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剖析日本在华企业三病症:偏食、自大、自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6:28 赛迪网

  【赛迪网讯】与欧美企业相比,日本在华企业在文化、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偏见或认识不足,使很多日企在中国开展业务时都不太顺利。

  一言兴邦,一帅壮企,企业领导者及其决策对公司的重要自不待言。然而,日本企业领导团队对中国消费能力存在错误认识,原先偏重于本国和欧美市场的决策让他们错失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富士通、松下、NEC等进入中国时间迟滞或推广乏力,索尼PS2游戏
机在中国迟迟不能推出,水货市场反而兴旺。当韩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得红红火火时,日企才发现中国市场这个近在咫尺的“救命稻草”。

  近一两年,纷至沓来的日货问题,从“三菱帕杰罗事件”到“松下手机风波”,从“尼康说明书争执”再到“爱普生墨盒事件”,与其说是技术和服务上出现大纰漏,倒不如说是公关危机将日企陷于一次次被动尴尬的境地。日货在中国受到质疑,归根结底,是很多人认为,日本企业对待中国消费者不够尊重,态度不够端正。

  日本企业对技术流失的担忧一直存在,担心先进技术外流,研究出更新、更先进的技术,原有技术完全可以转让给当地企业生产。但是日企却将一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劳动力成本低的产品调回日本国内。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同样品牌的产品,只要是日产,一般情况下售价都要比其他国家生产的要高。没有采用开放的,互动的经营战略,忽视本地需求和本土化工作,使市场日渐萎缩。

  另外,投资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遗憾的是,日企在这一点上尚无任何保证可言。这也使得日本企业很难将管理权限由总公司派遣的日本人手里移交当地的经营者手中。日本企业闹“人荒”,因为目前,日企在引入和管理人才上采取的还只是权宜措施,不能不说尚缺乏中长期的人才战略。

  专家认为,日本IT企业在华失利实际上是认知度较低、体制失效、理念落伍的并发症。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