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315网站事件”追踪专题 > 正文

域名仿冒敲响警钟 企业网上品牌保护意识需增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5:2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近日,“315”网站爆出“李鬼”之嫌,有消费者登陆www.315.com.cn,发现该网站制作和销售企业宣传片,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毫无相干。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网站查询得知,这个域名是由北京石桥颐和数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7月注册的,注册商是厦门精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据了解,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网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主办的,唯一的网址是www.315.gov.cn。乍一看来,这两个网址极为相似,不仔细分辨,很容易看错。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域名则是www.cca.org.cn,域名关键字采用了中消协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并没使用“315”作为域名关键字。

  由于“315”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代名词,对于这种带有公益色彩的域名和约定俗成的标志,是不是应该保护起来?一般的企业能否注册这样的域名?前阵子频频发生的假银行网站事件,危害之大已经引人关注。根据国际反网络钓鱼工作组(APWG)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上第二大拥有仿冒域名及网站的国家,占全球域名仿冒总份额的12%。目前,随着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的网站越来越多,而大部分网站并没有防范仿冒网站的意识和行动,形势堪忧。而在国外,大型网站和企业,都会提前把与企业相关、甚至相似的域名注册起来,以防止不法分子以假乱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企业网上品牌保护意识的增强,域名争议逐渐多了起来。仅去年一年,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公开裁决的各类域名争议案件在60件左右,其中涉及.CN域名有46件,中文域名有7件,通用网址6件。包括三星、星巴克、美国在线、宝洁、米其林、中国银行等在内的世界品牌和单位都遭到了域名抢注。通过仲裁,大多数企业能取回属于自己的域名,如宜家、杜邦这些知名企业,就顺利取回了自身的CN域名,但有些企业,尽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还是未能取回遭抢注的域名。(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