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专题 > 正文

图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陈锡文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10:19 新浪科技
图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陈锡文演讲
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做题为“信息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的主题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4年11月18日 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应用案例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内首届信息化应用盛会。新浪科技对此次盛会做了现场播报。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做题为“信息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的主题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陈锡文: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论坛组织者给我这样一个发言机会,我就关于信息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谈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就是因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可以说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是难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的,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确实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措施。要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信息化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如果能够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毫无疑问信息化就能够成为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实现的强大动力,但是如果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也完全可能使得巨大的数字鸿沟不断地在城乡之间扩展,最终导致城乡之间有越来越大的差距。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村的落后,整体来看是非常明显的。农村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上的落后突出表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上。社会事业的发展落后主要表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落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农村与外面世界的交往非常不方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农村发展成本极大提高。在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表面的、最表象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收入低下,我们都知道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622元,而城镇居民收入是8427元,他们之间的差距是3.23,也就是3.23个农民收入才相当于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这个差距是相当惊人的。还有一点,这个差距比改革开放之前的差距还要大。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是2.5,25年过去之后变成了3.23比例,这样一个趋势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想中国的现代化实际是很难实现的。

  农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农业收入,一个是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问题是最近几年来,农民在这两个方面的收入增长都遇到了一些新的障碍,就我们的看法来说,如果解决好对农业、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话,对增加农民收入就有非常重要的、直接的意义。首先农民的农业收入为什么遇到了新的增收困难呢?可以看到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就引起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变化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快速下降,生活费中用于食品开支的比重在下降,2003年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1995年增加了97.8%,几乎翻了一番,但是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50.1%下降到2003年的37%,八年之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的同时,用于购买农产品的特定消费比重在急剧下降,这对于扩大农产品市场当然是非常不利的。当农产品供给充裕时社会上就出现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谷贱伤农的现象。所以从农民的收入增长来看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实际上这几年不仅没有增加,而且绝对都是在减少的。1997年时是我国有史以来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一年,那一年每个农民平均成本月增1220块钱的纯收入,单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年农民成本月增再高过1997年,1998到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每年都没有达到1200块钱。去年来自农业收入人均是1195块钱,占当年人均全部收入的45.6%,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作为农民平均来自农业的收入还不到一半,而在1997年时来自农业的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8.4%,这个变化使得农民在一段时间里从农业里增加收入是非常难的,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这个问题。但是大家看一下统计资料就可以看到,从1997到2001年城镇居民用在食品方面的开支尽管有所增加,但是用在直接和农民收入相关的农产品的开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对于农民来说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大概每年减少的实际收入仅仅是在居民销售上大概就要减少70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农民在农业方面增收是非常困难的。导致这个现象是有很多原因的,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市场、对信息的不了解。这几年农业中有一个口号提的非常响,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但是怎么调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对于农村的基层干部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农业的技术推广而言也是一个大问题,结果就出现了明明市场上一些农产品已经供过于求了,而导致副产品的价格下降。农民在结构调整中没有办法得到准确、及时、全面、有权威性的市场信息,因此他的调整是非常盲目的。往往是张家看着李家的调整之后他也去种,结果头一年生产这个产品挣钱了,第二年就不挣钱了,所以怎么样解决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产种植信息是解决当前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民第二个收入来自非农产业。