是UPS不间断电源。万一出现停电等突发事故,可以达到自动切换,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赵西峰介绍说,“计算机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就可以用被淘汰的能力低的计算机作为备份机。比如气象信息中心今年引进IBM的1600型计算机,就可以把以前的银河计算机作为备份机使用。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使用的多是计算机集群,有很多节点,使用时把节点划分成区,一旦业务使用的区出现了故障,可很快将业务切换到别的区运行。最新的这台IBM的1600型计算机,有380多个节点。只要电不间断,全部瘫痪是不可能的。”

  并且现在气象信息中心实行的是业务自动化,人为操作很少,计算机自动检测,自动群发,自动启动,自动入库,自动处理。所以,出现人为操作损失数据的可能性也不大。

  此外,中国气象局设有气象档案馆, 作为国家级气象数据中心负责全国和全球范围的地球环境数据及产品的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服务等业务工作。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历史气象档案均在异地保存。

  目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也计划建立实时的灾备中心,并且已经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当中。

  赵西峰

  “灾难备份是BCM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灾备在我们这里叫持续性发展,不仅要保持业务的连续性进行,而且还要有所发展。”

  相关背景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责

  1.负责中国气象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骨干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储检索系统、CMA-Internet系统和气象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和服务。

  2.负责全国和全球地球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存档、管理、共享服务;负责建立和维护国家级公用气象信息数据库;负责气象数据的质量检验、评估;负责气象信息管理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建议的拟订。

  3.负责国家级地球环境数据、高性能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基础气象信息资源面向全系统和全社会共享的实施。

  4.负责与国家相关部委或部门(含军队)开展气象、水文、地球环境等数据的交换,以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5.承担WMO亚洲区域气象通信中心的任务。

  6.承担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的任务。

  7.承担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以及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中国中心[WDC-D(M)]的任务。

  8.承担全国气象行业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的咨询、论证、设计与评估。

  9.指导区域级、省级气象基本业务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制定.

  10.承担对省级气象信息系统的业务技术指导。

  11.承担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选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网站)

  观 点

  专家观点

  何谓业务持续管理(BCM)?国际上最早提出了业务可持续计划(BCP)的概念,2004年中国

信息化推进联盟的领导经认真研究认为叫BCM更科学,并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

  BCM是一种整体管理流程,它能够确定可能发生的冲击及对企业运作造成的威胁,并提供一个架构来阻止或有效的抵消这些威胁,以保护股东的利益。因此,实施BCM是企业和政府的一种责任。近年来信息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薄弱,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企业信息化来说,虽然部分企业的做法有了BCM机制的一些要素,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的BCM机制,也没有制度化。目前90%以上的中国企业在应对危机事件时漏洞明显,企业对BCM专业知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士也十分匮乏。因此,我国BCM理念的推广、标准规范的制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与和支持。

  记者观点

  经过几期BCM专题报道的采访,我感受最深的是BCM目前在中国还处于普及阶段。很多人提到BCM,第一反应是根本不知道BCM是什么。即便是知道,谈到BCM的时候,话题也会不知不觉向灾备方面靠拢。

  一时之间,给我的感觉好像是BCM就是灾备,灾备就是BCM,二者好像是等同的。其实,BCM不仅仅包括灾难备份,还包括其他的很多内容。比如说,当有危及企业形象的事件发生时,不光是尽快恢复业务的正常运转。该如何反应,如何应对媒体和公众,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对企业的危害减到最低都是BCM的范畴。

  所以,BCM在中国的发展推进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让我们期待着它早日被公众所认知、接受。这是对政府、企业、公众、社会都有好处的事情。因为,BCM不仅是对企业业务的维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