这几年农民的非农产业增收也遇到很多的问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1997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中来自外出打工的收入平均是514.6元,到了去年增加到918.4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非农产业这几年的增长起了关键的作用,很多人知道2003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已经降到14.8%,但是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人员占到全社会总人员的49%,农业劳动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也非常低,从这个角度将进一步加快农民向城镇的转移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近几年的各种原因,农民向非农产业真正的流动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外出流动就业的农民工达到1亿1390万人,农民流动过程中有一个大的趋向,主要是向沿海发达地区,这1亿1390万人中在去年有69.9%,是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数达到8000万人。其中又有61%的人大概是7000万人流进了300个左右地级城市,这部分农民进了大中城市,到了沿海发达地区,实际上从事的都是对职业技术要求比较低、工资比较低的行业。从他们的工资收入角度看来2003年每个农民工平均每月月工资是650块钱,相当于城镇中同一类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62.8%,平均每个农民工的就业时间大概是八个月,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看到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农民工长期没有得到报酬,或者是报酬水平过低是有直接关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与农民就业方面提供的信息严重不足,也是有极大关系的。从我刚才提供的这些数字看来,农民工的流动趋向于个别地区,而在个别地区供给过量的现象才导致农民工工资难以提高和他们的基本权利难以保障的情况。如果利用现在的各种技术手段,按理说向农民提供比较准确的、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向农民工提供各地就业信息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恰恰我们没有能够给他们提供这种有效的服务,因此在使得农民在农业上、非农业长的增收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实际上农民能够从信息化当中得到得好处远远不止只在农产品价格、到非农领域就业这两个方面,比如农业的科学技术推广、农村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可能在信息化过程当中获得低成本的快速发展,这里面我们能够感觉到的对农民需求的满足还是当强的,甚至在有些领域还是空白的。比如说大家都说中国农业总体来说技术水平不高,但是我们不仅看到中国农业是人多地少的农业,中国农业发展到现在也是资源消耗非常巨大的农业。举例来说,化肥的使用量最近30年来,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45倍,在过去30年中全世界化肥的使用量才只增加了7倍,当然我国增加了45倍,我们的农业并不发达,但是中国农业化肥的使用,特别是氮肥的使用平均每单位面积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这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而且也影响了整体环境。在某些方面甚至带来食物和农产品的管理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用我们现在的技术告诉农民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曲主任讲到用一般的技术了解之后,如果做成地理信息,通过一定的信息手段告诉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让农民科学施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增加收入。今年夏天温家宝总理在湖北农村调查时有一个农民回答总理说,能动性派人把我土壤的养分测一下,以便于让我知道今后怎么施肥。我从电视里看到这件事之后震动非常大,我觉得这样一件事情让农民直接向总理提出来,总理再向在场的农业部长提出要求,农业部长再派人对他的土地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再来帮助这个农民。我们现在的技术要做到这一点根本不困难。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信息化技术起着更巨大的作用。农村科学文化技术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衡量。我只举一个例子,中国农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有100万人,但是这100万人中间拥有本科学历的只占4%,有4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帮助农民,你想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对于农民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各种形式让它直接到达乡镇一级的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手中并不困难,再让他们进入农民家庭,我想也是可以的。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明显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否认投资不足是很大的因素,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体制方面的障碍是最巨大的。因为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曾经到美国农场去过,我觉得做的确实很先进,结果也比较准确。了解了它的所有技术手段,从卫星照片、航拍照片、遥感技术一直到数据处理,到专家们的分析,就是这些手段。这些手段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人才储备上我们一点儿都不差,关键就在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从现在的状况来看,信息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最原始的产业,但是仍然受着计划经济对传统体制的束缚,使信息产业难以快速发展,尤其难以推广到农村去的原因。我觉得加快体制改革能够形成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实际上是帮助农村加快推进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个人感觉现在的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如果把你们的资源整合起来给农民提供低成本的信息服务的话完全可以做得到,但是这可以在农村产生巨大的作用。所以我刚才讲到如何在这个阶段,处理好信息化的问题将对协调城乡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忽视的话将会产生巨大的数字鸿沟。实际上我觉得必须要看到不仅仅农民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很重要的如果农民能够采用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信息产品的使用也是惊人的。2003年农村每一百个家庭所拥有的普通电话不到50台,移动电话是23.68台,分别相当于2003年城镇拥有量的51.4%和29.49%,这其中特别是西部12个省去农户每百户所拥有的普通电话只有28部左右,移动电话只有13部左右,和城市相比只相当于城镇的29.49和45.4%,作出一个非常简单的测算,如果农民富裕了,有了一定购买力了,他所拥有的电话机能够达到去年城镇居民的水平,这就创造了多大的市场?可以创造一亿一千万的普通电话市场和一亿五千万的移动电话市场。早上出来前我还查了一下资料,去年在城镇居民中每百户所拥有的家用电脑是27.8台,中国目前的统计上还没有农村每百户拥有家庭电脑没有这个统计。我想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农民促进增收,又会促进城乡的发展,希望从事信息产业的各位朋友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农村,使得信息化不仅能够带动工业化,而且能够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富裕,谢谢大家!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